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朱玲 《现代语文》2006,(3):105-106
作文教学解不开的结到底在哪里?恐怕不全是学生的写作态度、知识、方法的原因。也许,我们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作文题与数理化题、其他语文题有着很大的不同,不是仅仅掌握了知识与技法就能做好的,它还需要一点“灵犀”,一些感悟。没有悟性,学生面对题目,无从下笔,或有理无文,能意会却难以言传,自然视作文为畏途。这些作文写不好的学生并不笨,十几年的生活积累,不能说完全没有可写的素材。他们谈天说地时,伶牙俐齿,反应敏捷,为什么一碰到作文就一点悟性都没有了呢?缺少一点作文的悟性。培养学生的作文悟性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一、打好…  相似文献   

2.
有些老师不爱写作文评语,认为作文是“写”出来的,而不是“评”出来的,若从学生自主学习的角度而言,不无道理。问题是,没有评语,作文的优劣表现在哪里?学生有那么高的悟性吗?再者,每次是个红分数,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有无影响?其三,有没有学生会怀疑老师的工作态度,从而产生心理隔膜,影响师生的和谐关系?其四,集体的评讲能完全代替个体的指导吗?因此,作文评语的积极意义不容忽视,那么怎样写好作文评语呢?  相似文献   

3.
王建军 《中学文科》2005,(11):49-49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效果不容乐观,教师对学生作文技能的传授与学生作文能力的养成之间始终存在差距。为什么在作文教学中知识技能的讲授并没有促成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提升呢?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素材、作文知识储备不足之外,关键还在于我们的作文训练留给学生思维主动发展的空间远远不足。在作文实际中,如何才能有效开拓学生思维,促进作文教学效果的提升呢?  相似文献   

4.
作文最主要的不是生活的贫乏,而是缺乏悟性。那么,“悟”从何来?如何才能使学生作文有点悟性呢? 一、“悟”从生活中来。培养学生敏锐的信息意识。  相似文献   

5.
一、问题的提出 许多中学语文老师对作文教学有苦衷,多次作文训练下去,教了不少作文的方法,但是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学生讨厌作文?还有这么多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呢?而作文作为一项综合的语文能力。一项技能,它原本是可以也是必须通过一定的科学训练来达成的,那么是不是我们的训练本身出了问题呢?我们很多的作文训练从设计到写作到批改是不是在凌空蹈虚呢?我们有没有对学生的作文现状有一个明晰的了解,进而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有效的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呢?笔者认为,中学的作文教学必须务实,在每个学期应该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有计划的专项训练,这样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生厌恶作文,编造作文丢失自我,写作能力低,这是目前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成此状况的原因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忽视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素质的培养,没有真正地激发起学生的作文兴趣,也忽视了内容方面的指导。如何解决学生作文存在的问题?本人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  相似文献   

7.
作文与悟性     
作文的题材,多半靠悟性得来。一个人如果悟性好,在生活中就会常有领悟,作文就有写不完的题材,写的文章质量也比较高。如果悟性低,接触人物事物难有感悟,写作文往往觉得没有东西可写,很为难。所以悟性跟作文关系密切,对写好文章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8.
《现代语文》2005,(7):114-114
世界上所有的艺术、技术的教育与传授,都是能者、会者教不能者、不会者,这应该是一个常识。但是,在当代作文教学中,“常识”却成了一个问题。在许许多多的学校,有许许多多的语文教师自己本来就不会写作,却一本正经地教学生写作文。教师不会写作,不知写作的门径,没有什么写作的经验,怎么去评价、指导学生的作文呢?这并非偶然现象。但是,这个责任并不该由我们的语文教师来负,而应该由我们的高等、中等师范院校的中文教育来负,应该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来负。在现有的高等、中等师范院校的中文教育的教学目标、课程体系和课时安排中,并没有把高中等师范院校学生的写作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放在应有的位置上,他们毕业以后不大会写作就是情有可原的了。这一点,已经成了严重阻碍中学、小学作文教学质量提高的“瓶颈”。  相似文献   

9.
“提到作文就头疼”,学生如是说。学生为何视作文为畏途?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学生对生活没有感受。而在这一点上,许多语文教学工作者也没有真正的重视。就作文教学而言,愚以为可以从这上面下些功夫。那么怎样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培养他们感悟生活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0.
李琳 《现代语文》2009,(5):144-145
对于作文教学之难,有人归纳了学生作文的“三乏说”,即学生学识贫乏,生活积蓄贫乏,思想情感贫乏。对此,笔者不敢苟同。无论是学识、生活积蓄、还是思想感情,学生当然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多反省自己的教学。学识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激活学生潜在的知识储备呢?,生活积蓄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打开学生自己生活的宝库呢?思想情感贫乏,是否也因为教师没有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呢?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的效果不容乐观,教师对学生作文技能的传授与学生作文能力的养成之间始终存在差距,为什么在作文教学中知识技能的讲授并没有促成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提升呢?究其原因,除了学生自身的生活素材、作文知识储备不足之外,关键还在于我们的作文训练留给学生思维主动发展的空间远远不足。  相似文献   

12.
伍敏丽 《广西教育》2007,(11B):35-35
平时常听到学生这样说:“老师,我不会写作文,怎么写好作文呢?”写好作文,并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讲明的。在这里,我浅谈作文教学的一点体会,也许能起到举一反三、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某些学习经过多次机械重复,到达了熟练程度,就成了一种技能。如“九九乘法口诀表”熟读成诵就能脱口而出,大脑随时随地都能反映出来。作文是否也能通过机械重复而变成一种技能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作文是一种情感性极强的活动,是作者感情自然而然的流露,并非一种纯技能的训练与纯知识的增长。那么,如何提高职专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觉得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郑文强 《考试周刊》2014,(23):48+57-48,57
新课标对学生作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自己人生的感悟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并对生活进行多方面的观察与分析,在作文中力求创新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对作文有一定的悟性。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从感悟文字、领悟意境、提高觉悟三个层次进行论述,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5.
冯军梅 《现代语文》2006,(5):111-112
修改作文,是作文教学的重头戏,是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关键环节。但长期以来,我们绝大多数教师沿袭的仍然是学生做老师改的传统方法。尽管教师们付出了大量的艰辛劳动,但学生的作文水平一直在低谷中徘徊。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吕叔湘先生就已经指出了这种弊端。在国家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把“能独立修改自己的文章,结合所学语文知识,多写多改,养成切磋交流的习惯”确定为课程目标。那么,怎样才能把老师从劳而无功的作文批改的重压下解放出来呢?怎样才能“多快好省”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呢?我认为,改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独立修改作文的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修改作文的习惯,才是“解放”与“提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我们多年来教授两个班的语文,作文批改不仅占去了大量的教学时间,而且连饭后茶余、星期天也得搭上。但是,事与愿违,不少学生一拿到发下来的作文本,就如叶圣陶先生所言,“不大肯去揣摩,望了一望就塞进抽斗里去了”,“给学生批改作文徒劳无功!”问题的症结何在?经与学生交谈终于明白,问题就在于教师的批改没有改到学生的心坎上,没有让作文的主人参与。为了改变这种消极被动局面,近年来我们指导学生自改、互改或级改,效果显著。一、教给方法,自改。“教是为了不教。”吕叔湘先生曾说,教师培养学生,主要是教会他动脑筋,这是根…  相似文献   

17.
作为中学教师大都对作文教学有苦衷,多次作文的训练下去,教了不少写作方法,为什么还有那么多学生讨厌作文?还有那么多的学生写不好作文呢?是不是我们训练的本身出了问题呢?重新审视与整合现行教材作文训练体系以及日常的作文教学,我们是否考虑每个学期根据学生实际有针对性地进行有计划的专项训练呢?以下是关于作文有效教学的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18.
赵海云 《农村教育》2005,(7):122-122
个性化作文是指具有写作主体鲜明个性的学生习作,也说是说个性化的作文就要文文相异,各不相同。思想感情不同、文章立意不同、篇章结构不同、语言风格不同、表达习惯不同等等。教学中,常发现学生所写的作文立意平淡,没有真情实感,所以我们的作文教学的着眼点就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化写作上。唯有如此,才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作文就是倡导学生写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自主地写,写真实的文章,写有创意的文章。然而在应试作文的批量生产下,学生的作文失去了个性。没有生命体验的头脑如何产生灵动的思想,于是千人一面的文章、套作、抄袭就不可避免地产生了。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应如何指导学生写出有个性特色的文章呢?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高考作文的一个重要得分点,是我们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经常强调的一点,作文怎样创新,创新有没有路径可寻?掌握了方法,用什么样的“米”——材料来烹出营养丰富的“饭”?,以下,我们请来薛老师给大家传授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