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在各学科的课堂教学   我们知道,学生在学校教育情境中,主要从事学习活动,实现着一系列复杂的心理过程.例如,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总是产生一定的学习需要,总要伴随各种各样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并以此引发某种特定的学习动机.这种特定的学习动机又驱使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想像、思维、记忆和行为反应等心理过程,接受各种教育影响,从而使其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和发展自己的个性品质.所有这些,都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种种心理活动的表现,都反映着学生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规律.即使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问题也大都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和各种交往中产生的.……  相似文献   

2.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音乐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新作文》2007,(7)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4.
<正> 心理学上,学习的概念有不同层次的含义,广义的学习是指人与动物共有的学习。指“学习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中由重复经验而引起的对于那个情境的行为变化。而这个行为变化不是根据先天的反应倾向,成熟或暂时状态(如疲劳、药物等)来解释的。”狭义的学习又有“人类的学习”、“学生的学习”等之分。学生的学习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与行为规范的活动”。而课堂学习  相似文献   

5.
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6.
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爱国主义是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由于它内容多、范围广,牵涉到情感、行为、礼仪等各个方面,因此,在教学中往往让人感到无从入手,有的甚至认为只是讲讲大道理。其实不然,在教育过程中陷于窘境的主要原因是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学校心理教育是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活动。语文课堂教学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识、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8.
文摘     
《中国德育》2017,(11):6-6
应关注学生童年中期的发展对其今后学业成就的影响学业成就的获得是一个逐步累积的过程,取决于学生在学习技能和行为技能两方面的掌握程度,除了关注学生在现阶段的学习和心理发展情况之外,学生在之前成长过程中的学习状态、产生的问题等,都会对后续的教育结果产生影响。本研究致力于调查学生在童年中期的学习技  相似文献   

9.
心理活动课是一种常见的团体辅导形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行为训练、讨论分析等,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掌握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  相似文献   

10.
心理活动课是一种常见的团体辅导形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行为训练、讨论分析等,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掌握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  相似文献   

11.
心理活动课是一种常见的团体辅导形式。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通过角色扮演、游戏活动、行为训练、讨论分析等,获得良好的情绪、情感体验,掌握学习生活、社会适应与发展的技能。情境,是心理辅导课达到理想效果的重要载体。华东师大杜殿坤教授认为,“情境带有教育者有意识地为儿童及心理全面发展创设一种最佳场合的意思”。  相似文献   

1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数学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数学教师利用自身的教学资源等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学校心理教育是学校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活动,语文课堂教学中心理教育的渗透则是指教师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促进课堂学习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发展的活动。那么,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地渗透心理教育呢?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与同学冲突情境下的应对方式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应对也称应对方式,是指人面对、处理和解决心理应激的过程。小学生由于其年龄生理等特点决定了其在与同学交往中经常出现矛盾冲突,因此对其进行冲突情境下的应对方式教育就十分必要。培养其正确的应对方式的教育措施主要有:教育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宽容谅解他人、学会关心帮助他人等。  相似文献   

15.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应有的情境交流机会,英语成绩的低下,导致学生自卑、淡漠、恐惧及厌学等心理的形成,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心理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将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整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进行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6.
学生学习英语缺乏应有的情境交流机会,英语成绩的低下,导致学生自卑、淡漠、恐惧及厌学等心理的形成,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根据心理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将心理教育与学科教学,特别是课堂教学整合,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进行学科渗透心理教育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教育是学校对学生施行积极影响的基本形式。学校教育包括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知识,形成有关的技能,并且积极开发他们的智力,所谓智力,一般是指人在认识事物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课题的能力。如注意力、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和记忆力等。学生智力的发展,主要是在社会生活中,特别是在有目的、有计划的学校教育的影响下实现的,这就是学校新进行的常规智育。 学校的智育是以学生掌握知识、技能中介绍的,是经过一定量变和质变的过程而实现的。学生智力的发展是在教学的双边活动中互相作用的结果,学生背熟课堂新获得的课程知识并不意味着他们智力就得到了全面的发展。智力的全面发展是在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由于心智活动方式逐步积累的结果所发生的质的变化而实现的。也就是说,学校的智育主要是通过学生积极的认知活动逐步实现的。学生接受智育掌握知识的过程,一般分为对知识的领会、知识的巩固和知识的应用这样三个彼此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  相似文献   

18.
青少年学生违规行为是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普遍现象,其成因既有社会原因,也有学校教育的原因。教育惩戒作为纠正青少年学生违规行为的重要教育方式,必须结合青少年学生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特点和特定情境中的心理状况,对学校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方式、学校文化及评估标准的适应性、学校和班级管理模式进行反思。应充分认识到教育惩戒不是纠正学生过错行为的必然选择,因易于“失范”而要慎用,学校和教师有权选择和放弃使用,但不能轻言放弃使用,在使用过程中要遵守教育性的核心原则。  相似文献   

19.
“体验性学习”是指人们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通过反复观察、实践、练习,对情感、行为、事物的内省体察,最终认识到某些可以言说或未必能够言说的知识,掌握某些技能,养成某些行为习惯,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态度、观念的过程。它是一种在全新教育理念指导下的,符合时代要求,符合学生心理认知、符合儿童成长规律的学习方式。它主要从学习者个体发展的需要和认识规律出发,提出了以感受、经历为指向的学习形式。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引导指路、创设情境,提供信息、资料、工具和情感交流等多种途径使学生在不断的“体验”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20.
学习是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形成一定的价值观念和个性品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条件影响学习的效果?怎样调节和控制学习过程?怎样理解学习发生的机制?对此,教育心理学领域内有各种不同的回答。现就几个心理学派对学习解释的不同侧重点分析一下他们所研究的主要问题。一、强调外部行为的控制这种理论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外显的,都能够通过外部行为表露出来。外界情境与某种行为总是发生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或联结形成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因此,这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