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就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基于劳动者与职业能力和职业内在客观需要不相关的因素,在就业机会或职业待遇上做出任何区别、排斥或优惠从而取消或损害劳动者平等就业权利的行为。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律,现行的有关就业歧视的立法存在重大不足,导致就业歧视难以遏制与禁绝。国家要从对现行法律法规展开违宪审查与清理、制定反就业歧视专门法、建立反就业歧视保障机构三个方面来构建反就业歧视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就业领域存在严重的就业歧视,特别是妇女就业歧视,这不仅破坏了宪法所规定的平等权原则,而且严重损害公民的平等就业机会。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平等意识和权利意识的提高,有关就业歧视争议案件将越来越多,我国应结合国际上反就业歧视的举措,构建适合中国国情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在进一步完善现有法律体系的同时,通过专门立法和引入平等权行为政策等措施,以更充分地保证我国公民平等的就业机会和权利。  相似文献   

3.
就业歧视严重侵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违背社会公正,加剧了社会矛盾.我国现行法律对于就业歧视问题的规范零散且原则,适用性不强,导致实践中对于各类就业歧视现象的规范效果不尽理想.在对就业歧视进行界定和类型划分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反就业歧视法律规范进行分析,归纳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提出制定单行《反就业歧视法》,并就就业歧视规定模式、适用范围、法律责任、判定标准、救济途径设计、举证责任配置等具体内容提出了对策建议,使立法从彰显立法态度转向满足大众需求.  相似文献   

4.
就业歧视现象在我国普遍存在,就业歧视的本质特征是没有正当理由的差别对待,法律禁止就业歧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平等就业权并实现社会正义.在市场化就业背景下,反就业歧视决不能仅仅满足于各种原则性规定,而必须遵循市场化就业的基本规律,正确处理用工自主权与平等就业权这对"轴心"权利的相互关系.我国反就业歧视仍处于制度短缺阶段,反就业歧视在立法、执法和司法层面都还面临诸多法律困境,我国反就业歧视的道路依然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飞速发展,基因隐私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歧视等一系列社会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在劳动力市场中,基于基因检测技术的广泛运用而造成特定身份的劳动者就业机会不平等的现象时有发生,因此,我国关于基因歧视的反就业歧视法律制度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越来越严重的就业歧视已影响到我国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极大地挫伤了劳动者的积极性,破坏了社会的和谐稳定.笔者认为造成我国就业歧视现象的原因主要有现行体制的影响、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法律制度方面的缺陷等,提出了广泛开展反就业歧视宣传、将反对就业歧视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等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7.
我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生搬硬套西方的反就业歧视立法。只有在深刻理解我国就业歧视现实状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理解我国反就业歧视立法的缺陷所在,才能提出有效消除我国就业歧视的法律建议,构建切实有效的反就业歧视立法体系。  相似文献   

8.
就业年龄歧视的间接治理方式以高龄劳动者的具体劳动权保障为面向,不处理年龄歧视本身的疑难法律问题,却能够起到间接限制或促进减少年龄歧视的效果,应成为我国目前较为妥当的制度选择。文中分别考察了消极性间接治理以及积极性间接治理的域外立法概况,进而提出我国相关制度建设的基本思路:有关劳动权保护立法中关注对于就业年龄歧视的治理作用;就业年龄歧视的治理不偏离平等原则;构建高龄劳动者就业促进的积极行动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9.
文章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问题在我国法律规定上的存在缺陷、我国大学生就业歧视的主要表现、缘由以及现行法律法规的缺陷等问题进行了尝试性分析,在此基础上,借鉴国外相关法律法规,立足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禁止高校毕业生就业歧视之立法思路。从法律视角,对反就业歧视,促进就业平等权的真正实现进行比较系统的探讨,以加快构建和完善我国就业立法。  相似文献   

10.
就业排斥和就业歧视都是用来描述劳动者无法获得适当的就业机会的理论概念,但二者存在明显的区别:首先,就业排斥关注群体,而就业歧视关注个体;其次,就业排斥强调的是就业机会的丧失,而就业歧视强调的是就业机会的不平等;最后,判断是否存在就业排斥的基本标准是由于制度等原因导致个人不能从事适合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如何消除性别歧视,保障女性的平等就业权利,是中、英两国共同面对的问题。英国的一些做法值得我国借鉴,包括:制定专门的反就业歧视法、建立健全的生育保险制度、加强对妇女的就业培训、帮助妇女多渠道就业。  相似文献   

12.
就业歧视问题日益严重促使我国决策层和学界达成如下共识:我国应当尽快制定一部统一的《反就业歧视法》。面对形形色色的就业歧视,现有反就业歧视立法几乎无能为力。不仅反就业歧视的实体法规定残缺不全,而且反就业歧视的程序法规定形同虚设。综观世界反就业歧视立法经验,我国即将制定的《反就业歧视法》应当着重解决如下基本问题:《反就业歧视法》的立法目的应体现多重价值;其适用范围应该包含事业单位劳动者和国家公务员;我国应采取科学合理的就业歧视定义模式;设立统一的反就业歧视的专门机构;设计反就业歧视的司法救济机制;建构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3.
民事救济是反就业歧视法律救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权利则无救济,反就业歧视的民事救济根本在于其权利。就业平等权是平等权在劳动领域的具体适用,但是它依然具有概括性和抽象性,未能成为民事救济的直接权利。反就业歧视民事救济权利,是就业平等权在私法领域中具体化了的民事权利。只有具体的、可量化的民事救济权利才能作为劳动者获得民事救济的直接依据。  相似文献   

14.
Although there is now a considerable literature on gender inequality in education and employment, there is virtually no research on the Careers Service which provides a bridge between the two. Based on a national survey of all Careers Services conducted in 1987,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ignificance afforded to gender discrimination and the nature and content of equal opportunities policies designed to counter it. It draws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ces in meaning which the term ‘equal opportunities’ can have and to the changing context in which equal opportunities policies now operate.  相似文献   

15.
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大学生就业环境日趋激烈。就业中的性别歧视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探讨和分析女大学生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仅仅是回答女大学生何以就业难的问题,而且对营造两性平等竞争、就业机会平等的劳动力市场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With the obvious gains in pay and employment equity for women in the workplace during the last 50 years, both in measurable changes and in legislation designed to ensure such changes, some have assumed that gender discrimination is a thing of the past. However, despite improvements, equal pay for equal work and equal opportunities for hiring, promotion, and leadership positions remain elusive in many areas. Stereotype threat and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positioning and communication are two contributors to differences in pay and position. Stereotype threat can result in reduced performance and a tendency for women to opt out of participation in fields and positions that are currently populated mostly by men. Gender differences in self‐positioning and communication can result in unwitting discrimination because employers and others fail to notice qualified female candidates. We should employ remedies for these (and other)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gender discrimination. This is likely only if we first acknowledge that gender discrimination is alive and well in today's workplace—whether intentionally so or not.  相似文献   

17.
为了保障中高龄者平等就业,美国制定了<雇佣中的年龄歧视法>.该法对雇佣中各种场合的年龄歧视行为加以禁止,并规定了权利救济条款.美国的禁止就业年龄歧视法律制度对保障中高龄者平等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法律制度和救济机制对我国具有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弱势大学生群体在就业过程中因遭遇到歧视和不公而产生的认识偏差及心理问题等,影响了社会的和谐稳定,践踏了社会民主和法治,加大了大学生就业难度。本文着重分析了女大学生、贫困生、有生理疾患的学生、残疾生和容貌不佳的学生等弱势群体的就业难现状及其危害,并建议从制定政策、完善法律、加强心理辅导等方面消除就业歧视,推进大学生无障碍就业。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普遍存在。从社会性别的视角透视这一现象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传统社会性别观念的困扰、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以及经济因素的制约是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三大障碍。运用社会性别分析的方法为女大学生的平等就业搭建平台需要重构平等的社会性别意识、修正现行法律规定的缺失和利用经济的杠杆作用进行调节。简而言之,社会性别主流化是改变我国目前就业过程中的性别歧视现象,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可行性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