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最近,笔者到几所学校去听课,发现有些老师在讲课时惟恐学生听不明白,把一些本来应该由学生自己动脑思考、动手操作的问题和实践活动都给包办了。面对这样的“勤”教师,学生慢慢产生了惰性和依赖性,学习的创造性和主动性就大大减弱了,成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其实,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  相似文献   

2.
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的智慧活动是动作的内化。心理学家加理塔林把动作内化作为阐明智慧力技能形成的一个基本概念。平时,学生在内化知识、形成技能的学习实践中一旦出错,有的学生往往不能正视错误,  相似文献   

3.
温储蔚 《江西教育》2002,(22):11-12
一、“内化式”班级管理的理论依据所谓“内化式”班级管理,就是通过辅导员的思想教育工作,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办学思想等“外在”的东西“内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内化”为学生自身发展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使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进而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以实现班级管理目标,简言之,就是“内化观点,外化行为”。现代教育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心理学、教育学原理告诉我们,人区别于动物的特点是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即人的行为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只有当人们真…  相似文献   

4.
一、加强实践性是开展班级自主教育管理的基础 班级自主教育管理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前提,而学生主体性的发展则以活动为中介,学生只有投身于各种活动中,才能使主体性得到良好的发展。学生主体性的形成与发展,可抽象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活动不断地将“人类的现实据为己有”的内化过程:另一方面则是通过活动不断地将已有的心理品质表现出来的外显过程。他们的主体性正是通过内化与外显的无数次交替才逐步形成、发展和完善的,  相似文献   

5.
小学思品学科是一门重活动的综合性课程.在品德教学活动中,学生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活动进行体验、提升,从而促成种种道德的内化.新教材编排为学生表达思想和情感、进行创造活动提供了方便,使德育教育不留痕迹地融入教师根据教材资源为学生精心设计的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6.
笔认为,首先要以“活动促学生发展”的指导思想设计与组织活动,使活动真正具有教育价值并适合于学生,真正为学生的发展服务。其次,在活动的设计上,不应该只注意其外在表现方式,更重要的是其内在品质,要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年龄特点,设计真正处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的活动,设计具挑战性、激励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复杂的思维和高水平的认知。第三,提高活动的内向化水平。有价值的活动应是能够在较高的水平上完成内化过程的活动,即应使外部实践活动经过不断的概括化、言语化、简缩化而逐步向思维的抽象化转化,以达成学生认识和思维水平的深化,真正实现对知识的掌握。  相似文献   

7.
2011版新课程标准要求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促进其参与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活动理论坚持活动与意识统一的原则,注重共同体和中介工具对活动主体的内化和外化的作用。论文基于活动理论,构建了以微视频为活动工具的"学—教"学习模式。学生"学"后,通过利用微视频记录和评价在小组中的"教",来完成活动、内化、输出的学习过程。  相似文献   

8.
《品德与社会》课是一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的综合课程,品德的形成耍经过一个长期的复杂的内化过程,必须注重学生内化环节。那什么样的活动算是有效的,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乐于探究呢?  相似文献   

9.
马际娥 《农村教育》2006,(7):100-100
学生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内化过程,内化的不可替代性,决定了教育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而,在教育教学中。不是教师越勤快地讲授,学生就会学得越多。相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越是“勤快”地讲授,学生自主思考的时间就越少.学生独立探究体验的机会就越少,教师的“勤快”必然是适得其反、事与愿违。  相似文献   

10.
竞赛辅导多以化学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为了不影响其他学科的均衡发展,同时让学生有一个内化整合的过程,每周安排活动的密度不能太大。当然,密度太小也达不到预期的效果,难以完成教学进度,一般应以每周2次、每次1小时为宜,且最好其中一次安排在双休日,这样学生才有充沛的精力和饱满的热情投入活动,从而对活动效率的提高给以有力的保证。奥林匹克活动是优秀学生的智力活动,在整个活动过程中,  相似文献   

11.
张海峰 《河北教育》2005,(13):27-28
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的教学设计,针对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相似文献   

12.
新修订的《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强调,“社会实践活动是本学科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并规定小学至少要有30%的时间用于开展学生课堂活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同时研究表明,一个人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情感的陶冶、意志的磨炼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如果没有把学生放到真实可感的社会实践中去教育,只是局限在狭小封闭的教室里说教,必将导致思想品德课的知行脱节。因此,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能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以及知、情、意、行各要素的整合,帮助学生内化道德规范;能提高思想品…  相似文献   

13.
认知结构与支架式教学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师将自己的思维过程清晰而逐渐地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掌握、建构和内化那些能使其从事更高认知活动的技能,让学习控制权重新回到学生的手中。  相似文献   

14.
倡导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本课教学设计,根据教材特点,设计了以读为主的课堂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领悟、内化。  相似文献   

15.
学生主体精神的培养,必须依赖于现代主体性教育理念。要坚持以实践活动促进学生主体精神发展的原则,尊重学生主体的发展,倡导客体实践活动的内化,发展主体的个性,重视实践活动的内在价值,激发主体实践活动的兴趣,使学生的主体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培养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学校教育中教师的影响力和思品课教学效果密切相关。什么是思品课期望的教学效果? 思想品德课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把思想道德要求变为学生自己的需要,形成稳定的思想品德素质,这就是内化。使内化了的思想品德素质在生活实践中表现出来,这就是外化。思品课德育效果可以看作是师生双边活动下学生思想道德认识水平和实践水平的一种综合反映。但是就一堂课来说,达到彻底的“内化”与“外化”几乎是不现实的,重要的是促进内化。因而促进内化的水平是衡量思想品德教育效果的—个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17.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需要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社会规范也只有通过学生自身的实践才能真正内化。”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体验,通过体验再升华为新的知识、情感、能力,这是新教材反复强调的一个教学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根据课程内容精心组织多姿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以活动主体的身份参与进来。我尝试了以下一些活动形式。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知识与相应的智力活动都必须伴随语言的内化过程而内化,学生的数学活动过程,最后大多都要上升为抽象的内化过程。课堂教学中的“说数学”,就是让学生在数学课上暴露思维过程,将他们在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过程中的所思所想用语言表述出来,从而让学生共同分享学习成果,促进知识的内化。  相似文献   

19.
中学生民族精神的养成,是一个由他律到自律、由内化到外化、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辩证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结合长期的教育实践,我校初步形成了“学、议、行、引、查、评”六字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主题教育模式。这个模式以教育认知为前提,以典型榜样和环境氛围为导向,以实践、活动为载体,以民族精神的养成为出发点和归宿。、学、议、行、引、查、评六个环节紧紧相扣,层层递进,相互联系,既是学生美德内化的环节又是学生美德外化的过程,既适应学生群体的教育又能促进学生个体的内化。这种模式具有自我教育功能,有利于发挥教育主体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0.
读书内化,是一个重要的语文教育理念。语文课上,主动读书,内化语言,应是学生的基本活动;指导学生读书,帮助学生内化,则是教师的主要职责。那么,阅读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对课文语言的吸收内化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