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听,用耳朵接受声音。听说话,听广播,听音乐……"听"是个常用字,可以组成听取、听到、听清、细听、倾听、聆听等双音节词,以表示不同情况的有着某种差别的"听"。然而,近年来,报刊文字在选用"听"组成的双音节词时,越来越青睐"聆听"。请看笔者从报上摘录的文句:乡间聆听哭丧歌(《新民晚报》2009年4月5日)这次出庭主要是被告卡恩聆听公诉书的控罪。(《文汇报》2011年6月7日)我一边教她一些婆媳相处之道,一边聆听她对于如何照顾孩子的想法。(《上海法制报》2011年8月19日)市领导聆听市民呼声解答市民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解放日报》2011年11月24日)  相似文献   

2.
二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的轻声词主要是双音节轻声词,其中有部分附加式轻声词不但在结构上有标志性很强的后缀,而且可以进行词性及词义的类推,对扩大二语习得者的词汇量有极大帮助。本文主要介绍了数量最多的附加"子"后缀的双音节轻声词,并对其教学提出了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陆琴霞 《考试周刊》2011,(28):227-227
教师要通过各种音乐活动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亲自实践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音乐作品的个性根植于民族文化之中.民族文化是个性发展的源泉,是创作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上古末期,汉语出现与称谓有关系的词缀"阿-"。现代汉语中,一般认为只有闽粤等南方方言尚存在生成力强的词缀"阿-"。献县方言作为典型的北方方言,也具有生成力极强的词缀"阿"。献县方言的"阿"是一个默认音节,其功能是使人名简称式维持双音节的格局,这是一个产生机制与古代的"阿-"相同的新的词缀。这一现象可以用来推测汉语史上和南方方言中"阿"词缀的性质。  相似文献   

5.
徐旻 《现代语文》2008,(10):41-42
“于是”、“以为”在现代汉语里是两个常用的双音节词。“于是”是一个“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大家一鼓励,我~恢复了信心。也说于是乎。”(《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以为”是个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就是“认为:不~然|不~苦,反~乐|这部电影我~很有教育意义|我~是谁呢,原来是你。”(《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商务印书馆,1997年)  相似文献   

6.
交互义语素“相”、“互”与单音节基本义语素结合构成双音节交互词汇的是交互词汇标记手段的主要成词方式,能产性强,语义覆盖面广.在这类构词方式之外,交互义语素“互”、“相”也可以跟部分双音节词汇搭配构建交互义复合结构.不是所有基本义词汇都可以跟“互”、“相”搭配,它们之间的搭配限制规律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视点.  相似文献   

7.
王瑞 《辽宁教育》2005,(11):22-22
2005年1月,中共中央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教育活动。由于“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这一短语音节过长,媒体开始尝试着对其进行简化,有的缩略为“先进性教育”,有的缩略为“保先性教育”或“保先教育”,更有人干脆把它简为双音节:“保先”。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听人说话谁不会,除非他是聋子。其实不然,听,是一个正常人所具有的本能,但你是否会听,那就是你的能力表现了。也许善于“聆听”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如同一个班的同学听同一位老师上课,他们听课的效果就不一样,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他们的聆听能力有差别。同样,作为教师也存在这样的问题。下面谈谈“聆听”技巧在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9.
1.在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中,都有一个读得特别响亮的音节,叫做重读音节。多音节词除有一个重读音节外,还有一个次要的重读音节,叫次重读音节,何处重读?现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洪泉  何璐 《双语学习》2007,(10M):165-166
译书难,译书名更难,翻译古诗古文名就是难上加难。本文立足汉语的传统表达形式,结合中外学者对书名、古文名的研究成果,从古诗、古文名中常用字、词的英译的角度,讨论了在如何正确的理解古诗古文名的前提下,将其翻译成英文。  相似文献   

11.
《海外求学》2011,(1):12-13
表示“看”和“听”的单词很多。今天,主要给大家介绍see和hear,你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研究三音节词中数量较多的2+1式偏正结构三音节的重音模式,主要从语义这个大方面来考察,具体又从释义的角度来探讨这种结构的三音节词重音模式。  相似文献   

13.
作“言词”、“词句”,义项使用时,“辞“与“词”相同。古代汉语中,在较古时候一般只用“辞”,而不用“词”。自汉代以后.“词”才逐渐代替了“辞”。  相似文献   

14.
“词”和“辞”有时可以通用,有时不可通用。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要细加区别。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语义、语用的角度,对汉语"人"部双音节单纯词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解析,目的在于以个案为研究对象,在微观上探讨汉语词汇发展变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李荣华 《教书育人》2007,(11):62-62
在学校,只要存在末位淘汰,就必然存在着教师之间的评比。比什么?按行业术语来说,就是比“德”、“能”、“勤”、“绩”。“德”和“勤”这两项在教师中不会有太大差别。所以重点在于比“能”和“绩”。但“能”和“绩”又是与学生的成绩分不开的。因为你有能力,所以学生的成绩就应该好;学生的成绩好,你的成绩也就好;你的成绩好,就不能说你没能力。  相似文献   

17.
译书难,译书名更难,翻译古诗古文名就是难上加难。本文立足汉语的传统表达形式,结合中外学者对书名、古文名的研究成果,从古诗、古文名中常用字、词的英译的角度,讨论了在如何正确的理解古诗古文名的前提下,将其翻译成英文。  相似文献   

18.
李乃清 《中文自修》2004,(10):28-28
在吴兴文先生撰写的《我的藏书票之旅》中我发现了这枚精致的书票。它是美国藏书票大师斯潘塞利(Joseph WinfredSpenceley)为纪念波士顿诗人霍姆斯(Oliver Wetldell Holmes),根据其代表诗作《如洞穴中的鹦鹉螺》而设计的。这枚书票以一种简洁素雅的轻灵之美取代了版画原始朴拙的一贯风格。书票的画面并没有被粗壮饱满的线条充盈而是留下了富于节奏的空白,它们如自由的空气在这袖珍画作上静静流淌。书票的主体是一只浅灰  相似文献   

19.
汉语是世界上最发达的、也是比较难掌握的语言之一。特别是汉字,一字一音一调,笔画种类达二三十种,笔顺严格,数量近十万个。不少汉语学习者还没真正接触到汉字,就有了畏难心理。其实,汉字数量虽多,但常用的只有2500个,加上次常用字1500个,总共3500个,而且汉字是高效率表意文字,通过几百个象形字可以联想到几千个。选择“目”部的一些常用字,力图在析义的基础上,帮助汉语学习者寻找学习汉字的方法,消除畏难情绪,同时对提高古代汉语的语言修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20.
为了真正走进“理解教育”,还是让我们以宁静之心来听听“理解教育”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吧! 教育本来就需要理解。也是为了最终达成多方的理解。教师不理解学生,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理解教师,怎么能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