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枫 《军事记者》2007,(2):15-15
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要当好喉舌,出色完成上情下达、下情上达的任务,为党的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鼓与呼,就必须牢记肩负的历史重任,养成良好的采访作风。只有这样,才能采访到真正能折射社会生活的“那一滴水”。  相似文献   

2.
党报即各级党委政府的机关报,是宣传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的阵地。作为党报从业者,党报记者有着重要的使命和任务,党报记者是党和人民沟通的桥梁,他密切联系群众,为党和政府的决策提供重要和可靠的信息。鉴于此,党和政府对党报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以务实的工作作风深入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业务宗旨;还要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崇高的道德素质以及扎实的业务素质,这是对党报记者提出的基本要求。当前,党报记者队伍在工作作风中出现了一些问题,脱离群众的事情时有发生,说套话作风浮夸,引起广大群众的不满。因此,党报记者必须改变工作作风,始终在忠于党和人民,密切联系群众的前提下开展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3.
历史在前进,世界多变化,事业求发展,党报要与时俱进,着力培养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坚持正确导向,深入反映火热生活,深受群众喜爱的高素质合格的记者队伍。时代发展为记者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国际局势风云变幻,要求党报记者提高理论水平,增强政治敏锐性。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党报记者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作为党报记者要在坚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利用新媒体优势拓展党报的影响力度,提高党报的宣传效果。本文就新时期党报记者如何向全媒体记者转变展开讨论,提出了全媒体时代党报记者的转型策略,希望能够对党报记者更好的开展工作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栏目是中国新闻中的一个特殊品类,从事舆论监督的记者也是一个特殊的记者群体。本文通过对舆论监督记者特殊作风的研究分析,试图探寻一条培养具有高度职业精神、优秀舆论监督记者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党报记者要认真做好党的新闻传播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方针、政策,深入基层,要有强烈的新闻敏感、历史使命感和政治责任感,多听、多跑、多看、多学习,还要注意身边的事,善于挖掘新闻热点,积极做好党报的宣传工作。党报记者要时刻保持新闻的敏感性,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去,做一个合格的党报记者。  相似文献   

7.
采访作风,这是一个老而又老的话题。然而,、对于新闻界来说,即使今天社会进入信息时代,谁又能说它已经过时或不值一提了呢?实践证明,采访作风是新闻报道的根基,好的报道一般都是来自好的采访作风,国内国外,概莫能外。所以,采访作风是记者的基本功,应当常提常说,常说常新。  相似文献   

8.
说实话,对党报人物通讯,在平时的工作中并没有太多的思考,只是本着兴趣和习惯去采写,很多时候,用的是笨方法。所以接到研讨会的通知,诚惶诚恐!这些稚嫩的新闻作品,远没有达到被研讨的地步。好在,这个研讨会切中的本质话题,是党报人物通讯的创新。毋庸质疑,没有党报鼓励创新的机制和平台,就难有记者的创新。近几年来,报社不断强化队伍作风建设,不断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当前和今后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加强新闻队伍思想和作风建设的行动指南。对于各级党报而言,学习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相当一部分记者、编辑“群众观点不强、深入群众不够,程度不同地存在着脱离实际、脱离群众”的问题,教育他们树立群众观念,走群众路线,积极主动深入基层、密切联系群众,使媒体真正做到围绕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做好宣传、引导舆论、  相似文献   

10.
张大鹏 《新闻世界》2014,(7):118-120
如何做好一个党报记者?尽管有很多要求,诸多答案,但有几点笔者认为是共性,那就是党报记者必须要有鲜明的党性,要具备较高的职业性,要有悲天悯人的"人性"。  相似文献   

11.
全国新闻战线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伊始,《大连日报》作为党报,就一直在思考如何能更好地深入群众,深入基层,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更好发挥党报为民鼓与呼的舆论监督作用。经过一番调研和策划,"党报记者社区行"系列报道在《大连日报》"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推出的  相似文献   

12.
刘福勇 《新闻窗》2012,(5):116-116
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不仅是当前新闻战线的重要工作职责,而且是媒体从业人员始终坚守的历史使命。记者的感动源于基层的生动,不深入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就无从谈起,因为基层才是新闻报道的活力源泉,新闻报道要感动别人,记者首先要感动自己。  相似文献   

13.
杨伟 《中国地市报人》2012,(10):121-122
“要当好一个称职的记者,我的目光和笔触时刻也不能离开人民”,这是新闻工作者杰出代表穆青的名言,也是一年来作为一名驻县区记者“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的切身感受。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地市党报要做好媒体融合这篇大文章就要有一支高水平的记者队伍。地市党报记者要转变观念与思路,将政治敏感与新闻敏感统一起来,坚持职业操守,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和职业素养。  相似文献   

15.
胡羽 《新闻采编》2003,(6):24-25
党 报要适应新形势、新阶段、新任务 ,做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提高新闻舆论引导水平。新一届党中央的这一倡导 ,不仅指明了党报新闻改革的方向 ,也向党报的编辑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事情都是人来做的。同一件事 ,不同的人来做 ,就有高下之分 ,优劣之别。办报纸、搞报道也是这样。一篇稿件有无新闻价值 ,语言文字怎样 ,群众是否爱看 ,在于采写这篇稿件的记者或编辑的能力和功夫 ;一张报纸有没有针对性、实效性 ,有没有吸引力、感染力 ,在于这张报纸的编辑记者整体素质的高低、能力的强弱和作风的优劣。“三贴近”要求党报…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记者应该有哲学家的思维.经济学家的头脑,文学家的风采,还要有历史学家的使命感,社会学家的责任感。在新的时代,要当好党报记者,一定要培养学者之风,努力成为专家型记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有一位新闻界前辈说过:“记者是采购员,出门就是跌一把跤,也要捧起一坯土。”作为一名地市级党报青年新闻工作者,在2011年全国新闻系统开展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中,笔者和新闻界同行一样,积极响应号召,在做好日常时政新闻的同时,尽可能更深入地走下去,更深入地了解基层群众的现况,更好地了解基层的所求,以使党报记者采...  相似文献   

18.
为了适应新时期读者对党报的更高要求,从2007年4月10日起,福建《湄洲日报》在B1版开辟“在那不该遗忘的地方——本报记者盲区体验”专栏,作为报社创新要闻版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鼓励记者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加强民生问题报道,着力反映人民心声,拉近同广大人民群众之间的感情。并且通过记者深入下去,走进新闻发生的现场,感受生活实际,转变作风和文风,  相似文献   

19.
期待记者职业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力丹:11月8日,我国的又一个记者节来临了,我想起了抗日战争时期的记者节,那时是9月1日。1943年的记者节,陆定一在延安《解放日报》发表文章《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新华日报》则发表了社论《记者节谈记者作风》。那时的记者节还有些国共合作的意味,党报通过纪念记者节,阐发了党报思想,提出了记者职业道德问题。半个多世纪过去了,现在海峡两岸都有记者节。借内地记者节的来临,我与我带的两位学生,一位是来自台湾的研究生马正凯,一位是不久前在台湾访学两个月回来的博士生周俊,一起谈谈记者节。  相似文献   

20.
新闻工作者的文风、作风和职业道德是相辅相成的.是辩证统一的,也是相互影响的。作风制约文风,文风反映作风;职业道德可以在文风和作风上反映出来。而文风和作风也必然反映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从好的文风可以看到记者好的作风和好的职业道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也必然会产生好的文风和作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