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官吏致仕的现象,西汉时期官吏致仕制度正式形成。致仕制度既是汉代官吏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汉代养老制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汉代官吏致仕的主要原因是高龄导致的身体状况不佳。汉代官吏致仕,形式上是主动退休,实质上是在礼俗和制度约束下的被动退休。汉代官员致仕后回家养老的基本费用得到保障,保证其晚年生活无后顾之忧;而且很多官员受到政治礼遇,可以继续发挥余热。汉代官吏致仕后死亡时也享有一定的丧葬待遇。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官员致仕制度的法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官员退休在古代称致仕,是指官员因老、病、孝养等原因交还官职,退休养老的行为。致仕制度源于礼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向法制化转变,但是在专制政府的权力运作中,政治权力作为一种主要的力量支配着法律的实施,以礼入法的致仕制度始终只是一个过程,最终也未能实现彻底的法制化。  相似文献   

3.
致仕制度(即退休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文官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到了唐代已逐渐形成。唐朝政府吸取历代的经验教训,对于官员的致仕条件、致仕程序及致仕后的各种待遇,都作了明文规定。但唐代官员的实际致仕状况到底如何呢?官员致仕后是否还可以参政?本文仅就这两个问题作一简要论述。唐代规定,职事官“年七十已上,应致仕,若齿力未衰,亦听釐务”。“诸文武选人六品以下有老病不堪公务,有劳考及勋绩情愿给阶授散官者依;其五品以上,籍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也就是说,“七十致仕”是一个原则规定,身体健康可不拘此限。相反,若身体不允许,也可提前致仕。  相似文献   

4.
年老退休是我国自古至今对国家官员的一项管理制度。古代史书中把官员退休称“致仕”、“致事”、“致政”等。这一名词的出现早在先秦历史文献中即已有之,但真正形成一种制度在全国普遍推广实行则起始于汉代,经过隋唐时期的不断发展,到宋代时统治者日益认识到这一制度的重要意义,“尤所重之”,并制定了一系列条例和法令,使这一制度更加完善与系统。对致仕官员的年龄、待遇、安置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致仕又称致事、致政、休致,是我国古代官员退职归里的称谓。致仕制度是政治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为克服官吏队伍老化、纾解冗官压力、提高行政工作效能采取的必要措施,也是为官员安度晚年、维护官员特权采取的重要措施。时至唐、宋,致仕制度已日趋完备。明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制度高度发展,对于官员致仕的规定,也更为具体。本文拟就明代官员致仕的条件、形式及致仕官的待遇诸问题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6.
致仕制度到宋元时已经发展得较为严密和细致。元代致仕制度大体承袭宋制,但二者之间还是有诸多差异。总体而言,宋代官员致仕后的待遇要明显优厚于元代官员,但元代致仕制度执行得要比宋代顺利得多。  相似文献   

7.
略论中国古代的致仕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雏形于商朝,确立于汉代,七十致仕为主要年龄规定,主动与被动乃是致仕方式。致仕的范围自上而下,逐步扩大;致仕后的待遇由低而高,不断提升,这便是中国古代致仕制度的主要内容,尽管中国的致仕制度利弊并存,瑕瑜互见,但对于实现官员制度的新老交替,保持封建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仍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元代致仕制度在中国政治制度史上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它经历了创建、发展到完善、定型的过程。这一过程从世祖朝开始,一直到文宗时期才结束。元代官员致仕有其自身的原因,官员致仕后享有不同的政治、经济等待遇。总体上,元代官员致仕执行得较为顺利。  相似文献   

9.
试论中国古代官吏致仕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官吏退休称为“致仕”。致仕制度伴随封建官僚任命制的出现而产生 ,它最初形成于汉代。之后 ,历代王朝相互承袭 ,并不断予以发展和完善 ,最终形成以“年龄、身体状况、品级”三大条件为主要依据的古代官吏致仕制度。封建君主通过“升官晋阶、参听朝政、恩荫子孙、特殊礼遇、给予俸禄、赐物”等六方面的措施 ,基本能有效安置致仕官吏 ,使官员队伍的新陈代谢得以顺利进行 ,达到巩固统治的目的。但由于时代局限 ,致仕制度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诸如 ,主要施用于高级官吏 ,受皇帝个人意志左右 ,未能形成严密的体制等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  相似文献   

11.
正和现代社会一样,中国古代也有退休制度。中国古代官员退休,有一个非常文雅的称谓,叫"致仕"。从字面上看,是去当官,走仕途。其实本义是"把官职还给君王",也就是不当官,退休了。此外,古代退休还有"致事""致政"等雅称。"退休"一词最早出现在唐代,比如唐代散文家韩愈在《复志赋》序中说:"退休于居,作《复志赋》。"也就是说他的《复志赋》是退休回家后写的。官阶越小,退得越早  相似文献   

12.
宋代为杜绝官员赃罪的出现,将法律制度和任官制度相结合构建一套具有宋代特色的官员赃罪惩处机制。惩赃法律制度完备,内容翔实;将官员的考核磨勘、荐举、致仕都和有无赃罪相结合,这在客观上起到了遏制官员赃罪的效果。宋代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它的时代特性决定了不可能根除官员赃罪。  相似文献   

13.
致仕制度是历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制度设计,各级官员由于身体健康、年龄及养亲等其他原因不适合任职的,可以正常致仕或由朝廷勒令致仕。实际上,除以上几种致仕方式外,还存在官员主动"乞休致仕"的方式。在明代,历朝都有各级官员不停的主动上疏"乞休",这一现象非常值得关注。他们乞休致仕的原因是什么?在皇帝不允准的情况下,官员为什么还要累疏乞休?本文从《端肃奏议》和《马端肃公诗集》等材料入手,就马文升在弘治年间累疏乞休的原因、经过及其影响略做考论。  相似文献   

14.
明代致仕官员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官员的致仕形式主要有以老致仕、因病致仕、以养亲致仕、被强令致仕、官场失意等等;致仕官员享有物质照顾和政治特权,并接受明政府的管理;致仕官员以其自身的社会活动在地方上发挥着“正”、“负”两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退休,是退出工作岗位休息的意思。自古以来的退休都有一定的标准,也享有一定的待遇。在我国古代,只有官员到了一定的年龄,才能退休,一般老百姓是没有这个福分的,因而古代不说退休,而叫“致仕”。  相似文献   

16.
汉代官吏的休假与退休制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官吏为政期间的正常休假和年老退休,是我国自古至今官员所享受的一项基本福利待遇和国家对官员的一项管理制度,这两项制度的正式形成和普遍推广实行,始于汉代。正是这两项制度的普遍推行,才从人事管理制度方面保证了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和政治、经济等方面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与平民无缘,仅限于官吏。战国时期开始了官吏退体制度,是谓“致仕”。“致仕”一词源于《春秋公羊传》,其书注曰:“致仕,还禄位于君。”可见“致仕”即交还权力之意。汉代官吏退休后一般不给俸禄,但可举荐一嫡亲进入官场。从东汉章帝始,退休后不给俸禄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致仕制度伴随着中国古代官员管理制度的产生而产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历朝各代的统治者所重视,不断得到补充和完善。清代在大量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对这一制度进行了损益与增补。形成了别具特点的官员致仕制度。  相似文献   

19.
官员退休是古今都十分重视的大问题。本文将散见于我国古代官箴书中关于退休的论述归纳为“官员年老体衰,应及时退休”、“重轻名利富贵,方能愉快退休”、“退休后宜正确对待自己”等三方面内容,并指出它以儒学为本,宋代新儒学兴起后,更力图用伦理道德力量压制官员心中的私欲,以弥补官员退休制度的不足。  相似文献   

20.
日历年龄日历年龄随着时间的消逝均等地增长。外貌年龄由于遗传因素和后天保养的差异,外貌年龄会与日历年龄有差异。生理年龄有些人未老先衰,百病缠身:有些人则主刀未老,青春常驻。心理年龄有些年轻人,其心理年龄知老得很,迟钝、保守;有些人即使到了垂暮之年也重心未泯。社会年龄与人们的经验、知识和才能积累成比例。有些人年龄一大把办起事来却幼稚可笑;有些人则活动广泛、知识渊博、足智多谋,是社会年龄高的标志。我国清代以前官员的退休制度与年龄相传我国古代早就有退休制度,退休称致性,意思是还禄位于君,致仕的年龄大都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