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相当多的考生在中考、高考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常见现象,称为“高原现象”。“高原现象”客观存在,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  相似文献   

2.
负面心理现象之一——“高原现象” 在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绝大多数考生都会有一段时间在学习上出现复习效率不高,对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成绩不但没有较大提高,反而沉浮不定,甚至呈现出一路下滑的趋势。其实这是学习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段学习成绩与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时间,心理学称之为“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3.
很多学生在高考复习进入后期时.常出现一段时间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止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有时头脑昏沉,心情烦躁,感觉学习无法向前推进的现象。其实,这是高考复习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这种学习效率降低、学习进步的速度减慢甚至停滞的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心理专家通过反复模拟实验发现,人们在技能练习中,成绩并不是直线上升的。“高原现象”是高三复习中的规律性现象。出现高原现象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大多数学生经过近一年的紧张复习,学习动机弱化、兴趣降低、情绪厌烦、身体疲劳;其次是在各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已经逐步形成了较为稳定的知识结构、学习方法.一时很难找到突破口。  相似文献   

4.
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会有一段时间学习效率不高,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心理学称此为高考复习期间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是客观存在的,但走出高原期后学习效率和学习成绩还是会提高的,因此,“高原现象”并不意味着学习到了极限、成绩到了极限。不少考生学习出现“高原现象”时就感到束手无策,甚至影响心态,影响学习。有的考生误认为自己的脑子不行了,记不住,脑袋里一团浆糊,因此,失去了对高考的信心。有的考生在产生“高原现象”期间,情绪波动很大,产生焦虑、紧张、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由于考生对“高原现象”不了解,又…  相似文献   

5.
在高考复习过程中,随着复习时间的延长与难度的增加,在一段时期内,部分考生会出现复习效率降低,学习成绩停止不前的现象,甚至连原来掌握的文史知识、理科概念、公式,也会有模糊之感。如果你出现了这种感觉,那么老编可以为你确诊:你出现了心理学上称为的“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6.
正1.高原现象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感觉学过的知识模糊的现象。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或"瓶颈效应"。解决方法其实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有"疲劳期",就如我们在长跑过程中总有一段时间感觉无比疲惫一样。在这个阶段,总是觉得无论怎么学习都没有起色,其实这个阶段是你提升的关键时期。只要能挺过这一阶段不放弃,你就会迎来成绩飞跃的"爆发期"。2.舌尖现象高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也可能看见  相似文献   

7.
备考复习中,容易出现以下常见心理现象和相应情绪状态,考生要及时了解和把握这些心理现象.一、高原现象的应对:坚持不懈相当多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心理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8.
相当多的考生在高考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种学习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的现象。这种现象心理学称为“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9.
李胜利 《高中生》2014,(2):59-59
1.高原现象 相当多的高三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会出现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和复习效率停滞不前,甚至感觉学过的知识模糊的现象。心理学家把这种现象称为“高原现象”或“瓶颈效应”。  相似文献   

10.
高三的学生在高考复习的过程中几乎都遇到过这样的一种情况,即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学习成绩就再难有较大的提高,学习效率低下,甚至前面学过的知识都感到模糊不清,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普遍存在于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我们把在复习中出现的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停滞不前的现象称之为高考生的“高原现象”。教师要让学生明白“,高原现…  相似文献   

11.
负面心理现象之一"高原现象" 在高考最后的冲刺阶段,绝大多数考生都会有一段时间在学习上出现复习效率不高,对学过的知识感觉模糊,成绩不但没有较大提高,反而沉浮不定,甚至呈现出一路下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在数学高考复习中。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高考备考过程中,他们的成绩,在开始一段时间里进步较快,达到一定程度后,他们尽管不断进行重复学习,成绩却无明显提高,甚至还出现倒退的现象,这使得学生感到困惑不解,这其实就是心理学所说的“高原现象”,面对这样的现象,我们该如何去引导考生呢?笔者有以下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3.
“高原现象”一词源于教育心理学中动作技能的学习曲线。动作技能学习的练习曲线显示:练习者开始进步快,曲线中间有一个明显的或长或短的进步停顿期, 后期进步慢。中间的停顿期叫高原期或高原现象。我们把在复习中出现的学习效率停止不前的现象称之为考生的“高原现象”。这段时期被称作学习的“高原期”。这时,学习者倍感焦躁,忧心如焚,却又手足无措。若不了解它的规律,不及时改善方法,学习者则容易灰心丧气,注意力分散,身心疲惫,甚至自暴自弃,从而影响学习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一、冲破黎明前的黑暗--"高原心理现象"的化解许多参加过高考的人都有过这样一种体验: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知识复习和专题训练,进入模拟考试阶段后,突然感到很吃力,考试成绩下降或忽高忽低,难以找到解题感觉,一些考生因此产生悲观、失望的情绪。殊不知这是复习中的一种正常现象,也就是心理学中所谓的"高原现象",这就好比一个人在爬山(或参加长跑),有一段  相似文献   

15.
时下,毕业班的同学都在为高考紧张备战,希望在有限的日子里学习成绩有明显的提高。但是有不少同学发现,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复习后,成绩寸步难移甚至时高时低,漂浮不定,叫人心急又迷茫。其实,这种现象就是所谓的学习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6.
张彦军  佚名 《高中生》2008,(6):70-71
高原现象在心理学上,人们把在复杂技能形成过程中出现的练习技能暂时停顿的现象叫做"高原现象"。具体而言,指学生在一段时间的复习之后,尤其在马上就要面临考试之际,忽然感觉成绩停滞不前。也就是说,在经过一段高强度的学习并有所进步之后,许多同学会感到学习和复习效率低下,甚至学过的知识也模糊不清。对于即将参加高考的同学而言,高原现象是极其有害的。  相似文献   

17.
随着高考的逼近,许多同学面对那么多科目,那么多方法,那么多题型,心中是一团乱麻,一天学习下来似乎什么收获也没有,不少同学害怕这段时间。在心理学上我们常常把这种学习上进步的速度缓慢,甚至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称为学习中的高原现象。在后期复习的过程中,每位考生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现象。  相似文献   

18.
在初中数学总复习教学中,常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对于同一知识点或同一题型,当练习次数达到一定程度时,学习效率不再提高,而是保持当前这一水平,甚至还会有所下降,心理学上将这种劳动的单调性和重复性造成的低效率现象叫做“高原现象”。“高原现象”的产生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因每个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与心态不尽相同造成了数学复习阶段出现的“高原现象”的原因也不完全一样,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认知结构不完善,知识不系统。(2)复习方法不当,没有根据复习内容和进度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与策略。(3)过度练习导致生理、心理疲劳,  相似文献   

19.
董建民 《现代教育》2005,(11):76-77
在学习的过程中,特别是到了复习备考阶段,许多考生会有这样一种感觉,即使学习很努力,也难以提高学习效果,甚至学过的知识也变得模糊不清。这种现象心理学上称为“高原现象”。遇到这种现象,如果考生不能及时进行调整,将严重影响学习效率与考试成绩。  相似文献   

20.
许多参加过高考的同学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在高考复习的紧张岁月里好像总有那么一段时间的不如愿.具体表现为:自己虽然一直在书山题海里夜以继日地遨游,但考试成绩却不够理想,有的沉浮不定,有的停滞不前,有的甚至一落千丈,这么一个特殊阶段称为高考复习中的“高原现象”,下面,就以高三化学总复习为例,谈一谈“高原现象”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