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讨设施蔬菜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在坐果期对设施番茄、黄瓜喷施微肥威力泰,结果表明:施用威力泰后,黄瓜和番茄株高均高于对照,但差异不显著;前期产量分别达到1384.57 kg·(667m2)-1和2956.55 kg· (667m2)-1,分别比对照高44.80%和7.68%;总产量分别达到8899.11 kg·(667m2)-1和8734.74 kg·(667m2)-1,分别比对照高37.74%和8.65%;处理黄瓜和番茄总产量与对照差异极显著,且黄瓜施用威力泰后对白粉病表现较强的抗性.  相似文献   

2.
通过茶园施肥试验新型缓释复合肥对茶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新型缓释复合肥每667㎡年用肥25㎏于春梢萌动前一个月一次性施入,与习惯施肥(常用复合肥与尿素各半混合)每667㎡年用肥75㎏,分三次于春茶前、夏茶前、秋茶前施入相比,在一定土壤肥力条件下,茶园施新型缓释复合肥能不同程度促进茶树生长发育,萌发期提早2—3d,单位面积芽叶密度显著增多,成茶品质明显改善,茶青产量提高40%—60%,经济效益提高950—1 350元/667m2。  相似文献   

3.
微量元素和氮、磷、钾一样,是作物生长发育必不可少的营养元素。随着农作物产量的提高和土壤微量元素的消耗,合理有效地施用微肥,已经成为作物高产、稳产的一项重要措施。鄂豇豆8号施用了硼钼肥,分别比对照增产126.51 kg/667 m2、51.78 kg/667 m2,增幅分别是6.6%和2.7%,施用硼肥的小区比对照增产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合理施用硼钼肥,为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创造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不同栽培方式对黄芩产量及黄芩苷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不同栽培方式对黄芩产量及黄芩苷含量影响的研究 ,结果表明 :平畦宽行宽幅条播剪花枝、窄行条播蹲苗控上的与对照窄行条播相比 ,增产极显著。产量水平分别为 2 5 77.0 0 kg/ hm和 2 45 5 .80 kg/ hm2 ,比对照分别增产 3 9.3 5 %和 3 2 .79% ;平畦宽行宽幅条播的产量为 2 12 2 .3 5 kg/ hm2 ,比对照增产 14 .76% ,未达到显著水平 ;起垄宽幅条播的产量为 14 2 5 .0 0 kg/ hm2 ,比对照减产 2 2 .95 % ,达到显著水平。黄芩苷含量以窄行条播蹲苗控上、平畦宽行宽幅条播剪花枝的最高 ,分别比对照窄行条播提高 11.87%和 2 .5 2 % ,起垄宽幅条播的最低 ,比对照减少 5 .94% ,但均未达到显著水平。从黄芩单位面积黄芩苷产量看 ,窄行条播蹲苗控上、平畦宽行宽幅条播剪花枝的最高 ,黄芩苷产量分别为 185 .10 kg/ hm2和 178.0 5 kg/ hm2 ,比对照窄行条播分别增加 48.5 0 %和 42 .84%。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空育131、垦稻12不同插秧密度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黑龙江省东部第三积温带地区空育131以30cm×13cm,垦稻12以30cm×(16.5-20)cm的插秧密度较好,可节省秧苗30%~50%,增收12~42元/667m2。  相似文献   

6.
目的旨在筛选出适合本地区条件的高产、优质玉米杂交种,测试和了解引进玉米杂交种的特征、特性和表现,为下一步品种比较试验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安2032、安2071、丰盛1号的单产均超过对照黔西4号665.4kg/667m2的产量,5个杂交种的单产超过对照毕玉4号533.6kg/667m2的产量,每667m2增产104.4~168.2kg,增长幅度19.6%~31.5%,增产效果明显。另外,各参试品种经济性状各具特色,在生育过程中均未发生玉米病害感染和虫害危害,对病虫害有一定抗性。结果表明各参试玉米杂交种均可作为下一年度玉米品种比较试验的材料。  相似文献   

7.
采用三因子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对天水市蔬菜主产区地膜番茄高产高效施肥配方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甘肃东南天水生态和地膜大田栽培条件下,N、P和N、P、K不同配施,对番茄产量和效益有显著影响,其经济最佳N、P、K施肥量分别为N 177.0Kg/hm2、P2O5 166.5kg/hm2和K2O 184.5kg/hm2,此时其单产可达113163.0 kg/hm2,施肥纯收益可达77597.13元/hm2,施肥成本为1616.97元/hm2,投产比为14∶8.99.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施肥量和播种量对多叶老芒麦(Elymussibiricus)种子生产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量处理间以N∶P∶K比例为50∶20∶20(以有效成分计,kg/hm2)的种子产量最高;播种量对多叶老芒麦结实性能和种子产量的影响差异不显著,因此,在多叶老芒麦种子生产中采用低播种量(9.0kg/hm2)为宜。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是通过对单杆大豆不同密度与掐尖时期的研究,结果表明大豆不进行掐尖处理,最适宜的密度是1.6万株/666.7m2;进行掐尖处理时,以密度为1.4万株/666.7m2,一片复叶长出时掐尖最适宜,产量高达338kg/666.7m2,经济效益最好.  相似文献   

10.
兴安升麻是药食兼用植物,本文以兴安升麻食用为目的,对其进行了冷棚栽培生产,通过建棚和早春扣膜,促进了兴安升麻嫩芽生长量和生长速度,即提高了嫩芽产量,又可提早近一个月上市,收入大幅提高,平均每年获纯利10411.5-12911.5元/667m2,是种植玉米(玉米纯利按1000元/667m2)十多倍,经济效益十分可观;冷棚生产兴安升麻对种质资源保护、复壮、扩繁有重要作用,具有较好的生态效益;进行规模化生产又是增加农民收入项目,可在政府的指导下有计划的推广应用,有很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国家女子静水皮艇运动员专项能力测试成绩与训练负荷多指标的关联性,分析训练负荷各指标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为诊断和评估国家女子静水皮艇运动员训练负荷刺激效果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跟踪测试和统计12名国家女子静水皮艇运动员2019年7月至2021年6月不同训练阶段20 min测功仪、500 m测功仪和K2-500 m双人划测试各指标值;采用偏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方法从定量角度分析测试成绩与划桨功率、配速、血乳酸值、内负荷等指标间的关联性。结果:(1)20 min测功仪划行距离与划桨标准功率、配速/500 m测试值呈高度相关(r=0.835,r=-0.607),标准化功率(b=0.396)和配速/500m(b=-0.552)对女皮队员20min测功仪划行距离的影响显著(p<0.05)。(2)500 m测功仪成绩与划桨标准功率呈高度相关(r=-0.758),与平均即刻乳酸、3 min和5 min乳酸测试值呈中度相关(r=-0.353,r=-0.471,r=-0.519),标准化功率(b=-0.889),对女皮队员500 m测功仪测试成绩有显著性影响(p<0.01)。(3...  相似文献   

12.
选取我国优秀女子400 m栏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针对她们的运动寿命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比较分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400 m栏运动员运动寿命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得出:1)我国优秀400 m栏运动员达到竞技最高水平的年龄偏小,保持高水平的最佳竞技能力时间较短,退役过早。2)我国优秀田径运动员的最佳竞技年龄范围在21-25岁之间,保持竞技年龄段的年限较短一般为2-5 a,整个运动寿命较短。3)影响我国优秀女子400 m栏运动员运动寿命的因素比例从大到小排列为:训练学因素、社会-教育学因素、医学-生物因素、心理学因素。其影响因素是复杂的、动态的,是各个系统总和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杂选3号高产防病栽培中,选择磷、钾、硼、氮四个主要肥料因子,采用一次回归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磷、钾、硼、氮配合施用可显著地提高杂选3号的产量,不同肥料因子的增产作用有别,依次是P>K或B>N。配合施用的同时对提高植株的抗病性,减轻病害发生的效果也明显,影响大的是K和N,二者作用相反,最适宜的经济配施用量为每667m2施用P(24~26kg)、K(10~15kg)、B(1.0~1.5kg)、N(10~20kg)。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宁夏盐池县干草原牧草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土壤种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牧草返青期、牧草生长发育期和牧草落粒期的种子库密度呈先下降后上升的动态变化,其密度分别为1286粒/m2、792粒/m2、817粒/m2,平均发芽率为38.26%,种子库中以单子叶数量居多,是双子叶数量的6.75倍;在垂直分布上以0~5cm土层中最多,占71.31%,5~10cm土层次之,10~20cm土层最少,仅占10.33%。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田间试验和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酰胺态氮肥(尿素)不同施肥水平对猪毛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从而确定人工栽培猪毛菜的合理施肥量。试验结果表明,能使达到猪毛菜高产优质的酰胺态氮肥合理施肥量以20Kg/亩左右为宜。  相似文献   

16.
通过试验研究,中耕比免耕增产达显著水平,667m2增产量为10.0kg,增产率为13.3%。中耕比免耕产值增收30元,而费用却多开支60元,增产并不增收。本文认为,油菜比较经济的生产措施是667m2深施颗粒油菜专用复合肥50.0-l00.0kg一次作底肥,结合施用旱地除草剂之后,不再中耕追肥管理。  相似文献   

17.
首次采用自制的可调式负重训练服对来自河北省各地区800 m跑成绩无显著差异的27名男子中长跑运动员,通过正交设计实验,选取3个因素,各分3种水平:A负重量(0、3%、5%)、B速度训练(100 m×8、150 m×6、200 m×5)、C耐力训练(1 500 m、2 000 m、3 000 m),进行8周实验研究,每周一测定800 m成绩并进行分析.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800 m成绩因素的主次顺序是负重量、耐力训练、速度训练;最佳方案A2B2C3;穿着可调式负重训练服进行训练有助于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18.
秧苗素质是影响水稻生育进程与产量的重要因子。本试验通过对比法,研究不同播量对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秧苗素质和干物质积累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下降;拔节期、齐穗期及叶龄进程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相应延后;产量指标随播种量增加而增加,产量最高的播量为125g/m2。  相似文献   

19.
退耕还湖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湿地生态恢复的重要举措,土壤有机碳是评价湿地生态功能恢复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选取菜子湖区不同退耕年限(2、5、8、10、20a)和退耕后不同植被群落(苔草、芦苇和酸模)湿地土壤为研究对象,揭示退耕还湖后退耕年限和植被类型对湿地土壤有机碳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退耕年限的增加,湿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渐增加,但土壤有机碳密度随退耕年限增加呈"升高―降低―升高"的趋势,总体比油菜地高出61.5%~82.3%;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含量表现为:芦苇(8.90g/kg)苔草(8.84g/kg)酸模(5.84g/kg),芦苇土壤剖面有机碳含量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化幅度小于苔草和酸模;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剖面(0~55 cm)有机碳密度呈现出芦苇(7.92 kg/m2)苔草(7.42 kg/m2)酸模(5.01 kg/m2)。结果分析表明退耕还湖后菜子湖湿地植被恢复和理化性质变化促进土壤有机碳含量及其密度变化,而苔草、芦苇和酸模土壤剖面土壤有机碳恢复不一致,芦苇对土壤剖面有机碳密度提升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20.
通过唐菖蒲栽培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周径10~12cm的种球,以密度为30~40个/m~2的切花品质最好,密度为50~70个/m~2的切花品质次之,且两种栽培密度的花穗长度、小花数、花径大小未达到显著水平.栽植密度在80~100个/m~2,植株较细弱,容易出现"盲花"现象,切花品质明显下降.综合考虑切花品质与产量,确定天水市冬春季唐菖蒲的适宜栽培密度为50~70个/m~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