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才之路》2014,(16):F0004-F0004
《唐诗素描》系列作品,是湖南作家曾冬创作的与传统的唐诗释义迥然不同的文本。它以原诗为载体,在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唐诗描绘成了精美的图画,在散文化的形式下再现了唐?诗的意境、韵味和形象。  相似文献   

2.
我有两本《唐诗三百首》,一本是近两年出版的精装本,雪白的纸张,新颖的装帧,精美的印刷……然而我却不想去触摸它,因为它那夺目的外表,总让我觉得少了一份唐诗的凝重与意韵。  相似文献   

3.
少鸿是商洛山中一枝独秀的文花。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以贾平凹为代表的商州文化人开始形成气候的时候,少鸿就开始发表作品,以自己的努力为商州文友壮大行色。那时候,他发表的作品不多,但写得勤奋,在从事党史资料征集与研究工作的同时,写作并发表了大量的人物传记、小说、散文和电视小品。  相似文献   

4.
夜雨秋凉,翻开一卷泛黄的唐诗,伴着窗外寒搴的秋雨静读,雨声氤氲成唐诗的背景。  相似文献   

5.
毫无疑问,周国平的散文集《宝贝,宝贝》是其众多作品中又一部让人读之手难释卷,感动不已的作品,字里行间充盈着的父爱,不断完成着对读者父性抑或是母性的召唤。《宝贝,宝贝》真实地记录了周国平的女儿"啾啾"成长的经历,虽然都是些零碎的细节,读来却并不觉得支离破碎,丝毫没有"流水账"之感。书中那些精彩的描写时常会带给我新生命从诞生到逐渐成长的惊喜。孩子充满神性智慧的天真表达与童稚的声音,还有孩子面对一  相似文献   

6.
金风送爽,硕果飘香。在这无比美好的秋日,静坐桌前,一边轻啜香茶,一边品味著名作家凸凹的散文集《故乡永在》,顿时犹如畅游在故乡清流中的一尾小鱼,灵台空明,内心盈满。凸凹是一名高产而质优的作家,已出版著作近30部。《故乡永在》正值他达到个人写作生涯高峰时成书,也是他历经近二十年的积淀才喷发的心灵抒写。收录其中的66篇美文,浓缩着他对故乡和亲人的无比感恩和眷恋之情,饱含着由乡村物事生发开来的智性之理,篇篇堪称经典之作,足以与李奥帕德的《沙郡年纪》、梭罗的《瓦尔登湖》比肩。  相似文献   

7.
曹聚仁先生大约说过这样的意思,鲁迅真正的思想和精神的正宗,乃是确实的虚无主义。在哪本书上读过,不记得了,无法援引原文,实在抱歉。但我是相信那话的,认为曹聚仁先生的观点,大抵是符合鲁迅先生思想核心的罢。鲁迅先生是个纯粹的文化与思想的战士,在西方的哲学家中,他尤爱怪诞的尼采,他读尼采的作品,译尼采的作品,或许也继承了尼采的虚无主义的思想特质。眼前这本薄薄的《野草》,作为鲁迅先生存世的两部散文集之一,已经隐约地向我们透露了他那独立特行的虚无主义的信息。《野草》一书开篇即说:“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  相似文献   

8.
一、忆,在童话魅力中起航 1.童话,是同学们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还没有上学,我们就从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的口中知道了很多童话,比如《灰姑娘》《美人鱼》《小红帽》《狼和小羊》……(学生交流阅读过的童话)2.这些童话之所以吸引我们,是因为它有独特的魅力。我们来交流交流:你为什么喜欢童话?  相似文献   

9.
周国平是我最喜欢的当代作家之一,我喜欢他清新自然的文字带给我的智慧和超然,他的文字像有某种魔力一样吸引着我。  相似文献   

10.
1945年日本向盟国投降后,尚有近五十万日本人滞留台湾。鲁迅的散文《藤野先生》也在这一年被再次翻译为日文,发表于台湾日文杂志《新声》。该文发表时遭到了编辑者删节,文中关于“幻灯片事件”的描写和鲁迅反思、批判同胞的看客心态的文字全被删除。由此马上引起其他在台日本知识分子的质疑。站在今天的立场上,容易理解日本编辑删节《藤野先生》目的在于“告别”过去日本军国主义者对于中国的侵略和歧视,并以藤野先生的友好形象扭转日本人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侵略者形象。而批评的言论则认为不应该为了中目的友好,就忽视了中国人对自身的自我批评,及引发这种批评的根源之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藤野先生》在台湾经历的这次文本再生产以及读者反应,折射出人们对战后中日关系的期待,以及旧历史与新未来之间的连续性和断裂性。  相似文献   

11.
《七色花》皆为千字关文,文章短小精致,别有一番韵味。其中大多数篇幅都与美丽的大自然有关。大自然是人类永恒讴歌的对象,它在人们意识之中的地位,几乎是与文明发达的程度呈正比例关系的。毫无疑问,作者刘第红所抒写的大自然是非常局部的,  相似文献   

12.
韩国高丽大学教授许世旭先生,是著名的外籍现代汉语诗人和散文家,从40多年前在台湾留学开始,就熟练地运用现代汉语写作现代诗和散文。许世旭先生的《移动的故乡》一书,是他40多年散文创作的结晶,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于现代文明吞噬人间真情的冷静反思,另一方面是他对于自己亲人与友人的真挚情感世界的开掘。许世旭先生在这两个方面,都以具有现代性反思高度的预见性与恒久性,在对于过去的发现中,烛照着人类共同面临的现在与未来。  相似文献   

13.
金黎运 《当代学生》2011,(12):41-42
最是读书滋味长。那悠长的回味,萦绕于眉间唇边,更倾注于字里行间。编者留言六月里,毕竟要品一品荷韵书香,好让燥热悄悄隐退吧?清宁中,才会有"等待的幸福",才会在"潮湿的记忆"中振奋起精神,迎接这一年的"考试季"。  相似文献   

14.
《成才之路》2014,(22):F0003-F0003
正《唐诗素描》系列作品,是湖南作家曾冬创作的与传统的唐诗释义迥然不同的文本。它以原诗为载体,在准确理解诗歌内涵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联想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营造优美的意境,把唐诗描绘成了精美的图画,在散文化的形式下再现了唐诗的意境、韵味和形象。其中,已有三十多篇(次)被多个省市的《语文》教材选用。中国教育学会文化作文与文化教学研究课题组,更是将《唐诗素描》列为意境描绘的示范读本。  相似文献   

15.
李育善新出的散文集《山里的事》收入文章近八十篇,这些文章都是作者写他的家乡商洛风土人情的。我读了这部地域色彩很浓的集子,一个强烈的感受就是作者通过他记叙的一个个人物和故事,将陕西商洛地区当下那勃勃生机的生活风貌和发展态势呈现了出来。乡土风情素来是作家喜欢描写吟咏的对象,跟许多作家站在家乡之外写家乡不一样,李育善笔下的风土人情更具鲜活味儿,他的这些文章就像是这块土地上生长出来的瓜果树苗,青枝绿叶,葱翠可爱。这是因为作家从没有离开过这片土地,他是时刻与这片土地联系在一切的,他的根,他的爱都在这片土地上。他以一颗虔敬的心,记下了这片土地上一个个人物的生活和命运,他们的欢乐以及烦恼,让我们感觉到这一切都是正在上演的一幕幕活剧,这是一个立体的活的商洛。  相似文献   

16.
一个城里人回到乡村,盖了幢房子住下来。春末夏初的时候,从城市回到乡村,回到他丈量过的土地、红砖的房前,打量院里的野草,问候房后的猫及梁上的老鼠。秋末冬初之前,他包裹上一夏的果实、秋天的丰收:坐飞机回到他熟悉的城市。其间他一边劳作一边写作,记录他在乡村的劳动和思索。  相似文献   

17.
孙振笃先生的散文集《鸿踏雪泥》由河北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作为这部作品的第一批读者,我不仅为作品中昕表达的丰富的情感体验与人生体悟所深深打动,而且对作品中所传达的深刻的散文创作理念赞赏不已。  相似文献   

18.
黄珠婷 《新读写》2008,(3):26-26
季羡林先生引杜甫诗句“意匠渗淡经营中”,称赞梁衡是在“经营”散文:“他的经营还非同寻常。即以他的写人物的散文来说,一般都认为,写人物能写到形似,已属不易,而能写到神似者不啻为上乘。可是梁衡却不以神似为满足,他追求一种更高的水平,异常执著地追求。但是他追求什么呢?我想了好久,也想不出一个恰当的名词。我曾想用‘境地’,觉得不够。又曾想用‘意境’,也觉得不够。也曾想用‘意韵’、‘韵味’等等,都觉得不够。想来想去,我突然想到王国维的‘境界’,自认得之矣。”  相似文献   

19.
彭晓峰 《学语文》2004,(11):9-10
套子似的外形,套子似的语言,套子似的生活——契诃夫在他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找不到自我,只看得到规则、牢笼的可怜的形象——别里科夫。人们不禁要问:为什么他不跳出套子,挣脱规则的束缚,主宰自己的命运呢?  相似文献   

20.
对乡土的怀念,古代称为桑梓情怀.这种"怀乡"在一定程度上其实正是现代学者和理论家们用来描写人们情绪的一个词语--"怀旧".因为无论是我们自己的情怀还是看别人的作品,心中对于家乡的怀念常常是寄托于一种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东西,换句话说,是当下生活中不常见的"旧事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