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5 毫秒
1.
道家和道教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 ,但自道教依托《道德经》产生以来 ,两者又有了不解之缘。有趣的是 ,道家两位著名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以及他们的著作在道教中的地位截然不同 :老子被极力推崇 ,庄子倍受冷落。究其原因 ,一是道教自身的特点使然 ,二是老、庄本人及各自学说差异所致 ,三是由统治阶级需要所决定  相似文献   

2.
道教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道教继承和发扬了老子和庄子“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物我为一”的生态观、返朴归真的生活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道教环境文化.千百年来,道教徒基于热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教理,对保护物种、保护环境作出了积极的努力.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文化名人中,老子是被成功神化的典型。成功神化老子,道的神秘色彩是其原始理论依据;《庄子》的体道理论为神化老子奠定了社会心理基础;司马迁《老子传》提升了神化老子的社会心理效应;汉代独特的文化生态促成道教完成了神化老子的工程。  相似文献   

4.
<正> 《老子》一书,在先秦两汉就受到诸子重视。《庄子》、《管子》、《韩非子》、《楚辞》、《吕氏春秋》、《淮南子》等重要著作,都先后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思想。因而,老子被史学家司马谈尊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但东汉后期,一些妖人、方士在《老子》中寻找他们所需要的理论根据,于是将神仙术改为道教,方士改称道士,哲学家的老子也被神化为道教教主。此后,哲学家的老子便隐藏在经院之中,神仙家的老子则广传于世。  相似文献   

5.
《庄子》中的老子形象立体多面:《庄子·内篇》的老子或遁于情实,或宅心仁厚,或备受推崇;《庄子》外、杂篇的老子多为圣贤师.庄子以“撄宁”发展了老子的“无撄人心”.庄子赞同老子又反思老子,使老子成为自己最大的疑问;庄子入于老子又出于老子,创辟了不同于老子的敞明之所.  相似文献   

6.
最初,《老子》一书并无专门书名,只用作者姓氏“老子”称之。西汉时,开始有人拟“六经”而称之为《老子经》。东汉末年,道教兴起,许多道教团体纷纷以老子为宗,尊其为教主,其书《老子》亦为道教信徒附以宗教化、神秘化的色彩。魏晋之际,随着道、佛之争的激化,以梁谌、王浮为代表的楼观道为了抗衡佛教,以汉代流传的老子、尹喜“西升化胡说”为依据,大量造作经书,《老子》又名《道德经》应在此时。  相似文献   

7.
《庄子》直指心源的哲理和浓厚的宗教意趣,为道教学者的修仙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庄子》书中的神人、至人思想被道教进一步发挥,其对心性论的探讨影响了道教的发展,促使了内丹教的进一步发展。道教学者陈景元概括出“中正为宗”为庄子思想的特征,反映了宋代儒学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七十年代以来,《老子》研究,成为显学。《老子》的流传版本是河上公《老子章句》和王弼《老子道德经注》。随着西汉《帛书老子》和战国楚墓竹简《老子》的出土,对《老子》的成书有了形成期、成型期、定型期和流传期版本的划分。《庄子》把“怀道之士”描绘成为“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隐君子”。“稷下黄老学派”,把老子之学说成是“君人南面之本”。东汉张道陵作《老子想尔注》,《老子》成为道教经典。古代研究和注释《老子》,多从哲学、政治权谋和养生方面立论。新中国,学术界肯定《老子》是一部哲学著作,一致认为:《老子》“最有价值的地方,就在于包含了极为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气功界说《老子》其实是部气功秘籍,是个巨大的隐喻系统,他们是在破译其“两面语”。国外学者把《老子》视为智慧宝典。  相似文献   

9.
《庄子》直指心源的哲理和浓厚的宗教意趣,为道教学者的修仙理论提供了思想武器。《庄子》书中的神人、至人思想被道教进一步发挥,其对心性论的探讨影响了道教的发展,促使了内丹教的进一步发展,尤以道教学者陈景元概括出的“中正为宗”的庄子思想的特征,反映了宋代儒学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张松辉,1953年3月生,河南省唐河县人。先后获得文学硕士学位和哲学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湖南大学岳麓书院。主要从事中国思想史、中国文学史教学科研工作。已出版《先秦两汉道家与文学》、《汉魏六朝道教与文学》、《唐宋道家道教与文学》、《元明清道教与文学》、《庄子考辨》、《儒释道与文人》、《十世纪前的湖南宗教》7部学术专著,出版《新译杜牧诗文集》、《新译妙法莲华经》、《新译冲虚至德真经》、《老子译注》、《新译庄子读本》、《新译无能子读本》、《新译坐忘论读本》7部译著。发表《谈道家对先秦楚辞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老庄学研究是熊铁基先生于20世纪90年代以来从事的一个新的学术研究领域,其研究特色在于注重老庄学发展的时代背景,将老庄学与中国思想史结合起来展开综合性的研究。熊先生的老庄学研究具有“填补空白”的学术意义,无论足对中国思想史研究领域的开拓,还是对道家道教文化研究的深化,都是有贡献的。  相似文献   

12.
李贽虽非道家人士,却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李贽思想的道家内藏主要见于:李贽“童心说”内藏道家蕴涵,“童心说”直接受到老庄思想影响;李贽行为任性自然,传承于老庄悠然率性之本色,有道家风格;李贽思想的平等观,与道家学说如出一辙;李贽对传统封建统治思想的强烈批判,直接发扬了老庄的批判之风,他是道家批判精神的实际践履者;李贽大无畏的生死观不仅受到佛禅思想的影响,也受到过庄子“过隙人生”、“悬解”等理论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3.
作为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继承和发展了老子关于“道”的基本观点,并把对道的体认与人生联系起来,提出了“游心于物之初”的命题,并把“朝彻”、“见独”、“心斋”、“坐忘”等作为体道功夫。通过直觉思维的方式,在体道的过程中又显示了其思想的艺术性和审美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传统化可以被看成是“儒道合流”的化.而中国的音乐美学思想也是在儒道思想的基础上产生的。其中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就是老子和庄子.老子的“大音希声”和庄子的“至乐无乐”思想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根源性的论点,并对现代音乐美学思想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道家生态哲学思想评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最闪光处是其丰富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老子提出顺应自然、天人和谐,庄子主张万物平等、物物循环。他们回答了生态哲学的基本问题,即:人与生态环境是什么关系以及如何处理好这一关系。正确认识和评价道家生态哲学思想,对于我们反思当代由西方机械自然观与人类中心论指导下创造的工业文明所引发的生态失衡、环境恶化,重新审视人类生存方式、发展模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协调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死问题既是人类面临的永恒问题,也是庄子哲学探讨的重要课题。作为继老子之后先秦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庄子注重从道的立场来考察人的生死问题,对生死哲学中许多重大问题都作了深刻、独到的阐释,从而把先秦道家的生死哲学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可以这样说,在先秦诸子中,以庄子的生死哲学内容最丰富,涉及的问题最多,达到的境界最深。  相似文献   

17.
论老庄、道教对刘基学术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基的哲学思想体系内涵十分丰富,先秦老、庄道家学说与著作对刘基道学思想的形成产生了巨大影响,道教经典如《阴符经》等对刘基思想体系的建构也有启发意义。对于刘基受到老庄、道教思想影响的缘由分析,我们可以从刘基坎坷的仕途生涯与家乡故里所分布的洞天福地说起。  相似文献   

18.
从"一"在《老子》和《庄子》的不同含义及地位出发,探讨"一"在庄子哲学体系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庄子将"道通为一"作为自己重要哲学论断的意义所在。以"一"这个概念为介,庄子论证了从齐物到逍遥的得道过程,可以看出老庄道论之间的承继关系以及庄子道论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9.
有、无对于历代研究庄子之道的人是最重要的一对范畴。他们或者以无为道,或者以有为道。又或者有无双遣归道于空。应该说都从某一方面触及了庄子之道的本质。笔者认为庄子之道是一种居阅性的存在,具体来说是有无“之间”所呈现的一种时境、时机与时势。  相似文献   

20.
安全是当今社会的国际性大问题,国家安全不仅仅是当代各个国家所重视的首要问题,同时也是中国古代统治阶级所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本文就以道家学派为切入点,以老庄核心思想为研究对象,对其"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的民本思想,"无为而治"的治国之道以及其"小国寡民"的社会思想中所蕴含的国家安全理念进行简单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