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俊 《今日教育》2007,(5):23-24
说到网络,我从心底由衷地发出感叹:网络真是神奇!它资源浩如烟海,查找随心所欲。感谢网络,让我结识了朋友;感谢网络,给我带来了快乐;感谢网络,让我记录了过程;感谢网络,让我懂得这么多;感谢网络,使陌生变成了熟悉;感谢网络,充实了我的生活;感谢网络,为我带来的欢笑;感谢网络,帮我赶走了寂寞。  相似文献   

2.
李宇珩 《红领巾》2011,(11):28-28
落叶在空中盘旋,谱写着一曲曲感恩的乐章,那是大树对滋养它的大地的感恩;白云在蔚蓝的天空中飘荡,描绘着一幅幅感人的画卷,那是白云对哺育它的蓝天的感恩。因为感恩,社会大家庭变得多姿多彩;因为感恩,我们拥有了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真谛!  相似文献   

3.
曾镭  李玉红 《科学教育》2001,7(4):35-36
强烈的学习动机是有效的教学对策实施的前提,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提出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动机。  相似文献   

4.
郑超 《湖南教育》2009,(12):64-64
认识《湖南教育》,还得回到1986年。那时,我还是个11岁的小姑娘,正上小学五年级。一天晚自习,教数学的唐老师在黑板上出了一道智力题目,我们冥思苦想,两节课快要结束了,连一向被称为“天才陈景润”的刘波都没有做出来。下课了,我们都把自己的答案告诉老师,我的数学成绩本来不好,所以对自己根本就没有一点把握。但是,老师却出乎意料地告诉我:“你的答案是唯一正确的。”同学们用打死也不相信的眼光看着我,有的抢我的习题本,有的过来问我解题方法,还有的干脆去找老师的书本。  相似文献   

5.
我们今天怎样当教师?怎样教书?没来由地想起了这个问题,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现在当老师的门槛越来越高了。现在的师范,大部分是本科院校。曾经普及到县、并一度辉煌的中等师范,仿佛一夜之间从人们的眼中消失了。照理说,本科生的知识能力应该高于中师生,教书的水平肯定也要高,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尽然。时常听到基层学校的校长(尤其是小学校长)抱怨“: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会教书了,也越来越不想教书了。他们与学生没有亲近感,反而有疏离感。”校长们不由想起了以前中师毕业的那些“小”教师——年龄小,二十郎当岁;个子也小,看上去就是个大孩子。从县城里走出来的中师生,是那么普通,仿佛春天的毛毛雨,那么不起眼地飘洒在广阔的土地上,却在不经意间装点了整个春天。即使在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小,也有中师生的身影,他们曾经支撑了农村教育的大厦。本期,我们邀请部分曾在中师读过书、教过书的老师,回忆他们的中师生活,谈谈中师教育的得与失。这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或许,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对今天的师范大学生,对今天的教师会有一些心灵的触动。  相似文献   

6.
精彩点评: 文章以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开头。在第一时间抓牢读者。奠定情感基调,而歌曲主题和文章主题以这种方式结合,可谓天衣无缝,很棒!  相似文献   

7.
心中有爱,才能够发现这个世界其实充满了爱。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当我用心去聆听这首歌曲中蕴涵的深刻含义,  相似文献   

8.
杜燕红 《班主任》2000,(1):13-14
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工作母机”,其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中师如何塑造跨世纪的小学教师?抓好新生教育、打好基础是关键。因而,学校应尽可能地了解他们,倾听他们的心声,以期为教育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这也正是本调查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徐寒燕 《辽宁教育》2007,(10):31-32
《感恩的心》是我喜欢的一首歌,每当这首歌在耳边响起,我就情不自禁地想起一群可爱、聪明的孩子——我的学生们。 记得一年前。当我刚接这个班时,望着满眼的陌生的娃娃脸。我的心里很惶恐,不知该如何将这些“小不点儿”教育好,如何将这些娇气的、松散的个体凝聚成一个团结向上的集体。但在以后的日子里,孩子们却以他们特有的纯真让我每天收获快乐。  相似文献   

10.
2011年11月21日 晴 朋友似乎是涟漪,我现在17岁了,交过的朋友似乎是数不胜数了,但这些朋友却总是在我的生命中一跃而过;朋友又似乎是星辰,总能让我在夜空中找到前行的路,给予我无限快乐的感受;  相似文献   

11.
三秋树 《小读者》2011,(5):16-19
一 第一次参加你的家长会是在你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从海鲜批发市场急三火四地赶去,衣服上沾满了鱼虾鳖蟹的污渍,尽管我破例打了车.还是迟到了。我迎着那些略带讥讽和嫌弃的目光走到你的座位旁,内心充满了羞愧和歉疚。你则扬着小脸,帮我擦额头上的汗.又递过来你的小水壶:“妈妈,喝口水。”  相似文献   

12.
中师教育作为我国小教师资培养链条中的一个基本环节,在师范体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我国基础教育培养了大批师资。自从1999年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过渡以来,已经十年了,我国师范学校通过升格、改制等方式,目前所剩不多,大都挂靠高校举办五年制师范专科,但由名实不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和在师范高校趋于饱和、升格愈加困难等现实困扰下,处境一直艰难。我们请求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予以正视并积极解决。  相似文献   

13.
继承中师教育传统 培养合格小学教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初叶,随着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的过渡,延续和发展了近一个世纪的中等师范,这个小学教育的“工作母机”,逐渐淡出了历史舞台,其所作的重大贡献深深地镌刻于我国教师教育的光辉史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师范教育体系结构调整的必然趋势是从三级师范向二级师范并最终向一级师范过渡。师范教育层次结构重心的上移,必然伴随现有师专痛苦而艰难的命运选择。“升、并、撤、转”,对地方师专而言,既孕育着无限的发展生机,又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我们选取湖南第一师范学院作为研究对象,总结该校的历史发展与经验:顺应师范教育发展的大趋势,由中师而师专进而师院,完成了由“中师”到“大学”的跨越式发展。我们认为,湖南一师的发展对淄博师专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16.
2003年我从山东师范大学毕业开始从教,从一个学校走进另一个学校.我的身份却从学生变成了老师。十年光阴,初为人师的青涩慢慢褪去,成熟稳健的教风悄然形成,感谢这一路有《中学历史教学》的陪伴与指引。回首任教当年,就在办公室发现了学校给教研组订购的《中学历史教学》,从杂志中我第一次知道,被我视为权威的课本其实有出错的地方,史料教学会让课堂彰显出学科的魅力,生成比预设更能考验学生与老师的智慧……从此.虽然教研组有一套杂志,  相似文献   

17.
李飞鸿 《湖南教育》2006,(11):10-11
我们今天怎样当教师?怎样教书?没来由地想起了这个问题,心情一下子沉重起来。 现在当老师的门槛越来越高了.现在的师范,大部分是本科院校。曾经普及到县、并一度辉煌的中等师范,仿佛一夜之间从人们的眼中消失了。照理说,本科生的知识能力应该高于中师生,教书的水平肯定也要高,然而实际情况却不尽然。时常听到基层学校的校长(尤其是小学校长)抱怨:“现在的大学生越来越不会教书了,也越来越不想教书了。他们与学生没有亲近感.反而有疏离感。”校长们不由想起了以前中师毕业的那些“小”教师——年龄小,二十郎当岁;个子也小,看上去就是个大孩子。 从县城里走出来的中师生,是那么普通,仿佛春天的毛毛雨,那么不起眼地飘洒在广阔的土地上,却在不经意间装点了整个春天。即使在最偏远最贫困的村小,也有中师生的身影,他们曾经支撑了农村教育的大厦。 本期,我们邀请部分曾在中师读过书、教过书的老师,回忆他们的中师生活,谈谈中师教育的得与失:这是一段历史的记忆。或许,他们的经历和感受对今天的师范大学生,对今天的教师会有一些心灵的触动.  相似文献   

18.
曾看过一则故事:一位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大夫终获国家最高荣誉奖。当他手捧鲜花、怀抱奖杯步下主席台时,记者簇拥而上,纷纷要其抒怀感言:“此时此刻.您最想感谢的人是谁?”这位大夫平静地说:“病人。”  相似文献   

19.
人格,这就是教育的核心。培养人格健全的合格公民应是我们教育的唯一目的,其他皆为手段。(摘自任鹏杰《呼吁历史教育回归常识》)  相似文献   

20.
李若松 《学语文》2004,(4):56-56
语文的背景是整个社会生活,这是在历经了艰难的探索之后,语文界的同仁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达成的共识。语文由狭小的课堂向大千世界,向关注人生迈出了可喜的一步。然而,现代自然科学的强大的吸引力,又致使整个社会尤其是中学生对语文缺少应有的注意力。这种负载沉重和相对的缺少投入形成的极大的反差,致使我们语文教师有着难言之隐。“现在,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着新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学会生存)。这一前瞻的教育理念,向现行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当然,“新人”形象是由各学科共同塑造出来的,而语文在其中应该承担着重要的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