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进入课堂就是开始一种内心的旅程,观课不是身在教室,心在别处,观课不能冷眼旁观或隔岸观火,观课者除了用学生的视点来阅读课堂,还应该站在教师的立场上来阅读课堂,理解教师,理解课堂生活。只有与课堂中的师生保持精神的一致性,观课才能真正成为彼此进行生命深层的观照。这种观照,就如伽达默尔所说的,通过我们把自己置入他人的处境中,他人的质性、亦即他人的不可消解的个性才能被意识到。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美学博大精深,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立的个性,也形成了一系列具有民族特色的独特的美学命题和范畴。“意境”这一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反映了中国古典美学具有如下一些基本特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美学范畴的多义性,模糊性和辩证统一性;美学范畴的动态变异性;“以物观物”、“以我观物”的哲学认知和审美认知方式交融的艺术观照方式。  相似文献   

3.
修德为人立身之本,行万事必先以德立身。从横向观,以德立身贯穿于人的自然生理层面、个人修为层面和社会交往层面,应修德以尽性而充实;从纵向观,以德立身根据人认知境界的不断提升,展现出不同的内容要求,贯穿于人之发展始终。以横纵交织的认知、感悟、实践为承载,从理论逻辑、关系逻辑、实践逻辑三重维度对“以德立身”进行立体解读,并在此基础上观照现实,修德之外润与内控,内养心性,外修知行,从而实现知行合一、表里如一的合德行而立身状态,且光照他人,普及社会。  相似文献   

4.
意境诗的尚虚、空灵等本质特征是通过意境的传达媒介——诗化文言来实现的,意境诗的作者以流观的审美方式观照物象世界,造成文言文法的变格,从而扩宽了诗意空间,平添了韵味情思。  相似文献   

5.
运动休闲作为人们为了获得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对象化活动,它的审美本质就是主体在审美志趣引导下,发现意境.运动休闲的意境指在运动休闲中表现出来的情调与境界.运动休闲的意境美指休闲者成为审美者后进行自观,或整个运动休闲成为审美对象被他观,以运动形式中蕴含的身体美和运动美为"形",以康德美学范畴的审美愉悦为"导向",领悟意境,实现运动休闲向美学的语境转化,审美主体对意境进行观照后,体验或领会到的借助于运动休闲的意蕴和情调隐喻的美.运动休闲者把握契机成为审美者,发现美的意境,领会和感悟优雅的情调与情调.实现审美的生存,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6.
中国艺术作品十分重视意境的创造,本文试图从审美视野来观照新闻作品,分析新闻意境与艺术意境的区别,赏析新闻意境的审美特征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等,并探讨新闻意境的一些创造手法。  相似文献   

7.
运动休闲作为人们为了获得一定目的而进行的对象化活动,它的审美本质就是主体在审美志趣引导下,发现意境.运动休闲的意境指在运动休闲中表现出来的情调与境界.运动休闲的意境美指休闲者成为审美者后进行自观,或整个运动休闲成为审美对象被他观,以运动形式中蕴含的身体美和运动美为"形",以康德美学范畴的审美愉悦为"导向",领悟意境,实现运动休闲向美学的语境转化,审美主体对意境进行观照后,体验或领会到的借助于运动休闲的意蕴和情调隐喻的美.运动休闲者把握契机成为审美者,发现美的意境,领会和感悟优雅的情调与情调.实现审美的生存,诗意的栖居.  相似文献   

8.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核心范畴,是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理想的集中概括。从本质上说是人类所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的内涵、创造过程、结构特点都体现了意境的这一特征。天人合一的思想是意境产生的哲学背景,庄子的“游心”思想则是其具体的精神来源。气韵生动的自然成为人类追求的自由生命的精神家园。意境创造的根本途径是“澄怀观道”,在静默中观照活跃的生命,才能达到艺术上的最高灵境。虚实相生是意境的结构特点,“虚”是空灵和韵味之所在,体现了中国古典艺术独特的空间意识和审美情趣。综观中国古代文化,体现出一种整体的空灵动荡、深沉渺远的美学追求:意境不仅是艺术,也是人生的极境。  相似文献   

9.
在整体直观的古代艺术思维观照下,中国诗歌史以抒情为主流,同时也催生了古典诗学中最具民族特征的意境说,使得古代诗歌的艺术实践以这为核心而展开。在情志(趣)与意象关系上,古典诗歌的意境建构经历了先秦到六朝的配合、演进,唐诗意境创造的成熟和唐五代以来由诗境到词境的转换。  相似文献   

10.
本论述了意境的历史发展及其意境的内涵,分析情景相生的不同侧重点,以物象、意象、意境三个概念解释意境的构成,并提出诗歌创作由物象而意象、由意象而意境的整体过程。  相似文献   

11.
山水画的意境是中国绘画美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抓住了山水画艺术美的本质特征,深入研究它,对山水画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山水画《江山如此多娇》为例,着力分析意境美在该幅山水画中所体现的形式要素,逐层展示意境元素在其中的行踪轨迹,从不同角度对意境美进行观照,抓住山水画艺术创作之魂,直达山水画创作美的至境——意境美。  相似文献   

12.
王维是盛唐著名山水田园诗人,能诗擅画,又精于音乐,常将绘画、音乐之理入诗,塑造出一种“空灵”的意境。这种意境在其写景诗中尤多见。本文着重从他独特的观物方式--无我之境、把绘画技法融于诗而达到完善的意境,以及王维诗在艺术技巧方面以虚求实、以动求静、物我交融的境界构界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山水诗文构筑了诗人的精神世界,表现诗人对生命存在的观照和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语言、形象、意蕴三个层面具有丰富的美育价值。教师可以沿着“观景-入境-观人生”的思路引导学生从朗读和词句的删改分析中体会诗文的语言之美;通过想象、比较的方法,从意象的选择和组合上体会山水诗文的形象之美;通过知人论世、拓展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感悟诗人在山水诗文中创造的意境和物我合一的人生之境,探寻语文美育的生命关怀意义。  相似文献   

14.
“境界”说是王国维文艺美学理论的核心。然因其本人在论著中并未对“境界”作详尽阐释,导致后人误将“境界”等同于“意境”。本文试从“意境”与“境界”的关联与区别,以及对王国维文艺美学观和《人间词话》的综合把握与观照,探究“境界”说的实质内涵。  相似文献   

15.
情景建构与物化机制是意境创造的关键 ,从主体和审美心理的维度认识 ,意境的情景建构有以景寄情、情景同构、意象组合等方式 ;而虚静心理是意境物化的前提 ,对创作对象作再度观照和构思是意境物化的中心环节 ,语符编码则标志意境物化的完成。  相似文献   

16.
徽山红叶     
“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件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照,就会得到不同的效果。说起秋日,大家大概都会想到丰收的稻田、火红的秋叶,笔下的秋景似乎也是千篇一律、面目雷同……如何写出一个自己心中、眼中、耳中与他人不同的秋天?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比较诗学角度出发,对中西方艺术表现理论具有典型意义的命题“意境”与“有意味的形式”作一比较观照,探求两音的契合与差异。利用“有意味”的手段描述“意境”,以期对以“意境”和“有意味的形式”为代表的中西方艺木表现理论有一再认识。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绝句创作艺术的角度,论析了绝句诗歌画面中因审美视点的不同及移变,在诗歌画面的空间展示及诗歌意境的铸造上的独到之处。概括出“平远眺视”、“旋回游视”、“俯身悬视”三种主要的视觉审美方式,揭示出在此不同视点观照方式中所蕴含着的中国古代诗人传统的审美空间意识和艺术精神,为另辟角度,进一步剖析、体味“诗中有画”的艺术审美境界作了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19.
李渔从戏曲创作、导演、表演三方面观照戏曲接受问题,建构起他的戏曲接受观。观众本位是其戏曲接受观的理论核心,崇尚通俗是其戏曲接受观的艺术追求,娱乐至上是其戏曲接受观的功利取向。李渔戏曲接受观融汇了前人理论探讨的成果,凝聚了自己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见解,对中国古代戏曲理论是积极的开拓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向学生推介诗词欣赏的入门技法,探究方式是一个恰切的选择门径,以李白的诗歌为观照对象,鉴赏诗词时抓意象、会意境、探情感,记手法、析诗词、究情感,从而有助于丰富他们的文学素养,开阔艺术艺术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