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以人为本,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班主任,要以学生的安全为已任,尤其是农村学校,家长普遍认为,只要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之后,就与家长自己什么关系都没有了,不仅把孩子的学习交给了老师,也把学生的安全都压在了老师的身上,孩子在学校一旦出现受伤等等事故,就会把责任全推到老师身上,所以作为班主任责任之重大,不言而喻。无数的校园安全事故告诉我们,学生的安全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没  相似文献   

2.
许海洋 《教书育人》2012,(25):70-71
班主任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在学校管理、学生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面对班主任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为学校和家长,必须真正把班主任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作为班主任老师,必须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掌握科学的学生管理策略,开展细致的思想工作,同时把自己的专业课程教学任务完成好,才能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支持。一、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性1.班主任工作是学校教育活动的关  相似文献   

3.
刘磊  房慧 《现代教育》2011,(4):27-27
我担任班主任的时间虽不长,也感受到了班主任工作很辛苦繁杂。我常在思考:怎样才能把班主任工作做好,不辜负学校的信任和家长的认可,解决好教与学的矛盾,提高教学和管理水平。总结自己做班主任的经验感悟,我觉得至少  相似文献   

4.
陈翠杏 《新疆教育》2013,(12):65-66
和学生家长沟通,是班主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环。而班主任与家长沟通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不是由家长的素质来决定的,而是由班主任自己的心态和对工作的态度来决定的。在现今的教育教学环境下,要干好班主任工作,就要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把学生家长放在其次的位置。其次,要考虑到学校老师等等各方面的因素。作为班主任必须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充分发挥一个核心人物的作用。这样,面对家长,班主任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相似文献   

5.
齐春燕 《班主任》2006,(11):27-28
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虽然学校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起着主导作用,但学校教育只有与家庭教育密切配合,才能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巩固学校教育的成果.因此,班主任必须把与家庭教育的协调作为自己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笔者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做法就是"与家长一道管理班级".  相似文献   

6.
小学生年纪较小,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段,而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班主任是联系学校和学生的桥梁。要想成为优秀的班主任,需要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历炼,这不仅仅表现在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小学生的心理比较脆弱,班主任要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来教育和管理。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来,最关心的就是谁当孩子的班主任;家长谈论孩子在学校的情况,谈论最多的还是班主任。因为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其既是学生的楷模,又是学生人生的导师,与学生接触最多,对学生的影响很大,其一言一行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并长时间地在学生身上发挥着作用。  相似文献   

7.
普长德 《学周刊C版》2021,(15):169-170
班主任是班级的舵手、灵魂、统帅,是班级的领头羊。学校的所有工作都由班主任落实,因此,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体现学校各项管理工作的效果。班主任要用最快的速度取得学生和家长的信任,俯下身子,和学生成为知心朋友,用班级制度约束学生。班主任要尊重学生,宽严相济,教会学生宽容和责任,把自己作为班级一分子参与班级管理。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9,(76):19-20
班主任是我国没有行政级别的主任,是学校里最小的主任,但他却是一个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元素,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个学校有一群好的班主任这个学校就会有发展,学生家长就会把学生放心地交给学校。每当新学期开学之时很多家长把孩子送到新的学校,所关心的并不是各个学科老师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更主要关注的是这个班级班主任的水平。做好班主任最基本的条件就是老师对学生充满爱心,把班级里每个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去看待,用爱心去呵护每个学生,爱心架起师生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9.
<正>主持人语新班主任在走上工作岗位之后,常常会在有经验的班主任那里听到这样的叮嘱:"家长工作是门艺术,学也学不完。"但很多时候,新班主任会认为,自己面对的群体是学生,与家长没有什么关系。殊不知如今的学校里呈现的是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联系十分紧密的发展状态,家长对孩子的成长关注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家长对教师的要求不再"盲从",他们有了自己独立的见解与思考。班主任的家长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情景之一在办公室,经常看到一些班主任或任课老师,一遇到学生的问题或错误,动不动就打电话用命令式的口气把家长叫到学校来,也不管家长是否有时间来。在这些老师看来,叫家长来学校是最好的办法。在叫家长时,也不管家长是不是有时间与精力。如果家长没事还好,如果家长有自己的事,只好丢下自己的事来学校挨批。家长不敢得罪老师啊,怕老师不管自己的孩子,怕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打击报复,怕老师说“你们家长对孩子都不管,我老师还管什么呢?”更有些老师跟家长说话的态度,就像家长跟他有仇,一幅盛气凌人的架势,用训斥的口气,用命令的口气让家长…  相似文献   

11.
班级是谁的     
<正>班级是谁的?班主任的?所有学科老师的?学生自己的?还是家长的?这是一个很少有人追问但的确值得深思的问题。班级是学校的一个基本单位,因此,班级是学校的。班级是学生成长的平台,班级当然是学生的。班级由孩子构成,孩子各有自己的家庭,有自己的家长,班级也应当是家长的。而在学校的管理体系中,班级理所当然是班主任的。在班主任会议上,我们常听到谁的班成绩好、谁的班纪律好之类的话语,每一个班级都与班主任密不可分,都多少  相似文献   

12.
现代教育对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班主任也要面对新的教育形式做好班级管理工作。班级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基本单位和组织形式.班主任是班级的直接组织者.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学校、家长、社会和学生联系在一起。班主任工作的好坏关系到全班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小学的班级管理者.更要重视自己的工作重要性.做好班主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程方平 《班主任》2021,(2):61-64
在通常情况下,家长是学生的背景或影子,在班主任和家长缺少有效沟通时,家长与学校或班主任的关系主要是通过学生维系的。而中小学生在很多方面不可能成为教师和家长充分理解、沟通与配合的纽带,所以,家长和班主任良好关系的建立,还需要二者之间更多地直接交流。如果班主任感觉家长对自己设计的教育工作不配合。  相似文献   

14.
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如何,是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为此,2007年《家长》将开设新的栏目“班主任日志”,在这里,班主任老师将把他们所观察到的孩子在学校里的种种表现、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的点滴感悟和家长进行沟通交流。愿“班主任日志”能成为家校沟通、共促教育的平台。  相似文献   

15.
“叫你家长今天下午5∶00前务必到学校来。”时下,不少班主任,只要学生犯了错,就要学生把家长叫来。“叫家长”似乎成了不少班主任教育学生的一招“杀手锏”,解决棘手问题的一根“救命稻草”。
  固然,学生的健康成长,有赖于学校、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全面教育。班主任常和家长联系,可以保持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增进教师、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感情。但在学校教育过程中,班主任如果无论事情大小,犯错轻重,动辄“叫家长”,过多过滥了,效果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同时还会引起家长的恐慌与反感。  相似文献   

16.
家长的苦恼 作为班主任,经常与一些学生家长交流关于学生的问题,发现很多家长最苦恼的事情是难以和孩子沟通、交流。他们反映孩子进入中学后,甚至不与父母交流自己在学校的事情以及自己的生活、兴趣爱好,逐渐把自己的心封闭起来,无形中与父母之间出现了一堵墙。  相似文献   

17.
岁月匆匆,转眼间已从教二十几年了。毕业以来,一直从事班主任工作。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学校把一个班级交给你,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你,学生的学习态度如何,生活态度怎么样都与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关系。班主任的工作是很辛苦的,但是苦中有乐。下面就班主任工作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8.
班主任请家长的方式方法很多,要因人而异,依情况而定.有时可以把请家长变成班主任家访,鼓励学生请班主任家访,邀请班主任到家做客,建立家长互动平台,发短信和家长友善沟通,甚至制造所谓"巧遇",见得亲切.所谓"技巧",就是静下心来修炼自己,研究生情、家情、班情,提升自己,用心做事,处处为学生着想,为家长着想,以诚待人,尊重家长,传递希望,最终实现"请家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高林华 《新疆教育》2013,(9):166-166
德育教育是班主任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学校把一个班交给自己,家长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自己,同学们的前途和命运就寄托在自己的肩上。这么重要和有意义的一项伟大工程,就要求班主任应胸怀理想、充满爱心,且富有创新精神地投入工作;要持之以恒地包含热情、充满梦想和激情地投入工作;作为班主任,就应该铸造自己高尚的人格,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一面旗帜,一盏航灯。我就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德育工作来谈谈如何做好班主任工作,以及在班主任工作中如何运用管理来提高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0.
杨姗姗 《班主任》2012,(6):46-47
班主任在工作中都希望得到学生家长的配合,但却经常会碰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家长口口声声说“把孩子交给老师了,希望老师严格要求”,之后就什么都不管了;有的家长因为不认同学校或老师的教育理念,对老师要求家长配合的工作不理不睬甚至唱反调;还有的家长总认为自己的孩子就是那样的个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