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加入WTO之后,中国很多行业都要对外资开放,而稳定的人民币汇率将是中国维持金融秩序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人民币资本项目在短期内不会自由兑换,汇率不会出现较大波动.加入世贸组织对中国市场来说是个利好消息,国际资本将会加速流入.在外来直接投资继续增加的情况下,对人民币的需求也会增加,其地位也就会加强.加入世贸正是人民币币值保持稳定的理由.  相似文献   

2.
张书林 《历史学习》2003,(11):29-29
有这样一道题:导致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瓦解的直接原因是A.日本经济腾飞B.欧共体的成立C.1973年经济危机的爆发D.美国经济进入“滞胀”(见优化设计世界史下册51页第3题)很多资料都有这道题,只是选项略有不同罢了,答案都是C或者与C相类似的说法。这其实是一个误解。众所周知,资本主义国际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初期美国工业生产、黄金外汇储备各约占世界总量的三分之二左右的基础之上的。随着20世纪50年代后期和60年代西欧、日本经济的腾飞,美国工业生产和黄金外汇储备在世界总量中的…  相似文献   

3.
二战期间,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居世界首位的黄金储备,与英法等国建立起布雷顿森林体系.但该体系自身的缺陷以及与世界经济发展的不相适应又导致了其最后崩溃。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再次探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由美元危机而引发的这场全球金融风暴,并对应付它方略的寻觅起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美国以其超强的经济实力使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一个国家的货币价值能够被世界各国认可,其先决条件不仅是美国拥有绝对优势的黄金储备,而且有向世界开放的市场。美国的国际收支基本保持平衡是美元稳定的保证。  相似文献   

5.
美国在二战后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影响力,主导了战后国际金融秩序,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推动了战后国际经济复苏。但随着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和该体系自身缺陷,发展到后期已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桎梏,逐渐走向崩溃。通过重新审视"布雷顿森林体系",探究其最后走向崩溃的原因,对当今以美国为代表的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发生的经济危机给予科学分析,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世界货币体系先后经历了布雷顿森林体系和 牙买加体系,当前欧元成真在即,又将引发金融格局的新变化。而每一次货币体 系的改变,都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导致世界范围的经济危机爆发后,现行以美元霸权为核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得到了充分的暴露,体系内国际储备货币为单一化的主权是形成这一缺陷的根源,这不仅导致世界经济缺乏稳定性,发展失衡,而且带来市场调节滞后、货币霸权等问题。可以通过构建超主权储备货币体系和构建多元货币体系来完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来促进此类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8.
货币区域化是金融本土化向全球化过渡的必经之路.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区域货币一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得到了迅速发展.欧元的推出对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进行了最好的诠释和开创性实践.亚洲区域合作与一体化当以中国为核心,辐射四周.作为最具备有利条件的四方,中国内地、香港与澳门.台湾地区应抓住机遇共商经济金融合作以及建立单一货币事宜,这对两岸四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与金融稳定极具利益.同时也为亚洲单一货币实施探索了道路.虽然由于种种原因,实现中国货币一体化尚需时日,但对其进行前瞻性理论研究却极有必要.金融协作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内地、港、澳三地的金融协作也必然是从简单的货币合作开始.但是也必须考虑到台湾问题的政治敏感性和澳门经济体相对较小等因素.主要对中国大陆和香港和澳门特剐行政区与台湾地区货币一体化问题作一些分析和探讨,并着重从经济联系、市场融合、生产要素流动,而非制度和政治统一的视角,来讨论港币、澳门元、新台币与人民币融合的经济意义及可行性.这既符合区域货币一体化理论的主流思想,又可为今后中国货币的进一步融合留下广阔空间.  相似文献   

9.
研究美国外交、财政档案,发现:受制于国际收支逆差及黄金外流影响,尼克松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积极推进特别提款权落实、中断黄金与美元的自由兑换、扩大汇率浮动区间、自由浮动美元。这些政策表明,尼克松政府内部支持黄金—美元脱钩及浮动汇率的势力日渐强大,最终影响总统决策。但是该政府在国际货币领域采取的行动缺乏协商,以致遇到国内如美联储、国外如欧洲一些国家的反对。所以,国际货币关系的处理既显示出不同利益的诉求,又影响国际政治关系。探讨尼克松政府内部针对国际货币领域的讨论及改革手段,有助于透过货币问题解读这一时期美国与盟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国际货币体系矛盾或问题都是人类的分工——交换——合作的市场经济秩序从主权国家内部扩展到国际范围内时发生的,而且是必然的、无法回避的。只要国际秩序的基本单位是历史形成的主权民族国家,那么我们就很可能无从发现解决这些问题的令人满意的方案。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个人信用制度建设是在“九五”末期国内市场出现疲软、内需不足的形势下提出并开始起步的 ,个人信用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进展 ,但这一制度建设毕竟刚刚起步 ,还没有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 ,从总体上推进我国个人信用制度建设 ,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  相似文献   

12.
城市房屋拆迁已成为当今社会一个敏感而又普遍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广为社会所嘱日,而政府行政权力的强制介入拆迁是激化拆迁矛盾酿成双方冲突的主要原因和导火索。本文尝试在理论上用公共利益这一评判标准将拆迁领域一分为二,在因公共利益而为的拆迁领域容许政府行政权力介入规范;非为公共利益则排除政府强制介入的权力。这一双轨制的解决方案或对这一社会问题的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张浩 《大学教育科学》2006,(2):42-43,54
针对北京工业大学的重考制考试管理制度的改革实践与理论缺陷,分析了在大众化和学分制下的考试模式,认为考试改革的重点不是简单地增加考试的次数,而应是改善教学和考试手段。  相似文献   

14.
学分制教学管理如何既能标识学生学习的量,又能科学地体现学生学习的质,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一直关注的问题。文章简要介绍了目前我国一般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中普遍使用的标准积点分计算方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修正因子概念,举例论证了经修正因子修正后的标准积点分可以使不同课程、不同学生的成绩更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5.
英美金融霸权转移的原因,学者们有不同的诠释。如果运用理性选择理论来解释,那么这一历史进程是英国(霸主)和美国(挑战者之一)从大萧条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一时期在以金融为主要领域的战场上对不同的可选政策进行预期成本—预期收益的计算后,双方理性选择的结果。这种格局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中,对国际金融体系的变迁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就师范院校实验室报废、淘汰的仪器设备的处置,提出了一个设想:设置一个"开放"的实验室,进一步培养、提高师专理科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7.
学分制实施的制约因素分析及改革举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施学分制是高校教学管理改革的发展方向,学分制的实施要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可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学分制。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法律体系中已经包容了许多崭新的法律制度。但是这些制度的社会实际效果如何,却没有得到有效的实证检验。因此,有必要尝试通过精心设计的社会调查,对制度的社会实效做出具有经验实证价值的结论。鉴于“双倍赔偿”制度的某种典型性,可以对其社会实效进行调查,以期在上述思路方面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9.
学分制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学分制的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牵涉到诸多主体和教学管理的各个层面。高中学分制实施中可能面临:学生选课的功利性和盲目性、教师的素质和精力的有效应对性、对青年教师的保护、选修课的落实、教学管理的适应性、社会支持系统作用的发挥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