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读者》2010,(5):59-59
两个杯里分别装有一种无色、无味、不能相互混合并且比重不同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是水。请问: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水分辨出来(不能亲自去尝,小心是化学试剂)?  相似文献   

2.
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水”,主要目的是让幼儿知道水的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等几大特征。为了让幼儿正确认识水会流动这一特点,教学时常常需要演示实验,但如果直观性不太强,往往达不到最佳效果。结合幼儿认识规律,我采用了一种新的演示法,教学效果比较理想,特推荐给...  相似文献   

3.
陈纯 《科学课》2009,(8):32-33
教学分析 教学《水》一课之后,紧接着就要引导学生学习《水和食用油的比较》一课。本课将食用油与水进行比较,一是因为食用油是我们身边常见的物质,学生较熟悉;二是油与水比较,无论是颜色、气味、黏度等外部特征,还是液体的内聚力、表面张力、密度等内部特征,都有很大的可比性,从而让学生从多个侧面展开对水的认识,进一步建立液体的概念。  相似文献   

4.
玩水     
活动目标1.让幼儿在玩水的过程中感知水的特性,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会流动的液体。 动的液体。2.了解水在生活中的主要用途及和人们的关系。教育幼儿节约用水。准备活动大盆、牛奶、小勺、瓶子、杯子、漏斗等玩水工具。活动过程1.让幼儿用手尽情地玩水。2.提问:①小手放在水里感觉怎样?②把手放在水下还能看得见吗?为什么?3.让幼儿用各种玩具再次玩水,并运用各种感官感知水的特性:无色无味。4.提问:①看一看,水是什么颜色的?(引导用牛奶和水比较)。②闻一闻,水有什么气味?③用塑料袋装水时,发现了什么?在杯…  相似文献   

5.
玻璃似水     
你知道水的特性吗?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用手去捞水,水就从指缝间溜走了;用竹篮去打水的话,那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啦。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科学常识。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能根据假想答案,提出进行简单探究活动的大致思路。2.能够运用多种方法比较液体的多少,并明确必须使用同一标准。体会到人的感觉常常不够准确,这样需要借助仪器来测量。初步学会使用量筒,理解毫升的含义。3.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和严谨的科学态度。教学材料:一杯水、一杯牛奶、二瓶水、量筒、一次性杯子、弹簧秤、记录单、大一些的容器(如烧杯,比任何一瓶的容量都大)。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水,知道了水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没有固定形…  相似文献   

7.
关注之一:课堂资源的有效利用教学案例:《观察水》教学片断师:刚才同学们都仔细观察了水,谁来说一说你发现了水的哪些秘密?生1:水是透明的。生2:水是没有颜色的。生3:水是一种液体。生4:水是没有味道的。师:好的。刚才同学们说了水的许多特征,说明水是无色、无味、透明的一种液  相似文献   

8.
我听了几位教师的《自然》课,他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认识物体”这一组课文时,普遍忽视了这类课文的核心问题——教给学生认识物体的方法。他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怎样认识物体(一)——水”时,只是要学生认识水的性质——无色无味透明的液体,也与牛奶、酒精作了比较,而对认识水的方法——观察法就一语带过。在教学“怎样认识物体(二)——空气”、“怎样认识物体(四)——金属”等课文时也不向学生谈认识这两类物体的方法。究其原因就是教师未弄清教学这类课文的目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水是小朋友常见的,水的性质许多小朋友从感性上也都知道,但肯定不会准确讲出水的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我引导小朋友通过观察,运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一、水是无色透明的。 先提问:“我们怎样知道一种东西是什么颜色?”生答:用眼睛看。再拿出事先准备的红纸块、黄纸块等让他  相似文献   

10.
一位教师选择《把液体倒进水里去》上公开课,而前一课内容《认识液体》学生并未探究过,开课前教师与学生只是进行了简短的交流。该教师在本课教学中导入环节片断实录如下:(课前每个小组桌子上都已摆放了分别装有加了少量红墨水的水、淡黄色的色拉油、绿色的洗手液的透明塑料杯。)师:同学们知道液体有哪些性质吗?(没有学生回答。教师扫视学生后,见冷场,连忙转入后面的环节。)都不知道啊?我给大家说一说液体的性质:液体有不同的颜色,水是无色的;液体有重量,同体积的不同液体重量不同;不同的液体黏稠度不一样;水可以溶解一些物质;水还会发生毛…  相似文献   

11.
戚敬卫  张峰 《科学课》2009,(11):28-29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2.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的存在、流动以及空气占据着空间。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运用多种方法感知空气的存在,了解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空气占据空间井能流动,让学生初步经历一个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2.学生能运用多种方法,选择材料,设计实验,证明空气存在,空气占据空间,能流动。学习“提出猜想——实验验证——评价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探究方法。3.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大胆猜想、勇于探究、实事求是等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奥秘的兴趣。  相似文献   

13.
水,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物体;大气也是无色、无味、透明、会流动的物体。现在,我们知道了水有压力和浮力,那么大气有没有压力和浮力呢?这种推理形式就是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  相似文献   

14.
本教学场景是根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生命之源——水》(苏教版)中相关内容截取的。旨在引导学生通过对多种感官的运用去认识水的各种性质.能用语言、文字、图画等多种方式表达自己的发现,即描述观察水的结果.学会认识物体的各种方法.在多种液体中快速鉴别出水,从而知道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昧道、透明的液体;知道水有浮力,会做验证水有浮力的实验:了解水的溶解现象,能完成水的溶解实验。  相似文献   

15.
一、研究性学习课题建立的背景 水是一切生命之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虽然地球表面约3,4的面积被水覆盖了,但是地球上可以利用的淡水资源不足总水量的百分之一,加上水的分布不均,使得水既普遍又宝贵。纯净的水是无色、无味、澄清透明的液体,而自然界的河水、湖水、井水等天然水中常含有杂质而呈浑浊状态。  相似文献   

16.
水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涵义。汉语中的水不仅仅指自然界中无色无味的液体,还可以指水域和水体等。基于原型理论的视角,拟从水的范畴化和原型意义出发,对"水"的一词多义现象进行探讨,主要分析了水作为"水域、水体"这一义项的具体涵义,以便更深刻地诠释"水"一词的多义化过程,并为词汇教学提供建议以期帮助教师和学生解决多义词的教与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水在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的透明液体,包括天然水(河流、湖泊、大气水、海水、地下水等),人工制水(通过化学反应使氢氧原子结合得到水).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是包括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初三化学的各章节中分别贯穿了水的应用,在这些应用中,水作为一种重要的实验辅助物质,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教学生认识水是无色的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新村小学(444113)姜生华水是最常见的,水的性质:“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其中“气味”、“味道”通过味觉直接感知。水是什么颜色?小朋友们往往会产生误解。我在教学中用比较法,效果较好。上课...  相似文献   

19.
一、在观察中学会发现 观察是科学课中的最常采用的方式,也是小学生获取感性认识的重要活动方式。通过观察,学生可以感知事物的外部特征,提出问题,甚至发现一些生活小巧门。比如在教《水》这一课时,先让学生观察水槽中的水是一种什么样的物体,他们按照“一看,二闻、三尝”的顺序得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的液体。为了使学生更深入地认识水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20.
《观察水》一课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苏教版)三年级上册. 教材分析设计:水随处可见,是一种很平常的物质,但如果深入研究却会发现它有许多奇妙的性质.本课旨在通过学生对水的观察,认识水的基本性质.在教材上,本人进行了筛选、整合,将本课内容分成三部分:充分运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感官辨别5种液体分别是什么,并找出哪杯是水;引导学生观察杯子中的水,认识水有什么样的性质;安排学生猜一猜一元钱硬币能容纳多少滴水的活动.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从而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