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对阳光体育运动道德制度变化等概念进行梳理,探讨了阳光体育运动道德制度具有的导向作用、调节作用和可操作性。在此基础上,从我国传统习俗、国外相关的学校体育道德制度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现实需要的角度分析阳光体育运动道德制度化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指出阳光体育道德制度化是实现学生主体体育道德自律的重要举措,是保障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实效性的需要。最后提出阳光体育运动体育道德制度化的基本路径,即在学校中树立良好的体育道德观念,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风气;明确阳光体育运动道德制度化的基本原则;完善学校教育督导制度,建立校长问责机制。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运动员的体育道德情感?道德是一个人对于别人和自己的行为举止、思想意图是否符合社会道德行为准则的要求所产生的内心体验。体育道德是情感是伴随体育道德认识而出现的内心体验。一般地说,体育运动中的各种事件和参加者的言行凡符合自己的道德认识,就会引起积极...  相似文献   

3.
徐红萍  李江 《体育科技》2011,32(1):12-14
运动员体育道德认知与体育道德行为脱节是影响运动员体育道德水平的重要因素。从社会道德、家庭道德、体校的体育道德教育等方面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最后从创造良好的社会道德、营造良好的家庭道德、完善体校的体育道德教育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运动员体育道德认知与体育道德行为脱节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李炜 《中华武术》2014,(8):46-48
体育道德是道德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的思想、观念、行为等起着重要的作用,体育道德是和谐社会建设发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人行为的规范,在自律和他律的要求中,促进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体育道德强度反映了个体对体育情境中道德事件本身道德性质的认知水平,对于个体在运动中的体育道德行为具有重要影响。研究以568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男生307名,女生261名,平均年龄=19.1±1.04)为被试进行问卷调查,通过数理统计检验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和体育道德推脱在体育道德强度与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体育道德强度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与比赛中的反社会行为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体育道德推脱对体育道德强度和比赛中亲-反社会行为之间关系均表现出了显著的中介效应。研究表明,体育道德强度一方面直接影响体育专业大学生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另一方面通过体育道德推脱的中介作用对比赛中的亲-反社会行为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6.
道德推脱已经成为影响竞技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对体育道德推脱的概念、影响因素等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运动员体育道德推脱的应对策略.认为影响运动员体育道德推脱的因素包括运动动机、移情能力、道德意识和对重要他人行为的知觉.建议从加强运动员自身道德教育和创建良好外部道德环境两方面入手来消除运动员体育道德推脱,提高运动员的体育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张勇 《体育师友》2010,33(6):36-36
一、培养学生体育道德的基本途径 1.提高体育道德的认识。良好的体育道德包括:尊重对手和裁判;遵守规则和服从裁判;在体育活动中不故意伤害他人;观看比赛时做文明观众,保护场内外环境卫生,不乱扔果皮、纸屑等等。只有提高了认识,才能甄别行为是否道德,才更好规范自己的言行。  相似文献   

8.
体育道德经济价值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体育事业糅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加强体育道德建设是不能忽视、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人们的体育经济行为与体育道德行为密不可分:体育经济具有内在的道德合理性,体育道德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体育道德水平的高低,必将影响体育事业改革的步伐.  相似文献   

9.
体育道德教育就是指通过广泛的、多样的道德教育形式.把体育道德要求、规范从外在灌输到体育行为主体的意识中,养成体育行为主体的道德良知、信念,使体育道德规范成为其内在的约束力和推动力,从而树立正确的体育道德观,使其既能实行自我监督,调整自己的行为,又能参与社会行为的调整过程,对他人提出体育道德要求和进行体育道德评价.从而使体育道德在体育活动中真正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道德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国家出台的各类关于学生道德、品德发展的文件、中小学生手册和奥林匹克精神等为依据,构建出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体育精神、体育品格、体育道德行为3个一级指标,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竞争开拓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法制精神、爱、志、信、义、体育道德意应能力、体育道德创造能力和体育道德自我教育能力14个二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各指标的权重。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及操作性。  相似文献   

11.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德尔菲法、层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道德认知发展心理学理论为基础,以国家出台的各类关于学生道德、品德发展的文件、中小学生手册和奥林匹克精神等为依据,构建出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包括体育精神、体育品格、体育道德行为3个一级指标,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竞争开拓精神、拼搏进取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创新精神、法制精神、爱、志、信、义、体育道德意应能力、体育道德创造能力和体育道德自我教育能力14个二级指标,并采用层次分析法分析出各指标的权重。青少年体育品德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适用性及操作性。  相似文献   

12.
<正>一、帮助学生建立正确体育道德观"思想决定意识,意识决定行为"。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就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起正确的、科学的体育道德观。如,教师可以利用室内理论课,让学生谈谈自己如何作一名有体育道德的学生,在此基础上,让每名学生都写一个关于体育道德的座右铭或格言,并让大家分享和点评。另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收集和整理一些自己认为值得学习和效仿的有关体育道  相似文献   

13.
<正>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既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重要任务和途径。研讨过程中,多数教师能结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体育道德的要求,以学生行为作为对体育道德的判断标准,从学生良好行为品质、积极进取精神、富有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理解和尊重规则等,到遵守纪律、团结同学、尊敬师长、礼貌待人,再到有辨别是非能力、富有正义感等方面对体育道德范畴进  相似文献   

14.
我国逐步进入法制化社会。由于体育商业化的冲击、体育法律法规的不完善、体育奖惩机制的不健全、体育道德意识的不足等因素影响,我国竞技体育中存在运动员兴奋剂泛滥、篡改运动员真实年龄、裁判员贪污受贿、一系列假球黑哨、赛场不文明行为等道德失范现象严重。加快完善体育道德法律法规、完善体育奖惩机制、提高相关主体的体育道德意识、加强体育核心价值教育,营造良好的体育道德环境等才能有效防范体育道德失范行为,促进体育事业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竞技体育道德风险及其规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界定了竞技体育道德风险与道德风险行为,分析了我国竞技体育领域内体育道德风险行为和道德风险的特点,从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道德伦理学三个方面分析了道德风险的成因;最后从强化制度创新以减少制度变迁的文化约束、加强制度约束、重视竞技体育伦理道德教化等方面提出了规避竞技体育道德风险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检验在体育情境中,体育道德认知在认知情绪调节对运动亲社会-反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方法 以431名体育专业大学生(男性332人,女性99人;平均年龄19.78,SD=1.21)为被试,采用《认知情绪调节问卷》《道德意向和判断问卷》和《运动亲社会-反社会行为中文版量表》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在体育情境中,1)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对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对反社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2)亲社会道德认知对亲社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反社会道德认知对反社会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3)亲社会道德认知在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反社会道德认知在非适应性认知情绪调节对反社会行为的影响中具有中介作用。结论 在体育情境中,认知情绪调节对亲社会-反社会行为具有重要影响,体育道德认知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17.
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时代的重要课题。在现代社会中对人的社会道德与责任感要求越来越高,社会道德与责任感是一个人成就人生的重要指标,对个人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不亚于身体健康状况和知识掌握的影响。传统的体育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社会道德与责任感的培养,而在竞技体校教学训练中,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和我国体育思想的理念,加强对学生责任感及体育道德行为的培养提供了路径,有助于提高竞技体校学生的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以班杜拉的道德推脱理论为切入点,研究体育道德推脱的表现及原因,认为:体育道德推脱包括四个层级八个策略,第一种层级因素是将有害行为重新解释或转化成值得尊敬的行为,包含道德论证、委婉标示和优势对比三个策略;第二种层级因素是违规者致力于降低个人应负的责任,其中包含了责任转移与责任分散两个策略;第三种层级是针对违规行为的后果,而其策略仅有结果扭曲;最后一个层级发生在行动的受害者,包含了非人性和责备归因两个策略。针对体育道德推脱提出了对策性建议:基于价值观的道德训练课、培养运动员的社会取向特质、强化团队的道德潜意识。  相似文献   

19.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体育运动逐渐变的商业化、产业化,体育行为方式和价值标准的不断变化,导致体育道德问题日益复杂而矛盾,尤其是竞技体育中的道德问题更加严重。本文对大学篮球教学中发现的体育道德的现状和问题及其成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提升体育道德修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竞技体育道德制度化及其特殊形式——道德契约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制度化是现代社会和竞技体育特定环境下竞技体育道德建设的重要举措。探讨竞技体育道德制度化的涵义、背景和特点,实现途径、适用和限制,以及竞技体育道德制度化的特殊形式——道德契约化。阐明竞技体育道德制度化是从普泛意义上规定主体的道德义务(以道德规范形式),道德契约化更加强调各方的权利与义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