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中,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并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本文想就义和拳改称义和团以及“扶清灭洋”口号等问题谈一点不成熟的意见,请同志们指正。一义和团原名义和拳,又名梅花拳,后来改称义和团。关于义和拳名称改变的时间,一些同志认为是在1899年毓贤出任山东巡抚期间将义和拳改称义和团的。这种说法与《清史稿·毓贤传》的记载“毓贤为更名曰‘团’,团建旗帜,皆署‘毓’字”,相吻合。另外,像刘孟扬的《天津拳匪变乱纪事》、鹿完天的《庚子北京事变纪略》等书也是这  相似文献   

2.
关于义和团渊源问题,也是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最近李世瑜同志提出了一种新看法:“义和拳或义和团只是一种拳术的名称,后来则用以称练这种拳术的人所组织的武术团体,它是民间的一种秘密结社”。从而否定了义和拳起源于白莲教的传统看法。但是,读后尚觉意犹未尽,故再申述一点浅见于后。过去史学界的传统看法都认为,义和拳起源于白莲教。造成这种错觉有两个因素。第一,有关这方面的史料记载甚少,第二,清末吴桥知县劳乃宣曾经写过《义和拳教门源流考》,文中提出了义和拳起源于白莲教的结论。从此,陈陈相因,似成定论,其实这是不可信的。劳乃宣提出义和拳即白莲教看法的史料来源是嘉庆十三年(1808)清仁宗颙琰的上谕和  相似文献   

3.
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颇有争议,现择要评介如下: 一、义和团源流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源于白莲教。如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它是白莲教的一个派别。”另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与白莲教无关,是源自咸丰、同治年间直隶、山东交界的乡团,或与白莲教并立的民间宗教、秘密结社等。方诗铭在《社会科学辑刊》一九八○年第四期中甚至提出“义和拳(团)与白莲教是两个‘势同仇火’的组织。”我们认为,义和团实际是中国人民反帝力量的大汇总。它成份复杂,源流繁多,有来源于白莲教各支派的,也有来自乡团及一些秘密结社和拳会团体等。二、义和团起因问题。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帝国主义与中华民  相似文献   

4.
“万宝符衣”是义和团战士佩带的一种绣有八卦图形的饰物。1898年义和拳起义后,赵三多北上直隶中部传播火种,练红拳的“十八魁”东进山东,与山东的“大刀会”共同战斗。“万宝符衣”是义和拳与大刀会的共同创造,它不仅告诉我们义和团战士是以怎样的方式面对强大的敌人,而且向我们诉说了那发人深思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5.
1982年9月13日—19日,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在山东省威海市召开学术讨论会,全国十六个省、市,自治区的代表五十多人参加了会议,共提交论文三十余篇。现将这次会上涉及到的一些问题综述如下。一义和团源流问题主要有三种意见:第一种意见认为,义和团是中国人民反帝力量的大汇合,成份复杂,源流繁多,有的来自秘密结社,有的来自拳会团体,甚至有的来自乡团、巫祝等等,但其主流则源于白莲教各支派。第二种意见认为,义和团使用的“义和”名号是来自冠县梨园屯教案。而领导冠县梨园屯起义的以赵三多为首的义和拳,和乾嘉时已见诸记载的秘  相似文献   

6.
《邢台学院学报》2015,(3):21-24
冠县起事前后的直东义和团,面貌差异较大。赵三多为首的直隶义和拳民以反洋教为宗旨,不抗官;他们的活动多数是公开的。冠县首义规模不大且很快流产,赵三多遂解散队伍。再次与教民、官府发生冲突受挫后,他只是率少数精英沿运河北上转移。山东义和团以冠县阎书勤的红拳、鲁西北朱红灯的神拳、鲁西南刘士端曹、单两县的大刀会为主。他们初期并不反对洋教,而且可以公开活动;由于外来侵略加剧,他们才抗教拒官。阎书勤与赵三多共同参与首义,抗教失败后转移到山东腹地及直鲁交界的平原、茌平、夏津、长青等县活动;朱红灯的神拳受挫后也分散转移;大刀会因会首被杀而沉寂。义和团闻名遐迩应在1899年夏秋之间,而不是在冠县起事之后不久。  相似文献   

7.
“义和拳”更名“义和团”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义和团是由义和拳发展而来,已为众所公认。但对义和拳是于什么时候、以什么方式改称义和团的,却存在着不同的说法。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探讨。一、封建官府的“倡导”据现有资料,义和团的名称最早出现于同治年间。曾亲身参加义和团运动的郭栋臣回忆说:同治五年直隶威县城北建立过义和团。刘东野《壬戌华州回变记》载:同治  相似文献   

8.
问题解答     
问:义和团的‘反清复明’和‘扶清灭洋’的口号各是谁提出来的?满清政府用什麽办法利用义和团?(古冶滦小董志中)答:义和团本名义和拳,是白莲教的支派。白莲教从宋、元、明到满清时代,曾发动好多次农民起义,不断的给历代封建王朝以沉重的打击,所以满清政府对义和拳以‘邪教’为藉口,施行严厉的屠杀和镇压,然而终於造成伟大的反帝运动,原因之一,就在於满清政府害怕义和团的勇敢战斗,从‘严禁’转为‘利用’。  相似文献   

9.
<正> 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引起了帝国主义的恐慌,1890年6月,当八国联军在中国北方发动武装进攻时,英美帝国主义同中国长江流域的东南沿海各省督互相勾结,搞所谓的“东南互保”活动。 “东南互保”局面的形成,主要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特别是英国为维护在瓜分狂潮中所擢取的殖民利益,并利用义和团运动期间清政府总政策的多变和混乱,以及由此而加剧的南北督之间的矛盾。 清政府对义和团运动的态度,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防范查禁,控制利用,一意剿杀。然而,由于封建统治集团内部对待义和团问题上存在着严重分歧,以致影响到清政府在政策上出现了某种程度的含糊和混乱状况。首先,方针多变。当时有人这样说:朝廷办义和拳招书,前后反复,不类一人一时所为(《义和团》(二)520页)。这时期“政令最乱,或剿或否,毫无宗旨”。(《庚子纪事》222页)。其次,在当时清政府处理义和团问题的上渝、硃批之类的正式文件上,用语常是含糊不清,模棱两可。例如1899年12月29日上谕说:“拳民聚众滋事,万无宽纵酿祸之理。”然而,在这个谕中却又说:“惟不可一意剿击,致令铤而走险,激成大祸”(《义和团》(四)9页)面对这类上谕,地方官员也只好表示“自当悉心设办”(《义和团档案史料》上册48页)敷衍过去。再次,这时的谕旨失去了约束力。”谨  相似文献   

10.
1899年,义和团运动初期,一支以朱红灯、本明和尚(杨心诚)为首的义和拳活跃在山东平原县、恩县一带,那里是义和团运动的主要发祥地之一。有人指出,朱红灯、本明和尚等人的斗争,是以“反清复明”为目的的。其主要依据是当时任山东平原县知县蒋楷说过的一段话:“朱红灯既冒称明裔,和尚又号本明,盖袭王郎、韩林儿故智。”这种看法值得商榷。蒋楷,原任山东莒州知州(州治在今山东莒县)。当地民教冲突很剧烈,蒋楷在处理这类案件时往往偏袒教民,压抑平民。当时山东巡抚张汝梅以其“办事不能持平,几酿大祸”为由,将他降为平原县知县。蒋楷对义和拳一贯仇视,尤其是在当地教民李金榜  相似文献   

11.
“扶清灭洋”是义和团运动兴起和高涨过程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口号,它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这一运动,有着重要的关系。长期以来,史学界对此不乏注意,而且见仁见智,多有争论。笔者不揣谫陋,略陈浅见,以就正于同志们。 (一) 义和团运动是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它的基本宗旨就是“扶清灭洋”。这个口号是随着义和团的兴起而提出,又随着义和团的发展而传播开的。1898年9月21日,赵三多领导义和拳三千余人,在山  相似文献   

12.
为了纪念义和团运动八十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部编辑了《山东义和团案卷》、《义和团史料》、《义和团在华北》三种专刊,作为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义和团》等已刊资料的补充。《山东义和团案卷》,是山东巡抚衙门汇抄的文件。全部文件起自光绪二十五年八月,止于光绪二十七年二月。现存济南、东昌、泰安、武定、临清、济宁、沂州、衮州、曹州等七府二州案卷,和“各防营”、“先  相似文献   

13.
“扶清灭洋”的口号,同义和团研究中的其他某些问题一样,在史学界一直存在着不同的评价。本文试图围绕“扶清灭洋”口号的提出、流传和作用,就义和团对清王朝的认识,作一些探讨和说明。一许多历史记载都说明,“扶清灭洋”口号是在农民反侵略斗争中自发形成和广泛流传的。它的酝酿、提出和流传,有一个发展过程。义和团运动兴起于民族危机极其深重的年代。甲午战后帝国主义的瓜分狂潮,使人民群众将主要仇恨集中到了帝国主义身上。当时,山东涌现出各种名目的反侵略组织,如大刀会、红拳会、义和拳、红灯照、金钟罩、铁布衫以及联庄会,等等。当时的客观  相似文献   

14.
记者:路教授,您好!感谢您在百忙中接受本次专访。您是国内外义和团运动史研究的权威专家之一,出版过《义和拳运动起源探索》、《义和团运动史研究》、《山东民间秘密教门》、《山东大学义和团调查资料汇编》等在学术界有影响的书。您是何时投入到这一领域的研究的?为什么会选择从事这方面研究?  相似文献   

15.
冠军魏晋以至南北朝,冠军是将军的一种官衔,叫“冠军将军”。唐代设冠军大将军。到了清朝,皇帝的銮仪卫及旗手卫的首领,也称“冠军伎”。后来人们称比赛的第一名为冠军,次者为亚军。鳌头唐宋时皇帝大殿前的石级正中,有一块雕刻着龙和大海龟(鳌)的大石板,新考中的状元在行礼时单  相似文献   

16.
杏坛与杏林     
我们经常见到“杏坛”一词,为什么不叫“李坛”或“桃坛”呢?“杏坛”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讲学传道的地方多选择杏林,休息时就坐在杏坛之上。北宋时,孔子后代在山东曲阜祖庙筑坛,种植杏树,并以“杏坛”命名.“杏医”的说法由此流传开来。  相似文献   

17.
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项目、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安庆东乡武术是别具一格的地域武术种类。在其传承过程中出现了特有的教“场子”和“破拳”的传习方式。“破拳”的传习方式在推动了东乡武术实战性的提高,促进了东乡武术技术体系的融合与发展的同时,却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东乡武术核心技能的传承。  相似文献   

18.
义和团反帝运动,今年是八十周年。当时国际无产阶级同情义和团,德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前进报》和革命领袖列宁都称赞义和团为“中国的起义者”。正是这些起义者,使帝国主义认识了中国群众“尚含有无限蓬勃生气,更加以备具出人意外之勤俭巧慧诸性”,武装反抗侵略的精神“可于此次‘拳民运动’中见之”。“无论欧美日本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  相似文献   

19.
我老爸喜爱武术,一度对南方武学中的南枝拳、地术犬法、白鹤拳、虎鹤双形拳特别醉心。今年去广东旅游时,舅舅陪我们到中山市欣赏武术表演,其中中山隆都的“出师场”给我们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20.
前言 1900年,义和团反帝爱国斗争的烈火迅速燃遍中国大地。辽宁(时称奉天)境内是义和团主要的活动地区之一。帝国主义的侵略,特别是沙皇俄国对辽宁地区的掠夺,是辽宁境内义和团兴起的重要原因。这一点,连沙俄侵华重要头目维特也供认:义和团运动在辽宁的爆发是“起源于我们夺占关东半岛”(关东半岛即辽东半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