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民本与民主异同辨析丁绍华民本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在中国古代产生过重大作用。今天,虽然民本主义赖以存在的封建主义社会基础早已成为历史的陈迹,但它作为一种思想观念还依然存在,并对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生活,继续产生着种种影响。这是由于民本主义不仅理论自身有...  相似文献   

2.
"民本位"思想是中国古代传统思想文化的一种,是伦理政治的一种理论形态.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遗产,进行从"民本位"思想到民本主义的改造,到民本主义的实现,理论上讲,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在现时代的科学运用,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品质;实践上讲,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结合的必然产物,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与世俱融的品格.这种改造和发展必将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乃至全人类文明进步事业,都将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中华传统廉洁文化中孟子“民本思想”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先秦政治思想中,有着优良的"民本主义传统",尤其以孟子的贵民思想最为鲜明。认为从传统廉洁文化的角度出发,先秦的"民本"、"贵民"思想可以转化为对掌权者的外在要求和价值准绳。据此,有必要将民本思想作为廉洁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清廉政治提供坚实的价值落脚点。  相似文献   

4.
“仁政”论是孟子最重要的思想学说之一,在本质上说,它是具有丰富的民本主义内涵的,是对晚周以来蓬勃发展的民本主义政治纲领的推进和建构。从“仁政”论的哲学基础出发,从政治、经济、教化、社会等方面对“仁政”论所建构的一个完整的民本主义政治纲领进行全面的阐释,从而对孟子的“仁政”论及其所建构的民本主义政治纲领有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在认清民本主义本质上是封建政冶文化的前提下,对民本主义思想中合理因素加以吸收,并以现代的民主政治理念改造民本思想中的王权意识、人治理念.使民本主义以民为本的思想与人民主权相结合:德治理理念与现代的法治相结合.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相似文献   

6.
论君本主义     
本文分析了以孝为纲的宗教、伦理、政治三位一体的君本主义的产生、形成、特点及作用,对探讨后世的以仁为纲的民本主义,以忠为纲的君主民本主义以及民本君主主义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挖掘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民主思想,赋予"民彝"以新的内涵。李大钊在结合中国古代的民本主义和西方近代的民主主义思想的基础上提出的民彝史观,抓住了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精髓,对民众起到政治启蒙作用。李大钊的民彝史观是他早期民主政治思想的集中表现,也是他对近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总结,为他向唯物史观的转变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孟子的社会政治学说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孟子思想体系重要构成部分的社会政治学说,是早期民本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仁政论、社会分工论和历史观是其主要构成部分。其中的思想,既有精华,也有糟粕,应辩证看待。可以说,孟子的社会政治学说.把历史上传统的民本主义思想发展到封建统治阶级所能容许的最高限度。  相似文献   

9.
儒家民本主义的最主要特征是以人性论为基础;从乡村社区自治资源开拓、士绅主体地位确立、士绅政治人格形成等方面来看,民本主义对古代乡村治理模式——士绅自治产生了积极影响。而民本主义的主要缺陷——只注重“内圣”而忽略“外王”以及以知识和财富为基础的权利观念,使士绅自治无法从封建专制政体中脱胎出来  相似文献   

10.
文化精神的会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基础。尊重实践、服务实践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共同特征;共产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同世界在层次上有本质的区别,在内容上则有惊人的相似;马克思主义的群众史观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主义都在不同层面上表现出对人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1.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是一场政治文化认识运动.纵横家作为积极投身社会政治改革与实践的政治家,最大特点就是其外交政治思想.纵横家的外交政治思想产生、发展于一个大一统精神的大文化传统背景和一个同时又相对独立竞存的战国“国际环境”中,其核心路线是“择交安民,进取为人”.纵横家道术具有强烈的“国际竞争”意识,浓厚的功利主义色彩,明显的民本主义倾向,和农商并重的务实作风和做派,对推动中国统一起了巨大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早期维新派在继承民本主义基础上形成的民生改良思想体系,是在新的社会结构下对传统民本主义的改造和发展,这种继承和改造既反映了早期维新派的民本关怀具有更广阔的视域,更务实的精神和更深刻的人民性,又反映了传统民本思想维护君本政治的内在局限性,以及在它影响下的早期维新派民生改良思想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社会政治批判、政治理想及其实现途径对刘宗周和黄宗羲的政治哲学作了系统比较,指出二人的思想都有同情人民、反对专制、憧憬美好政治的共同性,然而,刘宗周的政治主张主要着眼于挽救明王朝的危亡,其思想基础属于儒学民本主义;黄宗羲的政治哲学则突破了儒学的藩篱,无论是他对封建专制的批判,还是对未来社会的设计,都闪耀着民主主义的光辉,大大超越了老师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中塑造的清官与贪官形象,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其社会意义在于宣扬了民本主义精神,以及肃贪肃虐、改良社会的政治理想。  相似文献   

15.
新民学会是五四时期的新型社团之一.它成立的思想文化基础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二是近代民主启蒙思潮;三是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民本主义的校因文化.  相似文献   

16.
民本主义与我国民主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本主义思想是中国历史重要的文化和精神遗产,是几千年封建社会中君主和士大夫阶层的统治之道,虽然民本与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民本主义思想主张“民为邦本”,重视人心身背,对我国现阶段社会主义民主的建设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孔孟之道最基本的东西是民本主义.孔子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及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孟子则旗帜鲜明地指出:“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孔孟的这种民本主义思想并没有被历代儒家所继承,但孔孟的许多光辉思想和宝贵品质却极大地影响着他们.  相似文献   

18.
余冬林 《文教资料》2013,(34):52-53
夏朝的文化渺渺茫茫,历史文献亦不足徵。殷商时代,不仅已经把神秘力量神格化,而且已形成了一个有秩序的神的系谱。周灭商后,继承了殷商文化的一绪,同时也具有显著的西部特征。周人完成了祖先神与至上神的二元化革命。周人的伦理政治孕育了民本主义思潮的萌芽。这种人本主义思潮的萌动,更鲜明具体地体现在周公制礼作乐上。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完成了从神本走向人本的过渡。  相似文献   

19.
民本主义就是以“仁”为总纲,民为本位的伦理和政治的思想体系。它在我国奴隶制第一次危机的年代萌芽,在奴隶制崩溃时期形成,是新兴地主阶级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20.
觉醒·遮蔽·迷失──孙中山政治思想系列研究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权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是建邦立制的蓝图。依其政治理论的文化蕴涵,我们认为民权主义是儒家传统民本主义的延伸。儒家民本学说的“爱民以仁”、“贤人德政”思维理路使民众争取权益的程式全部包容在国家权力运作的道德化目标之中,形成一种由国家支配社会、皇权驾驭民权的政治运作模式,由伦理秩序和等级制度来界定群已关系的群体至上价值体系,依赖政治权力和意识形态来组织社会秩序和经济关系的制度体系及崇尚平等的民粹主义倾向。这些无疑启发和滋养了孙的政治思想,也因此使其政治文化核心脱离了与西方近代文化有机嫁接的理性土壤,孙也就毫不奇怪地延袭着“中体西用”的思维定势:把民主理解成一种类似于“为民作主”的统治手段;把民权主义划定为在逻辑上,实际上取消个人自由的群体主义;把权利归属于民众、权力归属于政府的“权”“能”相分的政治格局暗含着政府很可能成为民众的“放水机”、“接电钮”的专制性迷失;五权宪法旨在各司其职、协同合作的万能政府精神使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