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审美与审丑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关系是辩证的。人物的美丑与艺术的美丑有时是对应的。夏洛克毫无疑问是个丑恶的人物,但作为一个艺术形象来看,他个性鲜明、血肉丰满,具有一定的典型性,这个创造出来的艺术形象又是美的,"审"这个"丑角"在作品中的"美"也同样让人拍案。  相似文献   

2.
莎士比亚在罗马悲剧姊妹篇《裘力斯·凯撒》和《安东尼与克莉奥佩特拉》中不吝笔墨倾力塑造了罗马英雄安东尼的艺术形象。作为罗马时代的政治风云人物,他因性格缺陷不可避免地从权力的巅峰跌落下来。然而莎士比亚不以成败论英雄,在剧中充分展现了安东尼天性的高贵、华美与威仪,赋予其悲剧崇高精神,使之成为力与美的组合。  相似文献   

3.
《哈姆雷特》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戏剧之一,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是性格复杂、充满矛盾、具有悲剧美的人物形象,当这位抑郁王子在生活的希望和理想被摧毁之后,他的复仇计划、心理和行为被刻画得淋漓尽致,使人们读起来感觉震撼人心,对人生感悟颇多。  相似文献   

4.
《威尼斯商人》是莎士比亚早期创作的一部喜剧。这部作品充分表现了莎士比亚塑造人物的多重性,根据现实主义创作原则以及生活真实的要求,莎士比亚创作的夏洛克不仅是一个贪婪、吝啬、残忍、报复心强的高利贷者,也是一个受尽迫害与压迫的犹太人,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同情与理解的地方。而安东尼奥、鲍西娅为代表的人文主义者,身上也有资产阶级的伪善、虚伪,以及金钱至上的恶习。  相似文献   

5.
与马洛的<马尔他的犹太人>中的巴拉巴斯相比,莎士比亚的<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人物形象表现出鲜明的创新性和更高的艺术真实性.本文通过对两剧的分析指出,莎士比亚笔下的夏洛克更接近于现实社会,很自然会赢得人们的关注,这也是数百年来夏洛克研究持续发展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威尼斯商人》夏洛克身上体现出来的对本民族宗教的维护、对法律的遵从、对家庭及子女的关爱等可敬的品质,此人物的塑造也体现了莎士比亚浓厚的人文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7.
读莎士比亚最得意的作品《哈姆雷持》,我们大概谁也忘不了剧中最活跃的角色──波洛涅斯.首先因为,此人在剧情发展中极为重要,他既是忧郁王于哈姆雷持清人的父亲,又是当前国王的股肱重臣,倘他不去刺探情报,结果被王子误杀,哈姆雷特或许现在仍在犹豫,下不了决心,我们也无霜消受这出悲固了。其次,莎士比亚把此人写得神气活现.我们会上书,每每还能想象起这个跳上跳下的“老孩子”,以及地血淋淋的死。他是剧中第一个死的,这一点大概问题不大,连把莎士比亚说得一文不值的托尔斯泰也觉走大量地说:0假如说在莎士比亚戏剧里也可以…  相似文献   

8.
从悲剧美学角度看,新时期八年(1976—1984)悲剧人物可分为二类:承验型悲剧人物和超越型悲剧人物。承验型悲剧人物有的缺乏悲剧眼光,有的几无悲剧性格,有的二者兼备,但都具有悲剧命运;超越型悲剧人物具有完备的悲剧形象,其中的知识分子有明显的自主意识,国家干部以国家民族的利益为重,农村青年妇女有一个发展的过程,青年,老年农民则表现得最有力度。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的小说在世俗生活华丽外衣的掩盖下,表达着对人生非常消极、虚无的看法.她笔下的女性人物,皆处于与世人隔膜的孤独状态中,发现了世界的虚无和荒诞,她们都在绝望的生存体验中苦苦挣扎着,难免会有一个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10.
夏洛蒂·勃朗特笔下的疯女人伯莎 ,与福克纳笔下的爱米丽小姐 ,虽然出现在不同年代、不同国家 ,却有相似的悲剧命运 ,同为封建礼教、旧传统的牺牲品 ,两个疯女人的悲剧 ,显现出两种文化背景下两位创作名家思想内涵的相同之处和相异之处  相似文献   

11.
《呼啸山庄》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经历了悲剧命运,而产生了复仇的心理。本文通过希斯克利夫的家庭关系、社会背景和作者的生活环境等方面来探讨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2.
莎士比亚悲剧中都穿插了各种喜剧情节.本文对悲剧巨匠在悲剧中如何穿插喜剧情节以及它们在悲剧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从中体现出他高超的剧情驾驭能力,揭示了以庄为本,庄中带谐,相映成趣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3.
对哈姆莱特和赵孤的复仇行动进行比较,分析其异同及产生异同的原因。通过比较两剧的结构、冲突和主题等,探寻二者在戏剧作法和悲剧精神方面的区别。在此基础上,管窥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萨特的悲剧《苍蝇》的问世晚于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达三百多年之多,但令人惊讶的是在这两部作品中,故事的主人公俄瑞斯忒斯与哈姆莱特却有着诸多方面的惊人相似。作者在本文中通过对两人的复仇方式、思想特征及结局的表述来揭示其中的奥秘。  相似文献   

15.
莎士比亚与关汉卿悲剧的主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汉卿和莎士比亚分别是东西方的戏剧大师,两人都擅长悲剧的创作,从社会、人生的角度观照人的命运,反思不幸和灾难产生的根源。文章从悲剧主体的层面切入,按照社会地位、陷入矛盾冲突的方式和抗争的激烈程度三个方面来比较莎士比亚戏剧和关汉卿戏剧的不同之处,并深入探讨导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诗化意识本身并没有直接导致哈姆雷特的悲剧,但却赋予了他独特的生存状态和世界观,进而影响了他在命运面前的选择。深入探索诗化意识在哈姆雷特悲剧中的意义,是理解整部作品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悲剧女性形象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中可谓比比皆是,俯仰即拾。而在这些成功塑造悲剧女性艺术形象的作品中,《为奴隶的母亲》又是其中一篇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典范之作。小说塑造了春宝娘和秀才妻两个悲剧性女性形象,将她们可悲可叹的命运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对社会的感悟和批判算得上是鞭辟入里,入木三分。  相似文献   

18.
这里试图用现代的眼光来透析安娜的形象和安娜悲剧的根源,突出对她形象的矛盾性和复杂性的理解,更加准确地把握安娜丰富独特的精神世界,真正领略安娜对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的超前的境界。安娜悲剧的根源,除了明显的社会因素外,更重要的是其自身的性格因素和俄罗斯文化影响。  相似文献   

19.
历来人们都认为夏洛克是一个吝啬、残酷、歹毒的“吸血鬼”,应该受到谴责、讽刺和嘲笑。分析夏洛克生存的环境和时代特征,就会发现夏洛克还是一个勤劳的商人、敢爱敢恨的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