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电子图像时代,怀疑、否定经典的价值,肆意戏说、颠覆经典,成为当今中国的文化现实。本文坚持结构主义的观点,认为文学经典建构了普泛的人类文化价值观与崇高的美学理想,存在着整体性和共时性的普遍性质。我们确认了文学经典的教化、认知、娱乐、审美的崇高价值,并进行了再阐释,以此呼唤正视经典,回归经典。  相似文献   

2.
在近年的文坛上,新时期文学是一个颇受争议的复杂存在。对其时限、性质及与五四文学乃至文革文学、十七年文学关系的界定一直未有定论,尤其是关于新时期文学与文革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的关系:有人称新时期文学是对文革文学和十七年文学的断裂甚至反叛,亦有人指出其应是一种对文革二元论的隐性回归。本文试图采取相对客观的态度,立足于文学的真实,对新时期文学与文革文学、十七年文学的关系作一梳理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纵观湖州新时期①三十年文学发展的历程,湖州当代文学以其不俗的文学实绩沿袭着浙江文学的悠久传统,绵延着吴越文化恒古的历史风范。湖州当代文学在创作取向上,恪守主流价值立场;在艺术视角上,秉承诗性江南文脉。了解湖州新时期三十年文学发展的进程及其文学品格,有着超越地域界限的文学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留学生文学作为一种跨文化文本,对当代中西文化交流具有重要研究价值。九十年代的长篇小说《陪读夫人》与以往的留学生题材文学比较,有了大突破,在表现中西文化交融方面贯穿着一种乐观的态度,折射出新时期留学生文学浓厚的文化意蕴及开放多元的文化心态。  相似文献   

5.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三十年代初新感觉派以“另类”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成为我国都市文学的开端。一个精神迷惘、沉迷于物质刺激生活的小资阶层成为都市文学的表现主体。由于和时代语境的格格不入,新感觉派绚烂一时迅即凋零。无独有偶,时隔六十年后,九十年代后期,另一批小资闪亮登场。以更迷惘的精神状态、更糜烂的生活方式成为当代都市文学中的“另类”。然而由于消费文化成为当今文化主流,这一群新新人类遭遇了与新感觉派不同的命运。本文拟从两者的不同命运反思我们对待文学的不科学的态度。以及从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反思二者的创作缺陷。  相似文献   

6.
2008年是“新时期文学三十年”的特殊年份,而2009年又是“当代文学六十年”的花甲纪念。在2008年与2009年之交回顾“新时期文学”的“当代性价值”,目的在于对日后中国文学的发展进行综合地分析与审理。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30年文学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在文学经典化问题上却难以界定。通过梳理中国现代文学经典确立的过程和在新时期面临的颠覆和重置可以看出,文学经典化既是历史化也是当代化的过程。推进新时期文学经典化,对文学作品反映时代现状、作家创作和读者鉴赏有着积极意义。新时期30年文学经典的构建,需要文学批评家、文学史家和读者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8.
关于自由主义,有太多的争论和理解,我们这儿所说的首先是一种文学态度,而非政治态度。既使在短短的三十年文学中,对自由主义的认识和后人对此的评价也是莫衷一是的。我在这儿主要抽出两种理解,一是三十年文学中的自由主义文学思想倾向,一是同左翼革命文学区别而存在的较自觉的文学思潮,这二者是涵盖被涵盖的关系,如按时代划分,也可界定为“五·四”时一种自觉的自由主义共同追求和革命文学主张出现后的一种非政治、非功利的文学思潮,这二者是继承、演变的关系。一、“五·四”共同的目由主义追成“五·四”文学革命思潮的推动者,…  相似文献   

9.
文学经典的构成及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观点认为文学经典的建构是一种选取性、排他性的文学价值评价行为,尽管评价主体与评价标准存在差异,但真正的文学经典具有内在的自足性和穿越历史时空的超时间性.文化研究者则认为文学的经典化与解经典化蕴含着文化领导权的斗争.在后工业社会文化氛围下,图像作为与语言相对的一种表述力量的突起与消费文化思潮使文学经典的中心地位遭到放逐.  相似文献   

10.
现今社会娱乐时尚消费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文学的娱乐化成为当今流行的一种文学现象。但必要的“娱乐性”并不应等于“娱乐化”,除了审美娱乐性之外,义学还必须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只有同时正确具备这两种特性,文学才能有一个健康的未来。  相似文献   

11.
王国喜 《天中学刊》2011,26(3):87-90
作为在西方读者中享有盛誉的奇幻文学代表作,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在英美学术界的遭遇堪称曲折。50年来,英美学术界对托尔金及《魔戒》的认识和接受经历了由最初的褒贬不一到当前的备受推崇的过程。《魔戒》研究的兴起推动并引领了奇幻文学研究热潮,促使学者们重新思考他们对经典文学的定义,重新评估神话、传奇等奇幻体裁的文学价值,从而开拓了奇幻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2.
作为在西方读者中享有盛誉的奇幻文学代表作,托尔金的《魔戒》三部曲在英美学术界的遭遇堪称曲折。50年来,英美学术界对托尔金及《魔戒》的认识和接受经历了由最初的褒贬不一到当前的备受推崇的过程。《魔戒》研究的兴起推动并引领了奇幻文学研究热潮,促使学者们重新思考他们对经典文学的定义,重新评估神话、传奇等奇幻体裁的文学价值,从而开拓了奇幻文学研究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13.
在文学史中,围绕着经典的写作可以说是一个铁定的惯例,如果我们反逻辑去思考,这一理论的形式逻辑关系和既成的文学史事实就可能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问题之一是围绕经典写作文学史是不是科学的方法和途径?问题之二是经典是如何造就的,是否具有正当性?由于文学史写作思路、方法、模式等方面已固定化,目前呈现的当代文学史文本都有很大的局限性。文学史的真实性是有限的或部分的,我们很可能是在虚假的"历史想象"中接受文学教育,形成我们的文学认知模式。当代中国文学史如何写作?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结合就可能成为当代文学史写作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4.
讨论十七年文学如何进入文学史,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这段时期的文学是否具有文学史价值?许多现有的文学史著作以"文学的自主性"作为衡量标准,从而否定十七年文学具有文学史价值,这种作法是不科学的。我们认为,十七年文学具有重要的文学史意义。对这段文学史的"重写",旨在颠覆的是以往政治视角下的文学史观,而非基本的文学史实。但对文学史观的置换,会牵连到文本的选取工作。选取哪些文本入史,其根据应该是作品产生的社会影响。十七年文学史写作的正途,应该是从基本的文学史实出发,回归历史情境,屏弃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和随意臆测历史的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5.
民国时期历史普及读物是指1912—1949年间面向普及性强、科学严谨、体例新颖的历史著作。历史普及读物长期以来被传统史学界忽视,史学史大多没有研究这类历史著作,学界认为其学术价值不大,系统论述其意义与写作特色的成果较少。事实上,历史普及读物普及传播历史知识的社会价值,推动人们了解历史的文化价值不容小觑。民国时期历史普及读物延续了明清史学大众化的传统。开启了建国后的史学通俗化的潮流。通过研究民国历史普及问题,既可以推动历史学现代社会中的科学定位,为历史学的长远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现当代文学中经典作品的确认以及转换,成了现当代文学评论乃至文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也是文学史写作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文学经典形成的机制比较复杂,文学经典的消解除了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的作用以外,还有复杂的文化因素。现当代文学史构建中文学经典的形成与消解都与人们重新发现那些当时非经典作品中的当代因素和新的审美价值有关,也与中国现当代文学所处的国际文化环境、地位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中国文学史有进化论文学史观、启蒙主义文学史观、阶级论文学史观、现代性文学史观、通俗文学史观、女性文学史观等多种文学史观。纵观整个20世纪中国文学史,"人的文学"是其发展中或隐或显的整体线索,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主要特征和表现。因此,以"人的文学"文学史观来建构中国现代文学史,既符合文学史的史实,又能体现中国现代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文坛与外国文学经典的联系,几乎不逊于与自身文化传统之间的关联。外国文学经典为当代中国作家提供了另外的观察向度、文学标准和技法尺度;对经典作家的反复阅读成为他们寻求精神呼应、眺望文学星空的重要方式。经典译文给当代作家丰富的语言滋养,他们在对经典译文的主动学习中打磨、发展现代汉语。与此同时,如何创造性转化对经典的阅读经验,进而超越经典,亦成为当代中国文坛的焦虑之一。  相似文献   

19.
阅读英语文学原著经典 构建微型生态学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语学习越来越普及化的今天,相对自然的生态化学习环境依然是大家追求的理想目标。在选择正确合理的学习途径,创建和谐的生态化学习环境的道路上,看似陈旧机械的学习方法——英语文学原著经典阅读,却始终散发着不老的生机和活力。试从开展英语文学经典原著阅读活动的角度,浅谈微型生态英语学习环境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