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学科研团队是进行科技创新的主要载体,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一直以来是学者们的研究热点。在协同创新的研究视角下,从团队内部协同与团队外部协同两个方面对大学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深入探讨各种因素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大学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模型,可促进大学科研团队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并为大学科研团队发展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提升高校教师的科研创新能力,既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第一要务,也是建设创新型大学和国家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然而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科研创新意识不强、协同创新合作动力不足、科研创新评价体系过于单一、科研创新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严重阻碍了高校教师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3.
赵哲 《教育探索》2013,(1):11-15
大学与产业集群的协同发展经历了从游离分散到整合协同、从偶然联系到必然结合、从资源驱动到创新驱动三个阶段。进一步推动大学与产业集群协同发展,应采取汇聚大学科技与智力资源、开展协同创新与多样化的公共服务,依托高等教育区域中心、建立大学服务产业集群发展的多元模式,拓宽产业人才培养渠道、积聚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要素,整合大学学科资源、构建全面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立体服务网络等策略。  相似文献   

4.
大学协同创新:制约因素与改进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协同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大学改革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它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管理创新,是内部和外部协同创新的统一。目前,大学开展协同创新存在诸多制约因素。破解大学协同创新问题的症结,需要从建立学科交叉融合平台、积极培育大学文化与创新精神、改革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师评价制度等诸多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5.
传统知识生产方式下,大学的知识生产呈现出对外封闭、对内开放的格局,大学内部的知识生产共同体表现为教学—科研—学习连结体。随着知识生产方式的变化,知识与社会之间的联系日益交融,教学—科研—学习连结体发展为产业—教学—科研—学习连结体。产业元素的加入,扩宽了原有知识生产共同体的边界,并呈现出不同形式的协同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大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协同发展表达了多元主体间正相关的因果效应及“协同产生有序、有序引导结构和结构决定效能”的逻辑演进,两者的互动关系可以理解为自适应解释、价值增值机理和创新生态影响。目前,我国大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过程中大学人才供给体系的结构性“缺口”始终存在,从而产生人力资源错配及供给失调等问题;大学学科专业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衔接性不够、契合度不高,欠缺科学化、组织化和制度化的治理机制;大学协同创新绩效及其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不显著,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亟需再调适和再深化;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整体效率效益偏低,科研R&D边际化现象明显。为此,我国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构建大学与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的动力机制:深化大学人才供给体系的结构性改革;促进“产业链学科链专业链”的契合贯通;形成协同创新的优势合力及实现资源优势互补;推动大学科研成果转化扩散的提质增效。  相似文献   

7.
协同创新是高校实现科技创新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依据共享性、开放性、协作性、创新性的协同创新模式构建原则,及协同创新科研团队、科研平台和协同创新联盟三种主要模式,分析协同创新对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可为大学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科研创新能力是构成大学教师职业能力的重要因素,是推进教学改革与学校创新思维的主要动力,也是推进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保障。大学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既是国家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大学发展的自身需要。大学教师在科研创新意识和水平方面还存在缺乏正确科研意识,内在创新动力不足;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持续培养机制缺乏;教学任务过于繁重,科研时间难以保障;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科研合力尚未形成等现状。培养大学教师科研创新能力应从:培养科研创新意识,激发创新潜能;完善科研培训体系,提升科研能力;构建共建共享机制,鼓励协同创新;完善奖励考核制度,保护科研热情等四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9.
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立足自身所处区域的实际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通过衔接政府、产业以及当地市民而形成四位一体的螺旋关系构建起了独具特色的"圣地亚哥模式"。该模式从制度对接、知识增值、人力开发和财政互通四个层面实现大学与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体现出战略规划与区域治理、学科知识与区域科研、人才培养与区域潜能、资源配置与区域产业之间的逻辑关联。其发展模式为我国公立大学构建与区域发展协同共促的教育体系提供了参照范例。  相似文献   

10.
领导力是影响高校科研团队绩效的重要因素。本研究以“分布式领导”为分析框架,以3 个科研团队为案例,呈现了我国高校科研团队中的领导实践现状,探讨了领导力得以分布的条件与问题。研究发现:我国大学科研团队对“跨界”(学科边界、范式边界、代际边界)与“创新”的追求是领导力分布的内在动机,领导力分布主要通过形成共同目标、责任与表现监控、资源支持与分配3个环节进行。高绩效团队中领导力在3 个环节均实现了分布,中低绩效团队中领导力仅在部分环节实现分布或未实现分布。我国大学科研团队领导力分布的困境在于大学逻辑和市场逻辑的冲突,以及中西管理文化的差异或融合。  相似文献   

11.
三螺旋理论是研究知识经济社会中大学、产业与政府协同创新的一种新范式。大学使命的拓展、知识观的转变、三个知识空间的提出是三螺旋理论形成的基础。以大学为主体,从三螺旋理论的视角,考察大学、产业、政府的协同创新关系,对于大学治理创新有重要作用。大学应提升社会服务意识,提高知识转化能力,增强创业意识,推动区域经济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知识三角"生态系统观强调教育、研究和创新三大知识领域协同发展的逻辑原理。近年来,在"知识三角"逻辑驱动下,欧洲发起了新一轮大学改革浪潮,比较典型的是芬兰阿尔托大学的改革。借鉴欧洲大学改革经验,在我国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建设进程中,政府应在政策上、体制上和模式上注重"知识三角"协同发展,充分发挥"知识三角"的"正外部性"效应。  相似文献   

13.
"支撑传统、引领新兴、产学融合、贡献重大"是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宗旨,也是其绩效考核的目标导向。深入了解行业产业类协同创新中心的绩效内涵与表现形式,从影响要素、过程要素两个层次阐明协同效应的实现过程,具体分析行业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绩效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可为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绩效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创新已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主旋律,大学-产业-政府之间的跨界协同创新是知识创新、技术革新、技术商品化和产业化的重要路径选择。在我国大学积极开展协同创新的进程中,本研究采用三螺旋互信息算法,以我国1998-2013年间发表的SCI论文为基础,从历史发展的纵向维度,定量测度了我国大学与工业企业、政府研发机构之间跨界协同创新的耦合效应,分析诊断了其潜在的结构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科研活动的交叉融合和协同创新,以及科技成果转化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的国际趋势,对我国研究型大学的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在分析美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工作总体特点的基础上,以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为个案,系统研究了其科研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实践举措,以期为我国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体制的改革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科研及科研能力是高等教育工作者具备合格教育能力的重要素养之一;因此教学与科研是高等学校不可或缺的两大职能。当前的高等教育实践中,教学与科研已存在失衡、相互脱节和评价失准等突出问题。诸多学者就此问题展开了研究,得出了一些结论,但均没有从哲学和统计学的角度出发去探索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怎样才能克服这些问题。本文试着从哲学和统计学的角度去探索教学与科研的关系、科研反哺教学的内外因素及运动规律;从而寻找出一套适合科研反哺教学的运行机制;最终探索出教研结合、创新驱动及协同创新的教育能力提升体系,实现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培养。  相似文献   

17.
产学协同创新是湾区经济创新的重要范式,是健全区域创新体系发展必不可少的途径。从大学知识溢出的视角出发,通过探索性案例研究,探讨粤港澳大湾区产学协同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研究发现大学知识溢出、产学协同创新网络及多维邻近性是粤港澳大湾区产学协同创新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粤港澳大湾区产学协同创新路径模型,对推动大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体系,提升产学协同创新绩效,服务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提供政策思路及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8.
地方大学科技园单一产业创新集群动力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学科技园区单一产业的创新力为研究对象,通过创新集群的经济学原理,在分析大学科技园区单一产业集群的特征基础上,从定性角度构建了大学园区创新产业集群与环境要素作用模型、大学园区具有创新能力单一产业集群模型;为了进一步对大学科技园区具有创新能力单一产业集群模型运行规律进行研究,借助数学中的逻辑斯蒂(Logistic)模型,研究了大学科技园区具有创新能力单一产业集群模型的动力学模型;最后,从数据分析角度运用实例化研究,证明了所构建的动力学模型对定量化分析大学园区创新集群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大学基层学术组织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教学组织、教学-科研组织以及教学-科研-学习组织等三种形态。进入新时期,面对国家的协同创新战略,现有的基层学术组织形态凸显出疲软的无竞争力状态。要实现协同创新战略所提出的大学功能综合、大学体制机制改革的目标,需要构建以学科-专业-产业链为基本状态的新型基层学术组织。这一新型组织在知识转移的质量与效率、资源整合以及学术生产力提高三个方面体现出协同创新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与经验——以I/UCRC模式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现已发展成为美国最典型的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并拓展为"州/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模式。"产业/大学合作研究中心"协同创新模式在组织构成、组织管理和协同创新项目设计上都具有其明显优势,并在其长期发展中积累了丰富经验,这对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联盟建设具有重要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