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序言     
泛系;广义的系统,广义的关系或它们的种种复合。 泛系:筹百科可络之络,悟动网悟道之道;感庶物之机,求万律之理,索浮沉之秘,究天人之际,扬百家之义,创一家之言。 1991年我们出版了一期泛系学刊,两年过去了,泛系事业有极大的进展。 泛系哲学对哲学十论(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哲学逻辑、哲学相对论、哲学统一论、哲学人类学、哲学范畴论、元哲学与非哲学、哲学史)有了具体新建树,并对一二十种第二  相似文献   

2.
石屋清珙是我国元代一位著名的禅僧,在中国禅学史、元代禅学史和中韩禅学关系史上都占有重要的地位与影响.他的禅学思想极其丰富,而以茶道思想著称.茶道是其禅学人生的一贯之道,是他学道、悟道和传道的重要方式.他的茶道冶禅佛、人生、自然于一炉,以真如造适为追求之境,于一境中起一种味、一种平怀、一个平常心.  相似文献   

3.
<西游记>的作者现署名为吴承恩是可以提出疑问的,笔者认为:应是一位久居泰安的人.<西游记>写的是成佛归空的故事,而关注的却是以入世为出世的人生小说,作者以魔生-魔灭,写人的修心之道.同时,它借西天取经之事,不仅是救世的事业,也是悟空、唐僧等"五众"自救的机会与过程.  相似文献   

4.
泛系理论是1976年开始筹创的一种网络型跨学科新研究,它侧重泛系——广义的系统、关系或它们的复合来研究百科千题的理法而努力融哲理、数理、技理于一体,它通过对广义的系统、关系、对称、生克、转化、优化(显生)、微积(泛导或变变)、表里(功能与结构)、集散、观控(诊治)、供求、因果(充要)等等泛系及其五互(互联互转互导互生互克)来总结数理工医文社史哲的理法与悟道之道,感庶物之机,求万律之理,索浮沉之秘,究天  相似文献   

5.
列夫·托尔斯泰在小说《战争与和平》中,通过描述安德烈的情感矛盾及其悲剧性的人生结局,反映出安德烈探索人生真理过程中的内心矛盾与迷茫.他与妻子丽莎的婚姻悲剧显示出深植于其内心深处的爱情与事业的矛盾;他与情人娜塔莎的爱情悲剧则显示出他渴望美好爱情以及回归现实的理想的落空.安德烈的人生悲剧同时也寄寓了托尔斯泰本人的思想历程及...  相似文献   

6.
创客教育是一种利用技术手段,通过特定课程或活动,以让学生从内心领悟到创新和分享学习是人生最大快乐为目标的教育理念.创客课程是创客教育的载体,目前我国创客课程发展很快,但存在着同质化严重、开设成本高、无法快速普及等问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引入折纸课程,并在SCS创客教学法的帮助下以此为载体实现创客教育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奈·史密斯是美国历史上著名的体育教育家,并作为篮球发明人享誉世界.他以体育与精神相结合的事业作为人生追求的目标,并秉乘服务与奉献精神创建了完善的体育思想体系.奈·史密斯体育思想来源于少年时期的生活磨练、基督教思想的浸润、体育实践的体验、优秀思想的激励以及社会环境的影响.他认为体育是与运动精神结合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追求的是乐趣,而不是利益;这一过程的最终目的是用来育人和创造美好生活.他的体育思想对于思考现代体育的赛场暴力、现代体育的运动精神体现、现代体育的教育与育人功能的强化以及体育本质的回归具有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8.
苏轼与酒、茶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之于酒、茶最重要的是淡化和超越其物理作用而重在其精神性.他于酒中求真、求适、求至乐,真得酒中之趣;他于茶中求得一种清醒、清雅、清适而又清高的君子高人之品格风度,深得茶中三昧.苏轼以儒释道思想为底蕴,赋予酒、茶以深厚的文化、审美意味,鲜明地表现出他的高风绝尘的审美情趣与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9.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的一种永恒的事业。大千世界,教育活动复盖着每一个阶层,每个角落,每个人都能对教育发表一番或恢宏、或精微、或谬误、或中肯的见解。《教育随想录》作者巴特尔,在教育事业上走过一条艰辛而漫长的路。他做过教师,当过校长,任过教育局长,他把  相似文献   

10.
李商隐是位悲情诗人,其悲情诗歌的抒写及其深情婉丽的诗风、特别是他对凄婉之爱的悲情抒写融入了诗人的悲剧身世和对生命的悲情体验,也是他深沉苍凉的人生悲慨。他真诚严肃的啼血哀心的悲情抒写,正是他至真至纯至美的人生价值观的真实体现;而他的悲情抒写也形成了一种独具一格的美学形态,风华绝代地屹立在中国的诗歌史上。  相似文献   

11.
入燕京大学执教是顾随人生的一次重大转折,而在这次转折中起关键作用的便是沈尹默。沈尹默不仅帮助顾随改变了人生轨迹,也深刻地影响了他的诗歌和书法创作。  相似文献   

12.
杨慎由相门之子、状元之身被贬为云南永昌卫,半生的谪戍生涯里,他承受着离乡背井的孤单与寂寞,承受着对异乡和未来人生的惶恐与畏惧,以及壮志难酬的无边痛苦.他没有因此而沉沦,在佛老世界里参悟了适意的逍遥哲学,在著述中构建了精神大厦,在多重矛盾心性的斗争中成就了“明世记诵之博,著作之富,推慎为第一”的辉煌业绩.  相似文献   

13.
刹那缘起观是佛教摄持诸法而证解教理的基本观念,它能联系和生起抉择佛法的诸理论。王夫之依据刹那缘起观悟入唯识学八识流转还灭之义,体现他吸收、改造相宗唯识理论,建立刹那缘生与真如本体之二重法界,悟入诸法众缘生唯识现之世界的研究视角,分析和揭示《相宗络索》唯识思想特征,在于阐释王夫之援佛家思想入儒,尤其是吸收唯识思想为儒家伦理道德之学建立理论体系的思想目的及其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曾纪泽是著名的湘军创始人曾国藩的儿子,他继承父爵,进入政界,在奉命出使英、法、俄期间,与列强针锋相对,为国争利.“障川流而挽既逝之波,探虎口而索已投之食.”为争回伊犁南境特克斯河两岸宽二百余里,长四百里的广大地区,立下了不朽的功绩.钟叔河先生认为:“在清季外交史上,曾纪泽可以说是没有给中国带来更多的失败和屈辱的少有代表.”在这点上,越来越多的人都有共识.当我们把注意力从曾纪泽的外交生涯转到他的其它方面,尤其是他留给后人五十多万字的日记和二十多万字的奏疏、文集、诗集,就不难发现,这位年轻的外交家,是一位思想激进,勇于探索,为人正派,很少保守的爱国者.他才思敏捷,且兴趣广泛,琴瑟书画,无一不好.在洋洋七十余万字的遗集中,包括了他出使英法俄之所见所闻;时局、外交折冲之看法;朋友、亲友、山川、花木、虫草之感述,而其中《扬雄论》是唯一的一篇研究中国古代圣哲的文章.其文不足两千字,却深刻地反映出这位年轻外交家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这对于我们研究曾纪泽的思想体系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论姜夔艺术化人生的悲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化人生的关键是使人的精神得到自由解放,姜夔一生在成就艺术作品的同时也在努力成就艺术化人生。但是,他追求自由的理想因现实羁绊而总是失落,看似高蹈而终究不能,因而他的艺术化人生别具悲剧性,这可从怀归主题和恋情主题中窥见一斑。究其因,一是与宋学背景有关,二是与个人资质有关  相似文献   

16.
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叙事学理论要求对作品进行共时和历时分析,从而进行深层意义探讨.杨德昌的《一一》是一部探讨当下人生存状况的电影,NJ一家四口分别在生活、爱情、事业、学业上出现的诸多问题,迷失在生活困境之中.从历时的角度分析,发现诸多问题出现的共性和原因,也寻找到了隐藏在人生困境之下的逃避和面对的态度,从而在迷失之途上获得心灵的救赎.  相似文献   

17.
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杰出的戏剧大师,他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天才艺术的光芒和巨人般的激情,创造出一部又一部属于那个时代又超越那个时代的非凡之作。创造性地将英国人文主义文学推向了世界艺术的高峰"。关汉卿是中国元代举足轻重的伟大戏剧家,他同样也创造了一部又一部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战斗檄文式戏剧。二者都擅长悲剧的创作,都擅长从社会,人生的角度观照人的命运,反思不幸和灾难产生的根源.本文将从故事结构和情节安排、人物性格和命运冲突、语言特点和叙述风格、文化根源和历史积淀四个方面来对比莎士比亚和关汉卿悲剧的特点.以寻求其差异的表现与原因的规律.  相似文献   

18.
"真"乃艺术之生命,是艺术作品最基本的审美品格.担当禅画艺术的本真之美,缘于他的性情之真.面对曲折多变的人生际遇、个性磊落炽热的担当仍然忠实于自己的真实内心,不随波逐流,不屈从权贵,情愿结茅山野,遁入禅门,以毕生精力和心血去寻求更深更高的宇宙"真理",去体悟禅宗的"真如"、"真心".他的禅画作品通过禅家的"触目而真"和"即是而真"贯通事理,呈现出圆融无碍的本真之美.这种本真之美又具有主观心性的自在自然、"独抒性灵"的绝假存真、"唯心任运"的不拘成法、天然无心的童心趣韵等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19.
宗白华用他的"美学散步"表达了一个完整的人格理想,而他对人格理想的思考不仅与其学术有关还与他的人生紧密联系在一起,可以说,宗白华的一生是他所建构的人格理想的最好注解.宗白华思想中体现的"出世"与"入世"的矛盾、"空灵"与"充实"的张力以及对美的和谐的追求既是其美学人格理想的一部分,也是其美学人格理想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由于诸多原因,王阳明认为辞章之学与圣贤之学存在着对立,使得其对文学创作基本上持否定态度.而在热衷辞章之学的时期里,他至少是文学复古主张的赞同者.虽然从总体上,他认为文学创作的价值不高,但其自身文学创作成就很大.在明代文坛上,他的诗歌、散文都有较高地位.其政论散文有充沛的气势、严密的逻辑;夹叙夹议为主的散文善于借机开导;情感真挚自然;议论深刻透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