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康白情1919年提出的诗艺命题“新诗是贵族的”(“诗是贵族的”),80年来,在诗界乃至学术界少见对它的肯定。从它产生的时代背景及当年学界的思想状况进行具体的分析比较,才能还它的本来面目:它是积极的、进取的。  相似文献   

2.
我国古代许多哲人诗家对诗词鉴赏发表了一系列真知灼见,本文拈出“知人论世”、“以意逆志”、“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三题。结合诗词鉴赏的实际进行论述。指出:“知人论世”是诗词鉴赏的基础。“以意逆志”是诗词鉴赏的深入。“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则是诗词鉴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贺拉斯是罗马时期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在《诗艺》中,他以希腊美学思想为基础,同时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系统地提出了独特的文艺思想,为后世的文艺创作奠定了理论基础。以往的相关研究多是从单方面来探析《诗艺》中的文艺思想,基于此,本文将另辟蹊径,旨在从古典主义原则、理性主义倾向、艺术创作的"合式"原则这三方面来探析贺拉斯《诗艺》中的文艺思想。  相似文献   

4.
崛起于20世纪40年代特殊时代境遇与文化语境的西南联大现代主义诗群,在继承中国现代派诗歌传统与借鉴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诗学特征。自觉执著地寻求诗歌与现实的平衡,时代与自我的平衡,知性与感性的平衡以及中西诗艺的融合,是其诗学特征的核心。  相似文献   

5.
晚唐荷花诗与佛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荷花因其美的外表,洁的本质,自古就成为了文人们所青睐的对象。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文化内涵逐渐丰富、完备。到唐代,其文学原型和宗教原型进入了一个新的高度。晚唐时,饱受悲伤和痛苦折磨的诗人,对佛教四大教义特别敏感,在寻求解脱的过程中,汲汲追寻一种“即”的处世原则。因而“衰荷”、“残荷”、“枯荷”等富涵佛教意蕴的荷意象极为流行,产生了大量晚唐荷花诗。  相似文献   

6.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提出了“隔”与“不隔”论,称道“不隔”,反对“隔”。文章从文学的民族特点、文学风格多样化两大方面进行阐述,强调作者写作风格具有多样性,读者的审美需求也同样存在多样性。文学只要基调健康,至于“隔”还是“不隔”,是没有定格的。  相似文献   

7.
对于传统美学观点“隔”与“不隔”(透)的阐述尽管众说纷纭,但有一个基本倾向,即作为艺术处理的“隔”被排斥在外,与王国维的美学理论观点基本一致:褒“不隔”而贬“隔”,而本则认为这有片面性,因而专对“隔”的艺术处理及美学效果作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8.
《秦风》是春秋中期以前秦国统治地区(今陕西、甘肃部分地区)的作品。从《秦风》的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从军歌谣、哀“三良”挽歌、狩猎、送别、赞美秦君、哀叹礼义今不如昔、求贤或求女、弃贤或弃妇等类,这些内容又直接或间接地涉及与秦君的关系,可见作者是把上层人物的活动作为自己最关注的内容和重点描写对象的。要进一步理解和认识《秦风》的内容,就必须联系秦国的历史和文化来进行考察。  相似文献   

9.
本文坚持将老子思想体系中的"道"和"美"两个概念严格区分开来,两者分属形上、形下两个层面,从而论述了老子的美学思想主要地是一种美的否定论,另外,对一些学界权威对《老子》一书的"自然"一词意义的不同理解作了一次较明确的辨析,以引起注意。  相似文献   

10.
"模仿即再现"是前此学术界对"模仿说"的普遍认识,它表明人们总是习惯把古希腊的"模仿说"归结为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又进而将亚氏的观点简化为再现、典型等原则,却忽略了它自身内蕴的表现倾向。而实际上,"模仿说"作为古希腊时代的核心美学观念,包含了人们对文艺问题的最初理解。从它在西方美学中的嬗变过程揭示其原本具有的两种倾向,将有助于还原西方早期人们对艺术与现实关系的理解,对当下文化/艺术理论研究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札记分别对《文选》诗中的两个问题作了详实的考辨:1.江淹是否随建平王刘景素入湘州;2.曹植《朔风诗》的写作背景及其解读。  相似文献   

12.
长久以来,诗格著述被视作指导初学者的教科书和科场应试的指南,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并相对完善的理论体系始终未得以充分认识。一个重要原因是对诗格之"格"的理解停留于法式标准层上,即便有学者提出技艺和审美力量层面的含义,也语焉不详。诗格之"格",一是近体格式体制的法式、标准;二是诗的内在艺术品质,即选词取象、章句构拟、用事描写等艺术手段;三是诗之气势、意境和风格等总体艺术风貌。三层内含层递融通。既是一个由点到面到体的逻辑建构,也是形式格法与意义、审美的互文共建。全面细致梳理诗格之"格"的内涵,有利于把握诗格理论术语的内在体系,有利于深刻理解和梳理诗格理论的内在机制,有利于重新考量其在文论史和诗论史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美国现代派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华莱士.史蒂文斯(Wallance Stevens)常被人们誉为"诗人的诗人"。本文试从中国美学对诗歌的论述来分析他的早期诗作"观黑鸟的十三种方式"。  相似文献   

14.
为沙河风光,历来有鸿儒巨士相聚,或归隐著述或绘画与赋诗,其中有世称五经无双的许叔重,于此著述繁富的掌禹鍚,画家遗作是王谷,一代高士张伯玉,刘校坚贞凛然气,还有杜甫、韩愈、苏辙诗,元好问与麻翰林吟安推敲字,刘士瞻兴叹警人语。  相似文献   

15.
王拥军 《中国教师》2014,(Z1):184-185
<正>合唱是歌剧中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担负着歌剧表演中戏剧发展的重任。在歌剧中,合唱同样可以按照声部类别划分为男声合唱、女声合唱、童声合唱、混声合唱;按照声部数量则可以划分为二部、三部、四部合唱。但歌剧合唱更多侧重于音乐的戏剧性,参与合唱的各声部其实是与一定戏剧情境中活动的人群相对应的。作为合唱它必须反映这些群体的思想、意志、情感和动作、必须承载相应的戏剧使命,从而成为歌剧整体结构和戏  相似文献   

16.
在诗人冯至的思想与艺术转变的过程中 ,德语诗人里尔克对他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里尔克的艺术观与个体生命意识的梳理 ,以及对冯至 4 0年代主要作品的分析 ,阐述里尔克对冯至的精神世界及艺术创造的演变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考察了《红楼梦》中“家的”“三曹对案”“通书”的含义,并由此对《红楼梦》的作用、源流及其艺术创造作了阐说。  相似文献   

18.
否定词不和没(有)的句法分布与语义表达的差异为学界所普遍认同。本文探讨它们的另一类语法现象:在某些句子中,用不或用没(有),整个句子的表义基本相同。除引言和余论外,文章分上、下两篇。上篇着重于考察和描写,下篇着重于分析和解释。文章认为,不和没(有)之所以在某些句子中有同一的语法表现,主要在于二者原本的对立或不同被消解了。这种消解的发生一方面是由句子本身的语法特点决定的,另一方面也与人们解读时采取的认知策略和运用的认识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汉语中语义相近、相关的同音词语,在具体的使用中常常误用.根据编辑工作中常见的问题,遴选了"既"与"即"、"象"与"像"、"需"与"须"几组容易误用的同音词,根据有关工具书的解释,给以了剖析,希望有助于广大作者能对其正确地使用.  相似文献   

20.
"宫怨诗"的写作在我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可谓源远流长。唐代的"宫怨诗"呈现出与前代不同的特征:唐代"宫怨诗"的作者众多,在诗坛上留下不少名篇佳作;唐代的"宫怨诗"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多角度、多侧面地反映了宫廷妇女的生活状况和内心世界;在艺术表现上,唐代的"宫怨诗"具有委婉含蓄、以少总多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