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世纪之交,在经济全球化、信息社会化的喧嚣之外,另一种景象也扑面而来,那就是:全球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浪潮汹涌澎湃,涤荡着地球村的角角落落。我国基础教育领域也正在经历着一场史无前例的整体性课程改革,这次改革无论从深度还是广度上都超过了前几次改革,人们也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关注课程改革的进展。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特定的时代精神背景和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只有认清其背景,才能认识其意义,明确其方向。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时代精神背景在世纪之交,教育界掀起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大讨论,这种融合是…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基础教育已基本解决了有学上的问题,当前倍受社会关注的问题集中体现在上好学,质量成为教育的核心问题。但是什么是真正的教育质量,仍然没有形成共识。因此,肩负着推动素质教育使命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仍然受到方方面面因素制约与干扰而负重前进。但是,无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前行的道路上如何艰难曲折,  相似文献   

3.
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理念与实践中存在着"突变论"倾向,即认为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是落后的、传统的、急需改变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历史使命就是要通过"突变"方式促进"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或是转向"后现代教育"。然而,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应是深化、调整和完善现代教育体系,而非通过"突变"另创一套新体系,"渐进论"应是改革的方法论选择。  相似文献   

4.
学校效能是学校在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发展方面的能力和力量,学校效能的提高需要通过师生这两个学校的重要主体的发展和进步来完成。在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关注与反思教师专业成长中的创新问题和学生课程权利的发展问题,将会对我国学校教育的改革以及学校效能的促进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这一理念的确立要求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评价体系是促进学生成长、教师发展和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新型教育评价体系。因此,在新课程推进的过程中,教育评价体系的自身理论需要进一步更新和完善。如何立足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现状,加快教育评价改革,构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评价体系,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推进与实施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我国基础教育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应该说,我国这样一个人口成为沉重分母的发展中国家,取得既有成绩相当不易,而“世界上有人笑,就必定有人哭”,辉煌与进步的代价,就是有目共睹的城乡差距、地区差距、阶层差距和类别差距所导致的基础教育非均衡发展。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最重要的基本理念和战略选择,无庸赘述,是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因为,无论是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提高基础教育质量,还是满足青少年儿童的基本学习需求、促进教育公平乃至社会公平在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充分实现,可以说,没有均衡发展,一切无从谈起。近两年,从学界到政界,…  相似文献   

7.
广播电视教育伸向农村,是教育适应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农村教育综合改革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趋势,就当前来讲又是燎原计划实施和科技兴农的迫切需要。因此,广播电视教育伸向农村,势在必行。我想从三方面谈谈这个问题。 一、农村教育问题概述 “没有第一流知识的农民,就没有第一流的农业。”培养有第一流知识的农民就是农村教育的首要目的。但是,目前我国农村教育背景是相当严峻的:我国11亿人口有8.8亿即全国的80%人口在农村;就普通基础教育来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随着社会的进步也在不断发展。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现行课程在许多方面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的发展。为此,新世纪伊始,国家决定开展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化学课程作为义务教育阶段的科学启蒙课程,从学生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改革的突破口,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一、化学课程改革的背景1.社会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9.
<正>编者按基础教育领域全面深化综合改革需要解决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其长期存在的"重教学、轻育人"的现实问题。当前我国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如何突破教育改革瓶颈,让教育回归本真,这是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必须考虑的问题,也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新思路。基于此,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基础教育内在质量提升与学校管理改进研  相似文献   

10.
编辑手记     
《考试研究》2010,(4):1-1
当前,对义务教育质量进行监测正成为世界许多国家通行的做法,并成为主要发达国家的政府行为。在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要求建立国家、地方两级教育质量监测机制的背景下,我国部分地区成立相应机构,开展了地方的教育质量、学业质量监测。建立区域性学业质量监测制度是推进我国义务教育质量提升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并完善这一制度需要解决一系列理论与技术问题,其中尤其要处理好学业质量监测与考试、学校问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国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及国内素质教育背景。我国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已不再适应新形势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积极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前的基础教育领域,最为重要的改革就是课程改革,它是提高全民素质与人才培养质量的一项有效策略。在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很多,如教育工作者的认识不足、没有先进的教育评价机制、没有充足的经费、师资队伍薄弱、班额过小等。对于以上的问题,地方政府要高度重视,加强宣传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育对国家整体发展形势的重要助推作用得到了越来越多专业人士的认可与推崇。近年来党和国家投入了大量人力与物力进行教育领域的调整与革新,以期能够实现国家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稳步提升,促进国家政局的稳定、经济的繁荣、社会的进步。当前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发展情况并不乐观,给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教育教学工作的整体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在国家教育改革如火如荼开展的大背景下,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更应该顺应时代的发展需求,进行改变与优化。本文通过对新课标内容的解读,从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现状入手,探寻出一些现实指导意义的教学提升措施,希望能够给予相关的教育工作人员参考启示,推动我国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4.
建立科学完善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是推进教育发展的重要举措。在当前国家推进全国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试点的大背景下,构建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已经成为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尚不成熟,主要表现为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的机制建设不够健全,缺乏有力的组织机构,没有明确的机构职能划分,特别缺少有效的运行保障机制。基于此,构建区域性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机制框架,有效推进基础教育质量监测评估的首要任务就是设置有力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组织机构、科学配置划分相关组织机构的职能、建立健全顺畅的质量监测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基础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担负着神圣使命,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不可缺少的奠基工程,但从基础教育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和种种尖锐矛盾看,我国还缺乏强有力的社会控制手段,特别是法律手段,来协调基础教育的发展,管理教育运行,这突出反映出我国教育立法实践落后于基础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因此,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立法工作成为我国当前加强和完善教育法制建设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一、加强教育立法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种经济体制将影响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学校培养…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政策是影响学校教育任务选择的主要因素。在《纲要》设定的基础教育政策框架中,今后一段时期我国中小学校的主要教育任务是提高教育质量,解决国家和学校虽经长期努力但却没有能够很好地解决的教育问题。学校应该深刻认识当前教育形势的特点,准确把握现阶段学校教育任务的重点和核心,采取"系统规划、长期努力,全面推进、重点突破,踏实工作、持续进步"的策略,通过宣传教育、推进教师队伍专业化进程、深化学校管理改革、积极稳妥推进课程教学改革、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结合等措施,有效落实《纲要》赋予学校的教育任务。  相似文献   

17.
网络信息时代的来临,不仅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对社会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更具有深远意义。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是当下教育革新的重点,有利于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推广,基于信息技术的发展背景,实行基础教育课程的信息化改革势在必行,可以为教育事业的整体进步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8.
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基础教育"重点校"政策是社会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在教育中的体现。"重点校"政策在推动部分学校教育质量提高的同时,也扩大了城乡间、学校间在资源配置和教育质量上的差距,导致了教育公平的缺失,使得基础教育群体间入学机会不公平,尤其接受优质教育不公平。应从制度入手,推进教育管理制度、教育人事制度、教育财政制度的改革,缩小基础教育校际差别,逐步取消"重点校"政策,使公众享受到较为公平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农村小学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问题抓得好,则有利于基础教育事业的长远发展,同时对我国农村经济的腾飞有着促进作用。本文主要探究了当前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和困境,特别是眼前师范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的建设与农村基础教育的脱节之处,并基于现实实际提出了相关对策,即加强建设适应农村实际的"全科型"教师人才队伍建设为先导、构建无缝隙对接农村教育实际的课程体系为保障、政策给力、学生助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为补充,试图切实提升办学质量,弥补小学教育专业与农村教育现状的缺位。  相似文献   

20.
一、课程改革的背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有着不同寻常的时代背景。当前科学技术迅猛发展 ,知识更新的速度日益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形成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 ,经济结构调整不断深入 ,这一切都对我国教育的改革和人才培养 ,特别是基础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的要求和挑战。以高质量的基础迎接挑战 ,是世界各国面对的共同问题。近年来 ,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 ,都积极采取措施 ,加大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改革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以增强国际竞争力。课程是基础教育的核心。同时 ,我国现行基础教育课程存在着教育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