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傅远碧副教授的专著<短信语言修辞艺术研究>专从修辞艺术的角度研究短信语言,在短信论著中属于拓荒之作.综观此书,具有以下特点:从修辞角度所作的分类细致深入;精心搜集的语料丰富多姿;通过论析,突显短信语言多角度呈现的修辞效果.本书的问世,无疑为短信语言研究提供较多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幽默诙谐的导游语言能为游客创造富有魅力和活力的语言氛围,使游客获得精神上的快感。移时、仿拟、设彀等修辞方式正是幽默导游语言常用的修辞策略。  相似文献   

3.
现代英语教学要求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如何才能做到这些呢?我认为在备课中“设疑”是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设疑”,就是用问题、设疑、激疑的方式来设计课堂教学的过程。这种教学设计的特点在于:使学生以发现问题的姿态来学习新知识,使学生的外向动机向内向  相似文献   

4.
手机短信这种新兴的文化资源为高职语文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在高职语文教学中,利用短信文本开展教学可采用巧用短信导新课、妙用短信学修辞、善用短信修炼语言等方法.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激发兴趣,整体设疑,强化运用”三环教学法的实践,提出了巧妙导讲,调动学生“听、动”的积极性;多方设疑,使学生在解疑中理解和把握知识整体;强化语言运用,增强学生的听力和语感。  相似文献   

6.
21世纪,网络文化得到迅猛发展,其手机短信就是代表。众多短信充满智慧与个性,不仅善用语音,构成押韵和叠音,使短信语言音韵和谐,具有音乐美,而且妙用汉字,尤其是运用析字格来委婉传情,巧妙达意,使短信语言趣味横生。本文析字格仅取"化形"类,分作拆散、离合、增损三类,重点剖析猜字短信及表达的内容。析字格是汉语独有的修辞方式,分析研究手机短信中的析字格,既可以启发艺术趣味,使人们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也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创作短信,从而把短信这块精神家园建设得更好。  相似文献   

7.
数字词在短信语言中的广泛应用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本文从数字词的形式、使用、修辞方式等角度展示了其运用情况,最后总结了它在短信使用中取得的美学意义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8.
郭灿 《现代语文》2006,(3):56-57
短信的风靡除了本身的技术因素外,最关键的恐怕要归属于它所包含的浓厚的幽默趣味了.短信属于一种文字游戏,生动有趣的短信往往不是采用直白的方式,而是运用多种修辞格形成幽默的语言以达到娱乐的效果.本文拟就当今流行的娱乐短信来揭示常用修辞方式中所包含的幽默因子.  相似文献   

9.
英汉语言中带修辞色彩数字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人李白脍炙人口的诗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和“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至今仍被广泛传诵着。很显然,句中的数字已不是一种简单的表达数目的词符,它们是起着增强语势,渲染气氛和烘托环境的修辞作用。在英汉日常用语、文学作品和诗歌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类修辞色彩的数字被广泛地应用于夸张、比喻、对比、重复等修辞手段。带修辞色彩数字若运用得当,能使语言  相似文献   

10.
设疑既是教师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一种能力。教师可通过预习设疑,使学生掌握目标;通过导语设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过程设疑,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小结设疑,拓展延伸课堂内容。教师还要转变教育理念,放开讲读课堂,开放自读讲堂,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相似文献   

11.
文学创作是一种特殊形态的话语生产活动.文学作为话语,既和语法意义上的语言不同,也和一般科学话语和日常话语相异.她常常使用象征、含蓄、含混等修辞手法,创造一个蕴涵丰富的艺术空间,获得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隐喻思维与外语教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认知语言学对隐喻研究的成果,可以从四个方面探讨隐喻概念对外语教学的影响,即隐喻思维与语言信息的内化,隐喻概念与英语同义结构的辨析,隐喻表达的文化内涵,隐喻思维与教学理念的更新。这表明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的修饰手段,更是人们思维和认知的工具,在语言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3.
曹雪芹很重视含蓄笔法的运用,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通过运用双关、谐音和析字等修辞手法以及借物寓意、欲言又止的笔法,产生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4.
沈志和 《柳州师专学报》2007,22(1):54-57,74
谚语是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动物词语的英语谚语则是其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而含隐喻意义的动物谚语尤其绚丽多彩,但是它们往往也是理解的难点.本文试从分析英语动物词语的国俗语义入手,列出谚语的汉语翻译,以便正确理解这类谚语的真正涵义.  相似文献   

15.
基于隐喻认知视角的科技日语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日语文本从本质上说是隐喻性的,科技日语的翻译是一个复杂的隐喻思维的翻译过程。基于认知语境对语言的制约作用,翻译时不能不做好认知语境的切换分析。无论改变原文句子的结构、对动词作隐喻化处理,还是消除隐喻的文化差异障碍的去"隐"存真的翻译技巧,都是为了服务于目的语读者的认知环境。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交流工具和娱乐方式,手机短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手机短信的流行归功于科技的发展,先进的科学技术给手机短信提供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平台。手机短信语言不仅传达了各种各样的社会功能,还产生了幽默、委婉的效果,此外,还展示了语言的丰富性。文章从语用学尤其是合作原则的视角来研究手机短信,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手机短信语言。具体从合作原则角度来分析语用学是如何影响手机短信,进而影响交流的。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思想的外衣,是思想的直接体现。通过隐喻思维在语言各个层面上的表现模式,深化对语言隐喻性本质和隐喻特点的认识。思维是隐喻性的,语言也是隐喻性的。了解语言的隐喻性本质及其隐喻特点对语言学习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时下,国内报刊上刊载的英语新闻语篇译文越来越多。这些翻译来的新闻语篇是国内读者了解世界的重要窗口。但是,它们中很多都带有浓厚的“翻译腔”,影响了读者的阅读。这种“翻译腔”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对于英语新闻语篇中的衔接手段的机械的逐字翻译。英汉新闻语篇在衔接手段上存在相当大的区别,因此在翻译过程中必须根据区别来对衔接手段进行调整,从而使汉语译文和英文原文能够尽可能的接近,避免生硬的“翻译腔”。  相似文献   

19.
The language of text messages speeds up the transmission of information,shows the richness of languages,and contains all kinds of implication. Many researches on text messages have been published but the analysis of the languages of text messages in the domain of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 is open to investigate.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language of text messages based on Grice's Cooperative Principle(CP) and its maxims,which aims to understand how the theory influences the text message communication and create some humorous effect. It is of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research text messages as a kind of language phenomenon.  相似文献   

20.
新批评学者燕卜逊提出“ambiguity”概念以解释文本语言具有多重性,不确定性,模糊性,解构主义大师德里达接受了这种观点,但前者着眼于文本语言自身,而后者借文本论以表现其哲学理念拆解逻格斯中心主义,两者有很大的区别。本文以比较对照的方法从理论基点、适用范围、最终目的对两者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