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改革遭遇文化传统是必然现象,本文在厘清文化传统的内涵的基础上,着力剖析课程改革中文化传统的迷失与症结,认为课程改革在借鉴西方教育理论的同时,无视或忽视了文化传统的在场,为此,笔者指出课程改革应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实际,把改善文化传统的不足和薄弱作为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向。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无时无刻不以各种方式“遭遇”着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成为了课程改革无法逃脱的知识基础。然而,课程改革却在课程目标、课程理论资源等方面对文化传统进行着刻意的忽视或无视。基于文化传统的立场,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实际,改善文化传统的不足和薄弱理应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向维度。  相似文献   

3.
课程改革无时无刻不以各种方式“遭遇”着文化传统,文化传统成为了课程改革无法逃脱的知识基础。然而,课程改革却在课程目标、课程理论资源等方面对文化传统进行着刻意的忽视或无视。基于文化传统的立场,扎根于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实际,改善文化传统的不足和薄弱理应成为课程改革的基本路向维度。  相似文献   

4.
试论课程变革的文化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课程变革本质上是一种文化创造,而文化反过来又构成课程变革之基础.课程文化内涵至少包括三个方面,即"课程中的文化"、"课程的文化"与"变革文化",此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文化上的内在要求是形成一种"合作探究文化".传统的、控制的课程文化与新兴的、民主的课程文化间的冲突是新课程改革面临的主要问题.前者与应试教育体系相适应,后者则是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而文化冲突的过程即是一种文化适应、超越和创生的过程.只要坚持合作、探究的变革文化,民主的课程文化定会在我国课程领域诞生并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与精神命脉,也是我国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育人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需要与强化“课程思政”建设的必然要求。文章立足卓越医学人才培养,从教师、课程体系、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五个维度,阐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育人的实现路径,发挥教师的关键作用、课程体系的基础作用、教学资源的支撑作用、课堂教学的主阵地作用以及实践教学的拓展作用,借此全力提高育人工作的效率效果。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剖析了俄罗斯的村社文化,并联系俄罗斯高等教育变革进行分析,以期找出俄罗斯传统文化与现代高等教育变革之间的关系。由此,本文认为,任何一个国家的高等教育变革必然要受到传统文化的制约;俄罗斯在它的高等教育变革中便受到其传统的村社文化的强烈影响。俄罗斯传统的古老村社文化蕴涵着浓厚的“集体主义”和“国家主义”思想,它们在漫漫历史演进中形成了俄罗斯人对集体和国家的深厚依赖与信任、对私有和市场的天然排斥与敌对;反映在高等教育方面就是强调和固守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权力渗透和义务行使,并且视民众享受国家给予和保障的免费高等教育为当然。但这种传统文化思想和高等教育观念却与今天面向市场经济的俄罗斯高等教育变革相冲突,使得俄罗斯高等教育变革步履艰难,从而也不得不采用“新旧并存”的变革思路和做法。  相似文献   

7.
传统文化不仅汇聚了民族特质与风貌,同时也是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我国教育部门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强化中华传统优秀文化教育是推动我国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基础。在这样的背景下,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幼儿课程教育融合具有重要意义,不仅可以丰富幼儿课程内容,还有助于幼儿爱国情怀、思想品质的培养。基于此,本文就对传统文化与幼儿园课程的融合进行了探究。  相似文献   

8.
课程变革条件下教师合作文化的现实境遇的状况是:教师合作具有盲目性和随意性,合作内容单一;教师合作派别化,合作形式种类不均衡;教师在合作过程中缺乏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合作过程中缺乏对教师合作需要的关注.教师自身合作意识的提升,学校加强文化领导、形成教师合作的共同愿景,关注教师合作的需要、确定有效的合作主题.积极探索教师合作的有效途径等.是摆脱困境、构建新型的教师合作文化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9.
10.
一、回归教育原点,把握课改趋势“顺应潮流不如把握趋势”.回顾学校课改的历程,鱼嘴的课改体现出一种教育的高度自觉。我们认为:没有超越就没有卓越.既然选择了卓越,也就选择了风雨兼程。  相似文献   

11.
课程改革一直处在多方争议和不同发展趋势的博弈中。文章梳理了课程改革的历史争议主流,包括课程概念争议和课程改革边界争议。争议是一种探究的开始,把握课程的基础研究、课程的个性化、课程的主动化、课程的综合化、课程评价科学化、课程国际化和生态化等趋势是保障课程改革的延续性及方向性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2.
课程活动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创造新文化的人,而课程变革本质上就是一种文化创造。用文化的视角审视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探讨课程变革文化的实质,有助于推动当前新课程的进展。课程变革文化就是要现实地、具体地追求人的智慧理性,以课程变革的力量来实现教育化和人化的过程,具体表现为课程文化理念的变革与课程文化要素关系的变革。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视角来看,上海市静安区的区域课程变革在价值取向上注重经验,超越了身心二元论;课程变革的范式采用水平变革范式,从基层到教育政策层形成了一个水平的政策——实践连续体:选择系统变革模式,将学校教育机构与校外教育结构、社区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机构等服务结构进行了以“减负增效”为核心的统整。  相似文献   

14.
课程是学校教育中教师教授内容和学生学习内容的组织结果,涵盖了教学活动的计划设计、组织实施、方法策略、保障条件和效果评价等基本范畴,是学校教育系统中的核心“软件”。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基础教育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课程体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构逻辑,然后从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主体、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5个方面分析了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辩证融通的课程目标、建构适应时代的课程内容、合理定位学生主体性角色、探索拓展课程实施渠道和推进完备的课程评价机制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变革构想。  相似文献   

15.
课程变革是课程在价值、思维、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范式转换,比课程改革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课程范式经历了由自然主义、要素主义到人本主义的变革过程,构成其变革的真正动因是源自于人性的解放需求。整体人的需求规定了课程变革的取向,未来课程之走向就是整体性课程范式的确立。  相似文献   

16.
课程变革是课程在价值、思维、行为等方面所发生的范式转换,比课程改革具有更为广泛的内涵。课程范式经历了由自然主义、要素主义到人本主义的变革过程,构成其变革的真正动因是源自于人性的解放需求。整体人的需求规定了课程变革的取向,未来课程之走向就是整体性课程范式的确立。  相似文献   

17.
从文化视角来看,上海市静安区的区域课程变革在价值取向上注重经验,超越了身心二元论;课程变革的范式采用水平变革范式,从基层到教育政策层形成了一个水平的政策——实践连续体;选择系统变革模式,将学校教育机构与校外教育结构、社区教育机构、家庭教育机构等服务结构进行了以减负增效为核心的统整。  相似文献   

18.
教师文化是指教师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即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的知识技能、价值取向、思维方式以及行为规范的总和。传统的教师文化主要表现为个人主义文化和集团分割的派别主义文化,体现出较浓厚的封闭性、保守性和实用性。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反思和变革传统的教师文化,应构建与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师文化:协同合作的教师文化和民主开放型的教师文化。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历史认识、中国传统文化与外来文化、社会的变革与文化的变革等方面对文化传统及传统的变革进行了讨论与分析,并兼及现代文化思想理论建设问题的思考。认为文化传统的变革及对传统文化应采取的“健康态度”,就是要站在自己传统文化的土壤上,广泛地吸收全部人类文化的优秀成果作为自己文化传统的补充。从而促进“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得以健康地发展,并大步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的教育传统及其变革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教育大国,教育传统积淀深厚。全球多元化、科学技术以及信息网络等社会变化对现代教育提出新的需求和挑战,促使教育传统的变革与发展。教育传统是教育变革的基础,变革则能促进传统的再发展,传统与变革二者是统一的。我国教育传统的现代性变革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和民族中心主义,一要吸收教育传统中符合现代社会与教育要求的内容;二要摒弃教育传统精神中与传统的自然经济、专制主义和宗法制度相依存的诸如功利主义、精英主义、权威主义等有悖于现代教育精神和要求的观念和思想;还要梳理教育传统中有价值的要素,并使之与现代化需要的要素整合,对教育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的转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