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课堂上,一位教师在教学“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问题。他的教法是——教师首先在黑板上出示例1:“50比0多百分之几?”教师手指例题,直接告诉学生说:“要解答这种求一个数(50)比另一个数(40)多(或少)百分之几的题目,方法十分简单。那就是:大数减小数,把所得的差除以‘比’字后面的数;然后把所得的商改写为百分数。”随即,教师按照这种方法,顺手在黑板上写出了这道题目的解法:“(50-40) 40=……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随堂听课中,讲课教师出示了一道数学题:“列式计算:一个数的3(1/2)倍是2/7,这个数是多少?”教师让两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名学生在黑板上解答为:  相似文献   

3.
课文《纸船和风筝》,其中“祝福”两个字要求学生会认、会写。下面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方式。 案例1: 教师读完课文.开始领学生学习字词,将生词一股脑出示在黑板上.指着生词让学生反反复复地读。学生呢.小和尚念经似的跟着老师一遍又一遍地读。  相似文献   

4.
在识字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我对新课程改革中的识字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在情境中学,以增加趣味性、参与性和可接受性。一、揭示汉字的构字规律,自主识字汉字最本质的特点是表意性,虽经历代的简化,汉字的象形意义大大减弱,但是仍然保留象形的痕迹,所以在教学中我借助图画、字体演变溯本求源,在自主识字教学中渗透“字理”,提高识字效率。比如教学“鸟”字,我先出示一张可爱的小鸟图画,使学生感知鸟的外形,如头部、身体、爪子,然后出示“鸟”字的篆体,点明“鸟”字某些部位的演变由来,最后,再出示楷体的“鸟”字,让学生观察、…  相似文献   

5.
幼儿手指操     
1、2、3、4双手先扩开拇指→小指→食指→无名指。嗒嗒嗒,把中指抬起敲桌面三下。2、2、3、4双手收指从食指→无名指→拇指→小指。叭叭叭,双手四只手指拍打桌面三下。1、2、3、4、5把手指弯曲用指尖碰面,从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儿歌动作说明动作图形6、7,“6”字整只手打开平放在桌面。“7”字五只手指一起弯曲。5、4、3、2、1、把五只手指从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拇指逐一伸直平放在桌面。2、1,“2”字,双手握拳;“1”字,双手打开平放在桌面。许多双手把中指曲收,其它手指伸直。朋友双手食指、无名指、小指曲收,中指伸直…  相似文献   

6.
为了帮助幼儿识谱,我让幼儿把右手放在腰间,伸一个手指(食指)唱1;手位上移放置胃部,伸两个手指(食指、中指)唱2;手位上移到下胸伸三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唱3;手位上移到胸部伸四个手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唱4;手位上移到颈部,五个手指全部伸出唱5;手位继续上移到鼻尖,伸两个手指(大指、小指)唱6;手位上  相似文献   

7.
打开学生思维之门──一次命题作文教学何碧峰又是作文课。我在黑板上“大笔”一挥,抖出两个字:谈“门”。谈“门”?──学生一张张疑惑的脸。谈“门”!──我微笑颔首。一双双眉弯里皱着这两个字……有的用握笔的手托着下巴,有的用手指抚着额头,有的在草稿纸上写写...  相似文献   

8.
一、画面导向认识生字画面导向认识生字即教师要理解编者的意图 ,充分利用插图 ,通过问题的导向 ,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拓展与深化。问题的设计既要体现学生探索、发展的导向思路 ,又要使学生的思维处于多维开放状态。例如 ,在教学《小猫种鱼》一课的生字“玉米”的“玉”和“土”时 ,先出示挂图 ,让学生观察图上画了什么 ,画上的字怎样读。通过看图 ,一生说 :“图上画了玉米。”然后 ,让该生到黑板前写这两个字 ,其他学生在下面练习 ,认清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再比较“玉”和“土”的异同。学生通过观察 ,最后发现“玉”字是“王”字里加一点 ,…  相似文献   

9.
一、认识整万数1(.师在黑板上出示计数器):这是什么?生:计数器.师:它是用来表示数的.古代人们用手指、石头、结  相似文献   

10.
幼儿手指操     
谭家霞  袁莉 《教育导刊》2004,(12):49-51
(本节操适合小班幼儿练习。让幼儿认识各只手指的名称,最后一句要求小朋友听教师的口令,当教师说“点至4中指小虫虫”时,幼儿就要最后点到中指上。教师的口令要变化,尽量让幼儿点到各个手指上。本节操可用右手点左手手指,也可用左手点右手手指,训练幼儿左右手的灵活性及反应能力。  相似文献   

11.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以识字为重点,要求学生掌握并运用学过的字词,能写一句完整的话,能看图说几句话。“问答式”作文法,是在识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组词,说完整的话,然后通过“问答”的形式,把学生的思路串连起来,成为一段文章,使作文教学从一年级开始变成现实。以识字教学“手”为例:“手”是小朋友学习的第十三个字。学生会认、会写后,让他们用“手”组词:一双手、手帕、洗手、手背、手指、手掌、举手……再要他们说说自己用手做什么:用手写字、做数学题、拍皮球、穿衣、漱口、洗脸……使小朋友懂得,人都有一双手。汽车司机用手开汽车,老师用手在黑板上写字,  相似文献   

12.
一、看影片,说感受,提炼研读专题(一)出示课题后放影片“武松打虎”片段,学生欣赏。(二)要求学生结合初读课文的感受,用一个字赞扬武松,并写在课文插图边的空白处。教师巡视,请三位学生把赞扬字写在黑板上。(“勇、猛、智、神、威”等)(三)师提示学生用“武松真()啊!”的句式表达自己对武松的赞叹之情。先请在黑板上写赞扬字的同学说,教师适当指点,再让所有学生自个儿尽情地说一说。师点拨:“这些字中,哪一个最全面最概括地赞扬了武松?”比较出“神”字。二、自主研读,交流、感悟人物形象(一)提出研读专题:武松究竟“神”在哪里?从课文哪些…  相似文献   

13.
一、直观导入,激发兴趣1.看实物、图画导入。如在教“蛋”字时,我先出示鸡蛋实物,让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形状,然后再出示生字卡让学生学习生字。2.听声音导入。如在教学“呱“、”哇“、”哗”等表示声音的字时,我先让学生听声音辨别是哪种动物的叫声,然后出示生字,让其模仿动物  相似文献   

14.
开学初,我班转来一名新生。在一次上课时,我为了了解他的学习情况,让他到黑板前听写生字。他显得很害怕,在黑板的右下角写了我所念的字。可是,当我们共同检查时,就连我在讲台上也要认真辨认,更不要说坐在后面的学生了,因为他写的字比钢笔字大不了多少。问其原因,他哭着说:“我从一年级到三年级从来没有到黑板上写过字,不知道在黑板上怎样写。”  相似文献   

15.
学生毕业前的最后一节课,我微笑着走上讲台,让学生随意写一个最难写的字。学生有的写“夔”字,有的写“棱”字,有的写繁体字。我笑着摇摇头,在黑板上写下了大大的“人”字。  相似文献   

16.
胡敏 《双语学习》2012,(4):29-29
游戏方法:学生各自准备一些上面写有物品名称的卡片,注:卡片及卡片上的字应该让全班学生能看清。教师A和学生B到教室前,面向大家站立。学生A在学生B前后的黑板上出示卡片banana,并说:“Please guess what I am ”,其他学生用英语描述卡片上的物品,但不能说出这物品的名称。  相似文献   

17.
一、导入新课教育家弟斯多惠说:“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而在于激励、唤醒、鼓励。”教师在课前可精心设计“愤”、“悱”的情景,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将学生吸引到课堂教学中来。课始教师可与学生共同做数手指的游戏,教师出示左手四个手指,从食指开始依次数到小拇指,循环往复,作数数示范。然后问学生:你们随意说出一个数来,老师会马上知道这个数在哪个手指头上。接着由学生说出一个数,教师判断出这个数在哪个手指上,由学生数手指验证。最后指出:你们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就猜到这个数在哪个手指头上吗?学了这课后,大家就会明…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听了四年级熊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熊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曲”“虎”等9个生字.并提问学生:“这些字按部首查字法怎样查?”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就积极行动起来.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争着上黑板板书自己的答案.并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进一步问道:“有不同意见吗?”“没有了!  相似文献   

19.
课前谈话:1.做猜字游戏。教师出示友的甲骨文的书写,让学生猜这个是什么字。学生猜不出,教师引导:伸出一只手,再伸一只手。学生还是猜不出,师再引导说笔顺。2.为什么友的甲骨文这样来写?二手互援为友。出示  相似文献   

20.
关于认识“时、分、秒”,教材是这样表述的:“钟表上时针刚走过数几,分钟从12起走了多少个小格。这时的时刻就是几时几分。”如何让这段文字内化成学生的理性认识。通常的作法是教师出示数个钟面图形,显示不同的时间让学生辨认。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当分针位于钟面上“6”字前面时,时针靠近的刚走过的数字,学生大都能准确读出钟面上显示的时间;当分针走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