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由中国新闻史学会特邀理事、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名誉会长、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白润生主编的《中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日前荣获2011年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相似文献   

2.
周德仓副教授著《西藏新闻传播史》已于近日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全书32万字。作者供职于西藏民族学院,教授新闻传播,这为他研究西藏地区的新闻传播,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刊讯由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与红河学院共同主办,红河学院人文学院承办的中国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2014年年会暨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于12月4日在红河学院隆重举行。红河学院党委书记陈永明、副院长安学斌和人文学院张平海院长,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院长钟进文教授、研究委员会名誉会长白润生和副会长白  相似文献   

4.
李彬的《全球新闻传播史》经过20余年的经营,如今终于杀青问世,这是新闻传播史研究的一项新的成果,是很值得高兴的一件事。在百余年的新闻传播学历史上,新闻传播史的研究一直是学科的重要基础。按照通行的学科划分方式,新闻传播学乃由三大板块构成。一是新闻传播理论——致力于揭示新闻传播的规律和本质,包括新闻理论、传播理论、媒介伦理等;二是新闻传播史——致力于展现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包括中国新闻传播史、外国新闻传播史、各种专史(广播电视史、新闻教育史、新闻学术史、媒介发展史、广告史……)等;三是新闻传播的技能——致力于培…  相似文献   

5.
"中国新闻传播学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没有55个少数民族新闻事业的中国新闻传播史不是一部完整、科学、系统而全面的史学著作."我国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的拓荒者、毕生致力于少数民族新闻研究的白润生教授这样强调.  相似文献   

6.
徐培汀先生是复旦大学新闻学院的资深教授,他的新著《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1949~2005)》最近由重庆出版社出版。该书为1994年出版的《中国新闻传播学说史》的续编,介绍建国55年来我国新闻传播学学术研究的发展概况。全书有55.2万字,分14章叙述。  相似文献   

7.
陈强  郑贵兰 《新闻窗》2010,(1):113-114
对任何一门人文学科,历史都是最基本的课程之一。《中外新闻传播史》作为新闻传播三大基础课之一(新闻学、传播学、新闻传播史),其重要性毋庸置疑。陈力丹教授在《世界新闻史》序言中谈到:“当一位新闻工作者完全不知道本行业的历史(许多行业的知识其实就是由历史构成的),会出现类似情况,他不知道什么是新闻,也不会抓新闻。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新闻学论集》第21辑,近日由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该辑论集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特辑,主要收录了由方汉奇和吴廷俊教授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1978-2008:新闻传播史》的阶段性研究成  相似文献   

9.
张昆,1962年出生于湖北省云梦县。法学博士,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新闻传播学组成员、教育部新闻传播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副会长、  相似文献   

10.
2020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守正创新,涌现出一大批高质量学术成果,同时各领域展现出新的研究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渐成热点;晚清新闻传播史研究开拓新思路;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扎实推进;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延续周期性反思特点;新闻传播思想史重视观念、语词研究;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著作成果显著;新闻传播史研究范围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对外传播进入“深耕细作”阶段,学界和业界对全球传播的思考和实践也更为丰富和多元.9月2日-3日,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清华大学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对外传播研究中心、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和中国新闻史学会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联合主办的“中国传媒走向全球”国际学术论坛在北京召开.本次论坛由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史安斌教授和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中国传媒中心主任戴雨果教授共同发起并主持.来自国内外的60多位专家、学者汇聚一堂,把脉全球传媒业发展态势,为如何提升中国软实力和国际话语权,增强对外传播效果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12.
李金铨教授的《传播纵横:历史脉络与全球视野》(以下简称为《传播纵横》)在大陆历经曲折,终由享有盛誉的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这本文集收录了作者在美国、港台与大陆传播学界沉浸数十年的心血之作,代表了华人传播学界跨文化的理论思考和历史反思的较高水平,尤其值得大陆新闻传播学界的学者和学生参考借鉴。对于大陆年青一代从事新闻传播学与报刊史研究的学人而言,金铨师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他在香港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学系担任讲座教授和系主任时开创的"中国大陆新闻传播青年学者访问计划"至今举办已达十五年,惠泽数百名新闻传播学界的年轻学者,对于大陆新闻传播学研究范式典范转移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地方新闻传播史是中国新闻传播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抗战新闻史的研究领域里,重庆、上海、武汉、香港和西安的抗战新闻活动的历史地位总能引起学界的高度重视,相比之下,作为抗战新闻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广西桂林抗战新闻史的历史  相似文献   

14.
中国少数民族新闻史学会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与红河学院主办的“新媒体与民族文化传播论坛”,12月4日在云南省哈尼族彝族自治州首府蒙自市红河学院举行。六七十位专家学者就“新闻传播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议题展开研讨。红河学院民族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黄绍文教授以《传统美丽家园与不和谐的美丽家园建设》为题、中央民族大学刘立刚教授以《新闻传播研究:困境与突围》为题、陕西师范大学南长森教授以《当前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结构转型及其少数民族新闻传播学科转向》为题、暨南大学陈伟军教授以《民族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机制与路径》为题、南京大学韩从耀教授以《大数据时代的少数民族传媒教育》为题等进行了大会发言。  相似文献   

15.
2022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砥砺深耕,涌现出一大批史料扎实、议题广泛、视角新颖的高质量学术成果,同时各研究领域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研究呈现跨学科趋势,晚清民国新闻传播史研究扎实推进,新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议题广泛,新闻传播思想史侧重古代研究,新闻传播专题史研究成果丰硕。  相似文献   

16.
郭镇之     
《中国广播》2013,(10):I0002-I0002
著名新闻学者,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外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委员会会长。主要著作和教材有《中国电视史》《北美传播研究》《传播论稿》《中外广播电视史》等;合作的译著有《传播理论:起源、方法与应用》《议程设置,大众媒介与舆论》《文化研究基础理论》等;合作的著作和教材有《聚焦〈焦点访谈)》《守望社会:电视暗访的边界线》《第一媒介: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电视》《当代广播电视学》等。  相似文献   

17.
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时代,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与传媒发变革时代的发展交相辉映,涌现出一大批新闻传播史研究成果。综观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体现出以下特点:新中国70年、“五四”运动100年,周年性反思特征明显;报刊报人仍是研究重心,报刊阅读史成果涌现;新闻传播教育史研究持续升温;新闻传播思想史研究亮点突出;新闻图史研究继续受到关注;2019年中国新闻传播史研究在坚守与创新中,研究的外延不断拓展发展。  相似文献   

18.
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新闻传播学院等13家新闻传播教育与研究机构发起、倡议成立的“中国新闻教育学会传播学研究分会”(简称“中国传播学会”),2002年6月22日在上海宣告成立。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张国良教授出任会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教授、北京广播学院广播电视研究中心主任胡正荣教授任副会长。中国传播学会理事会由全国21家传播学硕士点所在院系组成,常务理事会也从中产生。  相似文献   

19.
2021年中国的新闻传播史研究涌现出一批史料扎实、问题明确、研究视角新颖、论证方法科学严谨的学术成果,各研究领域呈现出以下特征:中国共产党新闻传播史成为年度研究核心、晚清民国新闻传播史注重史料挖掘利用、新中国新闻传播史中广播电视研究成为重要增长点、新闻传播思想史关注话题集中、新闻传播专题史问题意识凸显。  相似文献   

20.
《传媒观察》2023,(1):F0002-F0002
艾红红,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广播学院(现中国传媒大学)文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后。兼任中国新闻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广联合会广播电视史研究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新闻史学会地方新闻史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研究领域为新闻史(民国时期及当代)、传媒史(新闻广播与电视)、传媒与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