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在国内音乐学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其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中,在其创作的著名歌曲《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中,在其音乐表演和研究音乐社会功能的成就中都体现出极具表现主义思想的音乐美学观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青主将音乐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灵魂的艺术,不仅在当时是不可多闻的声音,直到今天仍有它积极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青主的音乐美学思想在国内音乐学界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其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中,在其创作的著名歌曲《大江东去》和《我住长江头》中,在其音乐表演和研究音乐社会功能的成就中都体现出极具表现主义思想的音乐美学观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同。青主将音乐看作是一种独立的艺术、灵魂的艺术,不仅在当时是不可多闻的声音,直到今天仍有它积极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田野 《华章》2012,(28)
青主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极为重要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他以其独特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艺术歌曲创作,被称为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卓有成就的音乐美学家和音乐教育家,是我国艺术歌曲专业化创作的先驱人物之一.他曾发表了大量关于音乐美学的音乐文论以及两部代表他音乐美学观点的理论著作《乐话》和《音乐通论》,这些著作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最早较多而又集中探讨音乐美学问题的一批著作.  相似文献   

4.
青主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音乐史上一位重要的、有影响的音乐家、作曲家,也是现代中国第一位音乐美学家。他撰写的《乐话》、《音乐通论》,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具有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的音乐美学专。他系统地论述了音乐的本质,音乐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及音乐的社会功用。  相似文献   

5.
简析白居易的音乐美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酷好音乐,能弹琴。他的诗歌以及论乐文章的数量也堪称第一。他对音乐有自己的认识和看法。白居易的音乐思想强调教化,崇尚古乐,主张唱情,虽有一定历史局限性,但对今天的音乐研究与发展仍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7.
孔子与庄子二人关于音乐的论述有着很大的差别.孔子将音乐上升到了"礼"的社会意义;而庄子则从"道"上强调音乐与自然的融通,同时又为了达到所谓的"道"而否定音乐的社会意义.二者虽有区别,但从古代音乐思想史来看,他们的音乐思想共同奠定了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西方的音乐美学思想自古希腊以来,经过了前后约两千多年的曲折发展,各音乐美学流派和音乐美学思想家层出不穷。本文试图按照西方音乐的发展脉络,对各个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观点作一简要的归纳和梳理。  相似文献   

9.
希腊神话认为音乐起源于神,并称阿波罗、奥菲欧、安菲翁等神和半神为音乐的发明者和最早的音乐实践者.认为音乐是有魔力的:可以治病、净化灵魂,能在自然界产生奇迹.在社会生活中,音乐是身份和教养的通行名片.  相似文献   

10.
通过音乐作品的结构形式来展示音乐的美,形成了以音乐欣赏和音乐美学为核心内容的音乐教育观,包括人的文化心理结构、智力结构、伦理结构的建构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必须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探究对象,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化身。长期从事教育实践的音乐工作者,在学生音乐教育启蒙时期,要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意愿。其中,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相当重要。丰富学生音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同时也可以促进他们对音乐技巧的掌握,培养出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相似文献   

11.
《乐记》是中国古代最系统的一部专门论述音乐问题的著作,它秉承儒家美学的重要思想,对乐的根源、本质、以及审美特征、乐的功能、礼乐关系等都做了具体、深入的论述。《乐记》是对我国先秦时期儒家音乐美学思想的总结与发展,其音乐美学思想是"礼乐"思想,"乐"从根本上来说要为"礼"服务,突出表现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和伦理功能。在"礼乐相生,乐政相和"以及儒家"中和"之美的基础上,《乐记》多层次论述了音乐的基本审美评价标准——"和",其对"中和"、"平和"、"和合"之美的追求渗透于全篇之中。  相似文献   

12.
以历史的辩证法阐述了墨子的音乐美学思想“非乐”,并通过其思想本质来探究这种“非乐”思想的内涵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13.
物理学是以观察试验为基础 ,需要高度理性思维的自然科学 ,它具有精密、严谨、求实、理性的特点 .因此 ,在教学中人们常常忽视了它丰富的美学价值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 ,美学教育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依据美学的有关理论对物理学中美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14.
老子是我国古代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反映老子哲学观点的"音声相和"理论包含了丰富的音乐美学思想."音声相和"强调的是"音"和"声"的相互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即只有不同的音调组合在一起构成相互和谐关系的声音才能形成美妙的音乐.而音乐的起源、音乐艺术、政治功能以及"和"的哲学意义都揭示了"以和为美"的中国古代艺术精神的崇高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当代审美场研究始自 80年代中后期。较早运用“场”的理论是林兴宅。而真正意义上的审美场研究 ,则是李欣复、章海荣、葛启进。上述论者对审美场的构成、审美场结构的动态性、审美场中主客体对应关系、审美场的类型、审美场效应等理论问题作了阐释。真正建立审美场理论体系的是袁鼎生。其《审美场论》从现实时空的审美场深入到了心理状态的审美场 ;对审美场的各种力作了精当的描述和剖析 ;深入论述了各对应力间的对立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6.
美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内涵和作用是极丰富的,搞好音乐教育对人们的审美情趣、道德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都将起到积极的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如何音乐课的术科属性特点与音乐艺术的审美教育特质,成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改革中的焦点。音乐教育的化属性和技能属性并存的特性是客观存在回避不了的。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要直面音乐教育中的音乐基础知识,音乐审美不能脱离音乐基础知识学习。音乐基本能力培养和音乐基础知识学习方式需要改革,要将音乐审美教育融入其中,而不是回避和取消。  相似文献   

18.
根据方志记载,清代山东丧俗活动中,主要采用了鼓吹、百戏、梨园、杂剧等音乐表现形式,当事人通过这些音乐形式,表达悲伤、哀怨、激奋等情绪。丧俗音乐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传递信息、强化气氛、稳定规范、调节生活、传承教化、情感寄托等功能,而这些功能的背后则隐藏着人们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和人生追求,可以起到稳定社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中国成立以来,潮州大锣鼓的学术研究队伍不断壮大,学术影响力逐步扩展,研究逐步深入化、系统化、专业化、科学化,其中涉及到史学、乐器学、民俗学、乐谱学等多个研究层面,这对于传承和发展潮州大锣鼓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该方面的研究仍有很多可待挖掘之处,许多研究层面尚未触及,如大多集中于基础研究,大部分文章仅就现有的史料进行客观阐述和梳理归纳,缺少深入研究;研究方法过于简单和机械,跨学科的研究较少,缺乏问题意识,大多是过于孤立的研究,对大锣鼓乐团的社会形态学研究、乐律学、音乐形态学、音乐审美学等方面尚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声无哀乐论》在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嵇康提出了"声无哀乐"、音乐"自律"等美学观点。他认为音乐是客观存在的,与人的主观情感无关,不能表现感情也不能唤起人相应的感情,是独立的存在,不会为人的意志而转移。同时,他也肯定了音乐移风易俗、娱乐和养生的作用,但是否定了音乐的道德教化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