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爱德华·默罗是美国最负盛名的广播电视记者。他因现场报道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一举成名。他独创了战地现场广播、连续广播报道等口语广播形式。这些形式的创新,不仅真正发挥了广播的优势,而且使广播在美国成为合法、严肃、传播面极广的新闻媒介,改变了人们过去一直把广播只看作消遣娱乐工具的看法。在战事新闻报道中,默罗成为新媒体与新形式的最佳实践者,他创办的现场广播《这里是伦敦》与电视报道《现在请看》,被誉为美国广播新闻与电视新闻中两座并峙的高峰。美国的新闻广播始于1920年。不过,当时所谓的新闻广播只是播报新闻提要,广…  相似文献   

2.
晓白 《青年记者》2003,(4):56-56
第一瞬间:美国三大电视网在“二战”中崛起历史事件:第二次世界大战代表人物:爱德华·默罗。他在二战期间德军轰炸的现场创造了新闻现场电视直播的传奇,改变了只有广播拥有现场报道的状况,标志着一个真正的电视时代的开始。诞生巨人:美国三大电视网。1950年时,仅有13%的美国家庭拥有电视机;到1955年,这个数字增长为68%。1953年,美国广播公司(ABC)、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和全国广播公司(NBC)三大电视网迅速崛起。  相似文献   

3.
我看默罗     
我看默罗刘志筠[编者按]刘志筠教授的来稿,从本刊第3期刊发的《美国广播记者的一代宗师爱德华·默罗》(作者李彬)一文生发开去,就如何全面评价这位曾风云一时的名记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这个提示与补充是很有必要的。而指出默罗“另一面”的意义,还不止于此,对...  相似文献   

4.
在信息时代媒体大战硝烟四起的背景下,作为纯粹依赖听觉的传统媒体广播,如何突出自身特色,赢得更多受众呢?除了技术手段上的改进和节目形式上的翻新,笔者认为有一种报道形式若被现代广播广泛、大量采用,就能充分突出广播特色,彰显广播魅力,那就是广播现场报道。现场报道这个名称最早缘于报界和通讯社,意思是从新闻现场直接发来的报道。1940年8月8日,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记者、29岁的爱德华·默罗在英国伦敦一所大楼的楼顶上,迎着德国法西斯军队的狂轰滥炸,对着话筒播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争实况:“我站在屋顶上,俯瞰着伦敦全城。……探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电视新闻中,现场报道手段运用愈来愈多,对于活跃电视屏幕,开掘新闻主题,完成重大报道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现场报道手段,最早用于广播。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简称CBS)记者默罗,站在英国广播公司大楼的楼顶上,冒着生命危险,开播出了《这里是伦敦》新闻专栏,将德军的飞机的轰鸣声和炸弹的爆炸声,通过无线电波,送到世  相似文献   

6.
《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作者威廉·夏勒自希特勒上台起就专事采访德国新闻,1937年8月成为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C)驻柏林记者。他和驻伦敦CBC欧洲部主任爱德华·默罗(1908—1965)早已料到纳粹兼并奥地利。1988年3月初,默罗去华沙安排一个教育节目,夏勒则前往维也纳。12日凌晨,夏勒用事先编好的暗语给默罗打电话:“客队已超过球门线。”默罗得知,这意味着德军已跨过奥地利边界。他随即乘坐包机飞抵维也纳上空,向英国听众现场直播德军进军维也纳的实况,美国电台同时转播。这是美国广播史上第一次新闻联播的开篇报道。战争状态下,新闻管制通常十分严格,交战双方(或至少一方)往往对有利于敌、不利于己的新闻报道实行封锁,处在敌方领土(势力范围)内或异域的特派记者与自己大本营的联系十分困难。不  相似文献   

7.
美国广播记者的一代宗师──爱德华·默罗(一九○八──一九六五)李彬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美国人,都不会忘记这样一幕动人的情景:每当德军轰炸机蝗虫般扑向伦敦的时候,每当报警声、喧闹声乱成一团之际,在硝烟弥漫、战火纷飞的伦敦城头,总有一个年轻的美国人子然...  相似文献   

8.
第一个电视新闻播音员道格拉斯·爱德华兹15岁在亚拉巴马的一个临时广播电台开始了他的播音生涯,同伦敦的爱德华·R·默罗一起报道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日子。1990年的一个星期六,他死于在佛罗里达萨拉索塔的寓所中,终年73岁。爱德华兹,从1942年至1988年一直为哥伦比亚广播公司工作。他癌症而死。1932年,在亚拉巴马特洛伊的一家发射功率只有100瓦的广播电台,爱德华兹成为他称之为“小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的电视事业发展最早,水平最高。对于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来说,情况也是如此。 节目起源 严格地说,美国乃至全世界的电视新闻深度报道节目是从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现在请看”开始的。它的前身是爱德华·默罗在二战时主持的“现在请听”(CBS Is There)。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广播新闻节目曾一度达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广播在发布和解释新闻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电视媒介的迅速崛起,一些原来在广播新闻领域效力的人开始转向电视新闻领域。默罗把他原来创办的著名的广播新闻节目“现在请听”嫁接到电视领域,于  相似文献   

10.
当今,女性出镜记者在现场报道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现场报道中,女性出镜记者通过独特的话语表达,细腻的情感流露,和对细节的敏锐捕捉,提供了现场报道的一种别样选择,同时也带给观众与众不同的新闻感受.女性视角在新闻现场报道中所展现出的特色,主要包括:女性的细腻敏感特质使女记者在现场报道中更具有观察力;女性对细节的捕捉运用能力使现场报道具有更强的新闻感受力;女性生动、感性,贴近视角的表达方式,使现场报道更具感染力;女性报道中所体现出的人文关怀使现场报道更具温度;女性对非语言符号的运用使现场报道的力度倍增.本文通过对现场报道中的女性角色和报道特色的分析,充分展示和肯定了在新闻传播实践中,女性记者所体现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这——是伦敦……。”爱德华·罗斯科·默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战地记者。在当代新闻传播史、二次世界大战史、甚至当代史中,人们都可以找到这个看来似乎不可能留下的名字。作为一个广播记者,他虽然仅留下声音与那声音带给人们的场景和震撼,而很少有文字遗存。然而爱德华·默罗的名字却同他的声音一样,吸引了千百万人。有位美国历史学家在他的美国当代史中单独为默罗立传。他这样描述: “有时候,如果风向对头,而伦敦之夜又勾起了人们的回忆,你就几乎可以听到高射炮吼鸣、德国机群在头上隆隆而过,而下面则哗乱一片。你略为想象一下,就似乎看到探照灯突然射向天空。这个时候,  相似文献   

12.
本文的研究主要阐述的是:如何用好现场报道,充分发挥其优势,从而把电视新闻做的更活更精。其方法主要包括:记者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对于突发事件记者要有应变能力和把握现场的能力;"记者完全融入"的现场报道可以使作品升华;在非事件性新闻中运用现场报道能使新闻更好看。  相似文献   

13.
做好电视新闻现场报道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目前大多数媒体播出的现场报道看,整体上是好的,基本抓住了现场报道的特点,发挥了现场报道的优势.然而,也有许多记者在运用现场报道中存在许多问题,使现场报道陷入一般报道的境地.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电视新闻现场报道更精彩,这对现场报道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现场报道的策划、视角和记者应具备的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做好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5.
电视现场报道起始于60年代,在我国,电视现场报道80年代才起步。电视现场报道的出现,使电视新闻摆脱了报纸、广播以及电影等传播媒介范式的束缚,成为电视观众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 电视现场报道是电视记者或节目主持人置身于新闻现场出图像并用同期声向观众叙述、评论新闻事件的一种报道形式。现场报道要求记者自始至终在新闻现场随着事件发生、发展的进程边观察、边采访、边报道;报道须有事件现场画面和同期声。 一、现场报道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的电视节目始于五十年代初,最早的组织者是爱德华·默罗和弗雷德·弗兰德利.当时的节目大多限于商业内容和新闻报道,以后逐渐丰富起来,包括新闻、广告、戏剧、电影、体育、音乐、教育、科技、军事、连续剧和访问记等等.在美国,电视被称为“视听新闻”(Journalism of sight and sound),已成为社会生活中“新型的、大众的、最普及的传播工具”. 据美国报刊的统计,现在美国七千五百万个家庭拥有一台以上电视机,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九十七.全国每三家中有一家拥有两台电视机,每十家中有一家  相似文献   

17.
余丽云 《新闻窗》2012,(4):48-49
现场报道使新闻报道实现了由过去时向现在时的转变,使新闻宣传报道的时效向前大大地推进。而现场报道也对现场采访记者的观察、表达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现场报道中如何把握现场感,营造良好的现场新闻效果,准确传达新闻本身所传达的主题,成为值得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余燕艳 《新闻世界》2011,(11):49-50
现场感是电视新闻报道的一大优势。如何使现场报道更精彩、更精准,这对进行现场报道的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从前期准备、报道角度的选择、现场掌控能力等方面探讨了电视记者如何做好现场报道。  相似文献   

19.
在广播新闻中,现场报道是最鲜活、最生动的新闻报道形式。记者在进行现场报道前要做好“热场”并充分准备报道内容、准确设置时间悬念、恰当运用报道语言、做好点位设计等,使现场报道充满现场感和表现力。  相似文献   

20.
在重大事件和突发事件频发的2008年,电视新闻现场报道在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奥运会等新闻事件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观众在第一时间,与现场报道者一同见证了新闻事实的发生过程。而现场报道中的中心和红线就是现场报道者,他们以自己的外部形象和语言表达直接与观众接触,二者中,其语言表达更是决定报道成败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