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杨丽娟疯狂追星事件成为2007年娱乐新闻的一大热点,屡次登上各大媒体的头条.一个普通人的追星事件掀起如此大的波澜,仅仅是因为杨丽娟的病态心理和父母的过分溺爱吗?在杨的追星事件中,一些媒体成为事件的"参与者",甚至成为"策划者",正是媒体的这种"问题策划",引起了人们对媒体如何正确进行新闻策划的再度关注和反思.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闻专业主义的视角对"艳照门事件"、"重庆钉子户事件"、"杨丽娟事件"的新闻报道加以回顾,提出了当今社会新闻报道中出现的三个主要问题,呼吁媒体恪守新闻专业主义,以新闻专业主义为指导,采制更多有社会意义,有价值的社会新闻,从而改观社会新闻的现状.  相似文献   

3.
3月以来,诸如杨丽娟和律师抵达广州状告媒体案今日开庭杨丽娟称告完媒体下一步要告华仔等有关杨丽娟的新闻又开始频频出现。为女儿追星不幸投海的杨父尸骨未寒,媒体对杨丽娟的报道又有趋热的迹象,鉴此,网友对媒体的批评毫不留情,一看到这条新闻,我不知道说什么,难道媒体记者没别的新闻可报,还有闲工夫去关心这件事。读者在此传达了一个强烈信号:报纸版面有限、广播电视时段有限,他们想看有  相似文献   

4.
新闻媒体对受众实施人文关怀是媒体的社会责任之一,但在"杨丽娟追星事件"中,媒体不但没能对杨丽娟及其家人进行正确引导,实施应有的人文关怀,部分媒体甚至成为其"疯狂"追星行为的推波助澜者。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分析媒体在"杨丽娟事件"中的作法,探究该事件中媒体人文关怀缺失的原因,对其所表现出来的缺失提出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5.
张嫱 《新闻记者》2007,(6):16-18
最近,歌迷杨丽娟疯狂追星事件,成为全国社会大众关注的焦点,更是两岸三地媒体连续数天报道的头条新闻。偶像崇拜是许多青少年成长的一段经历,而杨丽娟的追星悲剧,更为追星族贴上了疯狂非理性的负面标签。  相似文献   

6.
“杨丽娟事件”是前些时候在媒体上曝光率最高的事件之一。29岁的杨丽娟13年来苦追刘德华。今年3月25日,杨丽娟终于在香港见到刘德华,而杨父因为女儿没能单独与刘德华见面翌日在港跳海自杀。此事引起诸多媒体关注。在媒体中,不乏坚持正确做法和  相似文献   

7.
在对杨丽娟畸形追星事件的报道中,不少媒体早已将自身所担负的社会责任置之脑后,和杨丽娟一家共同上演了可悲的一幕——  相似文献   

8.
翟旭瑾 《今传媒》2013,(6):153-154
本文从新闻职业道德角度来审视各媒体新闻记者对北京市5岁白血病男孩帅帅父亲"拒捐骨髓"这一事件的报道。与之前对杨丽娟追星事件、汶川地震中失去亲人的未成年人、联防队员入室强奸案等人物和事件的报道相比,各媒体的报道普遍更为进步和成熟,许多方面都与新闻职业道德的要求更为切近。然而,却仍旧在报道的真实性、客观性、独立性、保护未成年人、坚持"最小伤害"原则等方面存在不足和瑕疵,有待进一步改进。  相似文献   

9.
从杨丽娟事件看媒介竞争背景下新闻伦理的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丽娟事件引起争议的根源在于媒体被推向市场后,众多媒体为了扩大发行量和点击率,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纷纷选取能够吸引受众眼球的新闻进行报道。某些媒体为了追求新闻卖点,过度强调受众需求而忽视了社会责任,不惜违背新闻道德追求发行量和点击率,陷入了新闻和伦理两难的境地。  相似文献   

10.
姜玮 《青年记者》2007,(12):43-44
今年上半年,关于“茶水发炎”和“疯狂粉丝杨丽娟”事件的报道引发了大众媒体一片“集体狂欢”的景象。媒体掀起的报道高潮一浪高过一浪,赚足了受众的眼球。浏览各大报刊、网站的相关评论,除了对媒体报道事件本身的讨论外,也引发了对媒体社会责任感的思考。  相似文献   

11.
从2006年3月开始,直至2007年春天,兰州女子杨丽娟的疯狂追星故事成为被国内媒体关注的重大社会事件.  相似文献   

12.
姜玮 《青年记者》2007,(12):43-44
今年上半年,关于“茶水发炎”和“疯狂粉丝杨丽娟”事件的报道引发了大众媒体一片“集体狂欢”的景象。媒体掀起的报道高潮一浪高过一浪,赚足了受众的眼球。浏览各大报刊、网站的相关评论,除了对媒体报道事件本身的讨论外,也引发了对媒体社会责任感的思考。[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今年春末夏初的杨丽娟追星事件引爆了一场媒体狂欢。3月26日杨父身葬异乡之后,数十家中央和地方媒体立即将杨丽娟和母亲两位未亡人包围,数百条新闻连篇累牍,新浪、搜狐等门户网站也辟出专题(陈力丹、刘宁浩,一桩典型的“传媒假事件”,《新闻界》杂志,2007年第2期),一时间,平面媒体、广电传媒和网络上充斥着杨丽娟追星的报道,杨家母女也从此处于全国人民关注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14.
谢稚  孙茜 《东南传播》2013,(12):57-58
灾害带给人们深重灾难,对灾害的报道不仅需要对灾害本身进行报道,还要对灾害引起的各类事件进行报道.媒体在灾害性报道中需要及时、迅速地到达现场;真实、客观地进行事件报道;监督社会救助过程以及充当公众情绪“减压阀”的功能等.社会责任的担当,让媒体的公信力得到树立.  相似文献   

15.
社会新闻是涉及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社会事件、社会问题、社会风貌的报道。媒体在最短时间内做好社会新闻事件的报道,实现新闻的时效性成为各媒体竞争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从2006年3月开始,直至2007年春天,兰州女子杨丽娟的疯狂追星故事成为被国内媒体关注的重大社会事件。在整个追星事件过程中,媒体通过提供资金和各种帮助“积极”介入事件之中,对病态追星行为反复聚焦、特写、放大,进行大肆的宣传炒作,  相似文献   

17.
媒体的社会功能与社会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水发炎”、“杨丽娟追星”、“纸馅包子”……这接二连三的新闻事件,虽然曾经赚足了眼球,但是过后却深深地拷问着当今媒体的社会责任,严重地摧毁着整个行业的信用。面对日益滋长的低俗之风、虚假之风,理性的思考和反思也逐渐泛开:面对新形势和新问题,媒体到底如何完成“社会守望者和环境监测者”的使命呢?  相似文献   

18.
邓航 《新闻窗》2007,(3):1-1
这似乎是一件匪夷所思的新闻。在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式各样媒体的强力聚焦下,疯狂追星13年,追到倾家荡产、家破父亡的杨丽娟,终于名震全国,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的热点谈资。事件发生后,大家面对杨父的死,都认定他的女儿不正常。这样看当然也有道理。但不能回避的是,杨丽娟一家之所以做出如此极端的行为,与一些大众媒体这些年对明星的狂热吹捧和追逐是有着密切关联的。  相似文献   

19.
一段时间以来,有关“杨丽娟事件”的新闻报道充斥着大小媒体的有限新闻空间。本来是一个平常的个人追星事件,一经众媒体狂轰乱炸,竟变成一个非同寻常的社会事件。本文通过对杨丽娟事件的分析,认为在这一事件背后扮演不光彩角色的是媒体奇观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从2006年3月开始,直至2007年春天,兰州女子杨丽娟的疯狂追星故事成为被国内媒体关注的重大社会事件。在整个追星事件过程中,媒体通过提供资金和各种帮助“积极”介入事件之中,对病态追星行为反复聚焦、特写、放大,进行大肆的宣传炒作,营造着疯狂追星的社会氛围,[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