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项脊轩志》正文与附记虽非一时之作,但历来人们都认为它们浑然一体,毫无割裂之感。本文认为其正文和附记在抒情手法上是有差异的,正文抒情强烈外露,而附记抒情含蓄内敛。  相似文献   

2.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名篇,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教师用书》(2004年6月第1版)第184页对该文第二层(第二、三段)鉴赏说明时,这样写道:这一层先写由于“诸父异爨”而引起的庭院变化,反映家庭的败落,揭示“悲”的表象;接着回忆母亲和祖母的往事,于回忆中隐含着作者的怀念以及对时光易逝、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的感慨,是“悲”的深化。我认为“怀才不遇,有负亲人所望”之说有商榷之处。《项脊轩志》由正文(1-4段)和附记(5、6段)两部分连缀成篇,两部分写作时期不同。“附记当作于三十五岁迁居之前,可能是迁居前由于翻检书箧,触及旧稿,…  相似文献   

3.
《项脊轩志》附记的写作时间,大多数古文选本略而不注,少数有注的则又说法各异。例如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古代散文选》认为“作正文后五年补写此段,以寄托对亡妻的悼念”;北京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历代散文选》则说正文最初写成,“后十三年又加上”附记。我认为上述二说不妥。  相似文献   

4.
倪一清 《现代语文》2007,(4):128-128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作者对母亲、祖母和妻子的深情,但从文中的“既为此志”来看,此文并非一气而成,后两自然段为后期的补记部分。那么作者何时写这部分附记的呢?  相似文献   

5.
李庆林 《现代语文》2009,(10):55-55
《项脊轩志》是明代文学家归有光的散文名作,"借一阁以记三代之遗迹"(清人梅曾亮语)。这篇散文风格朴素纯正,语言疏朗自然,淡而有味,尤其是正文与附记中的两处写景状物文字,真实生动,绘形传神,令人过目难忘。  相似文献   

6.
一、写作时间《项脊轩志》作于哪一年呢?一般人对这个问题是不注意也不重视的。在我所接触到的各种古文选本与各种文学史著作中,对此一问题,都不曾涉及。当然,也曾有人谈及此一问题。王勉、曹明纲在所作的《归有光》评传中说:《项脊轩志》作于归有光三十岁的时候(见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历代著名文学家评传》第四卷267页)。可惜,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7.
<正>《项脊轩志》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散文名作。作者托物言志,悼亡念存,写出了青年主人公的襟怀抱负,表达了对亲人的深挚怀念。文章感情真挚,缠绵悱恻,情韵绵远,如品佳酩,醇香绵绵,余味悠长;又清新淡雅,不事雕饰,自然动人,如行云舒卷,似细流涓涓。《项脊轩志》的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文散意凝从写作时间看,本文并非在一个时期完成。从开头到"殆有神护者",是作者在18岁时写的;"余既为此志"  相似文献   

8.
<正>《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一篇借记物以叙事、抒情的散文。归有光的散文长于叙事抒情,以简洁的语言叙述家常生活琐事,寄托真挚的情感,被称为“明文第一”。它入选多个版本教材,深受师生欣赏。关于《项脊轩志》的研究综述,有两篇论文:李梦月《〈项脊轩志〉研究回顾与教学建议》主要从主题、写作特点、教学设计三个角度进行梳理和回顾,并提出教学建议,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此篇文章是2017年所写,之后的研究还未系统梳理;另有一篇朱婷《〈项脊轩志〉研究综述》,  相似文献   

9.
《项脊轩志》是明朝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它以一间小屋——项脊轩的变化写世事变迁。全文以项脊轩起,以项脊轩结,以一间百年老屋作线索,“将人事变迁,家道坎揉,皆归入此轩,作睹物怀人写法”(林纾《春觉斋论文》)。题目虽然写作“项脊轩志”,但作者的目的却不在记轩而在写人,作者无限的感慨和情思,都是因人事而生的。他怀念的不是轩,而是人,是曾经爱过他,使他永远不能忘怀的人。  相似文献   

10.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中国散文史上的名篇,文章的正文写于明朝嘉靖三年(1524年),是年作者19岁,补文部分作于嘉靖十五年(1536年),其时作者31岁。一篇写家庭琐事的短文能四五百年传诵不衰,原因何在?  相似文献   

11.
项脊轩,是明朝学者归有光的狭小的书室,所谓“项脊轩”即象头项背脊那样狭小的有窗子的小室.作者年轻时曾在这里读书、休息.在这小小书斋里,曾听过老奶妈讲述母亲的往事,在这里受过祖母的关怀,与爱妻在这里度过甜蜜的时光.这座“百年老屋”,与作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作者对它充满着悲喜之情.十九岁时作者就写了《项脊轩志》的正文,大约过了廿年,即三十九岁时又补写了最后两节文字.全文描绘细腻精妙,娓娓动人,自然流畅,文从字顺,是一篇难得的优秀散文,入选中学语文课本后,有删减.  相似文献   

12.
《项脊轩志》是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课文,是明代作家归有光的一篇被誉为"明文第一"的经典散文。作者以一个几经兴废的百年老屋"项脊轩"为线索,回忆了与它有关的人和事,真实细致地记录了归有光18岁时和33岁前的两段人生历程,表达出难以言状的伤痛。平淡时文,平凡之语,却如天籁一般让人震撼。教学本文,重点应抓住文中的细节描写,体会作者至真至纯的感情。但每次教完《项脊轩志》后,总是心有不甘。觉得如此经典的文  相似文献   

13.
<正>读《项脊轩志》,总会让人感到一种沧桑变幻、人世无常的悲伤意味,然而作者构建这些意味的方式不是痛心疾首式的呐喊,不是饱含哲理式的议论,也不是面面俱到式的叙述。不论是哪种情感的意味都流露出悠长绵远的韵味,淡淡的忧伤却是深沉的体验,深邃的感悟飘飘忽忽,若隐若现却又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正是《项脊轩志》独特的魅力,而我们认为它的这种魅力是有艺术支撑的,那就是——时间。读《项脊轩志》,我们能时时刻刻感觉  相似文献   

14.
《项脊轩志》是明朝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它以小屋———项脊轩的变化写世事变迁,以“我”为中心,以时间为线索,写亲人的聚散离合,均为平凡得不能再平凡的家庭琐事、个人情怀,然而在读者看来,《项脊轩志》正是以此奏响了一曲感人肺腑的怀念亲人、赞美女性、抒写人情之歌。一、内容解读《项脊轩志》一文中作者主要写了生活中给了自己无限关怀爱心的三位女性———母亲、祖母和妻子。三位女性的事情,可写甚多,但作者并没有一一罗列,而是根据三位女性在自己各个生活阶段中的地位,精心地选取了几个富有生活情味的场景。作者写母亲的生活场景…  相似文献   

15.
<正>《项脊轩志》是明代散文大家归有光的代表作。项脊轩是作者书房的名字。文章借项脊轩写人记事抒情,深沉隽永,令人回味无穷。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作品细节描写的精致,将作者绵长的情思表现得淋漓尽致。一、景物的细致《项脊轩志》开篇即写项脊轩是一所百年老屋,破旧而昏暗。经过作者一番修葺,面貌一新。增开窗户,室内洞然;室外兰桂竹木,错落有致,与栏楯相互掩映;白  相似文献   

16.
关于教材处理。1990年版高级中学语文课本第五册第一单元议论文,新增了《文学评论两篇》。这篇课文与茅盾的《谈<水浒>的人物和结构》编在一起。茅盾评论的是长篇小说《水浒》的人物和结构,《文学评论两篇》评论的是归有光散文《项脊轩志》的内容和形式。第五册第七单元编有《项脊轩志》。《项脊轩志》为课外自读课文,《文学评论两篇》为课内自读课文。《文学评论两篇》既可作为《项脊轩志》课外自  相似文献   

17.
归有光的散文被称为"明文第一",而《项脊轩志》是他的一篇名作。读者在解读这篇散文时,往往被归有光词短意长的真挚情感所打动,同时也感慨于这篇作品所表达的人生志向。笔者搜集了众多学者和语文教师研究《项脊轩志》的成果,拟从主题、写作特点和教学设计三个角度,对学界的研究成果加以梳理,同时给出语文教师在设计《项脊轩志》时的教学建议。  相似文献   

18.
<正>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共四课,围绕“至情至性”这一人文主题,选入了《陈情表》《项脊轩志》《兰亭集序》等六篇文章。这些课文充满作者的真情与个性,历经千百年,依然以其真诚触动着读者的心灵。学习了这六篇课文之后,本单元的写作任务聚焦“说真话,抒真情”,在“单元研习任务”当中设计了这样的写作任务:  相似文献   

19.
《项脊轩志》又题作《项脊轩记》,是明代著名散文家归有光的佳作。归的散文文笔疏淡,感情真挚,虽然题材较窄(因乡居时间较长),却别具韵味。尤其是生活中的琐事、琐语、琐闻,经过他的描述,无不亲切动人,正如王锡爵所评价的那样,“无意于感人,而欢愉惨恻之思,溢于言语之外。”(《归公墓志铭》)《项脊轩志》、《寒花葬志》、《先妣事略》等篇可说是归有光散文中的代表作品,而《项脊轩志》又是其中最为动人的一篇。  相似文献   

20.
归有光的《项脊轩志》,是一篇“小事蕴精神,细节见真情”的散文,作者因物见情,忆述细腻,情真意切,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堪称记叙文写作的典范。笔者认为,这篇文章为记叙文写作提供了五点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