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母亲三十多岁,她有个儿子七八岁。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  相似文献   

2.
奶奶与父亲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30多岁的母亲,她有个七八岁的儿子。有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为了照看孩子,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儿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看见,疯了似的跳进水里,一把抓  相似文献   

3.
奶奶与父亲     
尹定瀚 《课外阅读》2012,(15):16-17
父亲走时,我17岁。奶奶走时,我18岁。父亲在临终的时候,给我讲了一个故事。奶奶活着的时候,也给我讲了一个故事。父亲和奶奶讲的是同一个故事。父亲说,村子尽头的那座念母桥,是两代祖上给取的名字,为的是纪念一位老母亲。有一位母亲30多岁的时候,她有个孩子七八岁。一天,下着雨,儿子走在前头,母亲走在后面,因为路滑,孩子一不小心从桥上掉了下去,落到水里。母亲瞧见,像疯了般地跳进水,一把抓住儿子。只可  相似文献   

4.
母亲     
苦了一生,受了一辈子累,该享享清福了,她却悄悄地走了。她的走和她一辈子待人做事的品格一样,善良,无私,没有留给儿女一丁点儿拖累就走了。这就是我的母亲。母亲是旧中国千千万万中的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她是从旧社会里走出来的小脚母亲。母亲走时恰是73岁,当年,母亲像有预感似的  相似文献   

5.
追忆慈母     
1990年9月25日凌晨,母亲的心脏停止了跳动。母亲走时没有留下一分钱,却为我们留下了永不枯竭的精神食粮。母亲出生在皖南山区一个贫困农家,从小吃尽苦头。我很小便随母亲下地干活,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拿到八个工分,报酬却不足一毛钱。  相似文献   

6.
伞的记忆     
郁均剑的《花纸伞》唱得款款深情,不知不觉把我带入伞的记忆。我的童年是撑着油布伞长大的,竹制的骨架,结实得像男人的肌肉,很有力气;竹条做的撑子足以抗拒五级台风。儿时上学遇雨,我就撑着这种笨重的伞走在街道,所以每遇天阴就想偷懒,结果放学时被雨淋的像落汤鸡一样。二十年前,我在太平门上学,一次语文课时,母亲送伞来了,她站在窗外朝里张望,我看到母亲便故意伸长了脖子,母亲看到后向我招手老师没有停止讲课,暗示一个动作,我悄无声息的走到教室门口,接过母亲手里的伞,望着她那湿润的头发,心里一阵酸楚。那是一把黑色的布伞,长有八十公分;当时家离学校很远,母亲送伞表达着她的一份关怀。  相似文献   

7.
母亲在市场里给别人补鞋,我每天中午放学后都去给她送饭。有一件事情我至今记忆犹新。有一天,我中午没事干,便在母亲的摊前坐了一会儿,打发时间。一股清香的气味飘了过来——位眉清目秀的大姐姐从市场的门口走了过来。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眼神     
那年我8岁,母亲36岁。刚过完年,母亲就走了。她要去一个离家乡很远的地方。自从母亲28岁生我起。我便从未离开过她。母亲去哪,我也从来都是跟着的。可如今,母亲却要丢下我一个人走,我又怎能不伤心呢?  相似文献   

9.
菲佣的礼物     
家中请过一名菲律宾女佣。这名女佣年纪很大,做事认真,只是偶尔贪些小便宜。我们吃剩的菜,或是放久了的水果,甚至旧杂志和旧报纸,她都会打包带回家,每次一大提包。久而久之,母亲有些不悦。母亲是精打细算的人,便对我抱怨:“下次她走时,我要检查她的手提包,不能再让她带走那么多东西。”  相似文献   

10.
我有一个爱说反话的爸爸,他总是爱和我唱(chang)反调(diao)。一次我去上课(ke)外课,妈妈有事儿出去了,临(lin)走时就叫爸爸送(song)我去上课。在路上,我给爸爸做向导  相似文献   

11.
触摸爱     
神说:"要有光,这个世界便充满了光;要有爱,有爱你便来到我的身旁。"——题记父亲走了已十年。十年里我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很勤劳,每天日未起而出,日已落而回。尽管如此,可仍然没能改变家里一直以来的清贫。母亲最终病倒了。为了给母亲治病,我们不仅花光了家  相似文献   

12.
母亲病了,经检查,已经到了肿瘤晚期。尽管背后哭红了眼睛,尽管躺在房间彻夜难眠,但在母亲面前,我只能轻描淡写地说她得了胃炎,慢慢调养即可。人生的过程就是送别的过程。是的,人,要把自己的亲人一个个送走。在我的生命历程中,我已经送走了父亲。父亲走时,我还小,还不懂得什么是悲伤;再加上父亲又走得那么匆忙,  相似文献   

13.
段玉梅 《家长》2013,(Z1):83-84
我们每天为了忙于生存,往往把她一个人扔在家里,却忽略了年迈的母亲,她该有多么孤独。往后,我一定要多抽出时间,跟母亲到郊外走走。人生中,与母亲相伴的日子实在是一件乐事。天气很好,又恰逢周末,我在母亲家吃过了晚饭,看天色很早,便跟母亲提议说:"妈,我们出去走  相似文献   

14.
天气已不像昨天那么冷,可是太阳依旧没有出来,散起步来并不怎么愉快。可是有一件事很不错。有一家子人就在我面前走着,你看得出他们刚从哪一个教堂里出来。他们一共三人———父亲、母亲,带着一个约莫六岁的小孩子———看去好像很穷。那父亲戴着一顶银灰色帽子,一般穷人想要打扮得漂亮,通常都戴这种帽子。他和他妻子一边讲话一边走,一点也不注意他们的孩子。那孩子却很有意思。他不是在人行道上走,而是紧靠着界沿石在马路上走。他像一般孩子那样在走着直线玩,一边走一边还哼着歌儿。我走近去听他唱些什么。他正在唱那支歌:“你要…  相似文献   

15.
孩提时代,我曾挨过父母三巴掌。这三巴掌,是那个时代缺衣少食的印记。我5岁那年,一天,母亲挎着,竹篮上街去卖鸡蛋,我吵嚷着也要去。母亲拗不过幼小的我,就牵着我的手出门了。一路上,我蹦蹦跳跳地走着。看到母亲挎篮走路的姿势很美,我又嚷着要母亲把竹篮给我提。母亲先是不让,后来禁不住我一再恳求,便把竹篮交给我,并一再嘱咐我要当心,千万不能把篮里的鸡蛋碰坏了。我答应着接过竹篮小心翼翼地走。  相似文献   

16.
我喜欢     
正我喜欢唱歌,应该是受母亲的影响。母亲爱看沪剧,遇到高兴事,常常会哼上几句,如《阿必大回娘家》里的经典台词——"必大,必大,侬只系货色",是母亲常常哼念的;《鸡毛飞上天》里的"从前有个小姑娘"是母亲常常哼唱的……常听母亲念,常听母亲唱,我竟也慢慢地会哼那么几句、几段。后来,我家有了台小录音机。母亲特意买了几盒沪剧的卡带,于是,听沪剧便成了我们一家的闲暇消遣。  相似文献   

17.
<正>家中请过一名菲律宾女佣。这名女佣年纪很大,做事认真,只是偶尔爱贪些小便宜。我们吃剩的菜,或是放久了的水果,甚至旧杂志和旧报纸,她都会打包带回家,每次一大提包。久而久之,母亲有些不悦。母亲是精打细算的人,便对我抱怨:"下次她走时,我要检查她的手提包,不能再让她带走那么多东西。"我说:"何必那么苛刻,那些东西肯定是我们不想要的。"母亲坚持要查清楚:"我们送给她的,她可以拿走。但我怎么知道,她有没有在手提包里塞别的东西?不看,终归  相似文献   

18.
马爱民 《陕西教育》2005,(10):42-42
我1972年入伍当兵.到现在已离开老家三十多年。这期间我探家过无数次。每次走时母亲都要送我。她常常把我送到村头,眼含热泪望着我走去。我已走出很远了母亲还站那不动.等我来到一里外的公路上时.母亲仍在努力向远处张望.  相似文献   

19.
悲哀的玩具     
依然不记得年龄,只知道是小时候罢了。 父亲在野外忙,母亲在家里忙,剩下的只有老祖母,她给我说故事,唱村歌,有时听着她的纺车声嗡嗡地响着,我便独自坐在一旁发呆。 我也常到外面去玩,但总是自己个儿。街上的孩子们都不和我一块游戏,一个人踽踽地沿着墙角走回家去,“他们不和俺玩。”这样说着一头扑在了祖母的怀里。祖母摸着我的头顶说:“好孩子,自己玩吧。” 父亲老是那么阴沉,那么严峻,仿佛历来就不曾看见过他有笑脸。母亲虽然是爱我——我心里如是想——但她从未曾背着父亲给我买过糖果。实际上说来,那时候也就只有祖母一个人是爱我的,…  相似文献   

20.
弟弟考上北京的大学时,与我当年一样大,17岁。母亲要我回去接他上学.我想起这么多年一个人走过的路.便坚决地拒绝了。我说:“有什么不放心的,一个男孩子.连路都不会走,考上大学有什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