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薛吉辰 《新高考》2004,(5):12-13
1994年到2002年共9年的古代诗歌阅读题中,出现了五处典故,分别是陶渊明采菊东篱(1994年)、三国赤壁(1996年)、湘水神娥皇女英(1997年)、贾岛推敲(1998年)、代指贵宦的冠缨(2000年春招卷)和折柳(2002年)。这些典故或是教材中出现过的,或是生活中常见常用的,应该说都是考生很熟悉的内容。但是从答题情况来看,不少考生还是出现了失误。  相似文献   

2.
余萍 《学语文》2004,(1):27-28
2002年秋考全国卷中,古代诗歌鉴赏由以前的客观性选择题变为主观性试题,2003年春考、秋考继续沿用这种题型,本文拟就古典诗歌鉴赏,谈一些自己的看法,作为新一届考生备考的参考。一、古代诗歌形象和思想内容的鉴赏形象即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思的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思想内容是作者在诗作中所抒发的思想情感,而意象与思想情感相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就是诗歌的意境。因此,要准确把握一首诗,要“披文以入情”、“披文以入境”,即要在疏通诗句的基础上,看看作者描写了什么意象,抒发什么情感,意象和情感又是怎样合为一体的。如马致远的《…  相似文献   

3.
童新华 《考试》2004,(1):15-16
“记录纷纷已失真,语言轻重在词臣。若将字字论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元代刘因的这首具有历史批判精神的《读史》或许道出人们喜爱咏史怀古诗的部分原因。那些所谓的正史,官家色彩太浓,倒是那些有正义感,胸怀报国之志,“穷年忧黎元”的人志士所写的咏史怀古诗,以“学的语言,史论的笔法;  相似文献   

4.
观丹青妙手作水墨山水是一种享受。大处浓云泼墨,酣畅淋漓;小处勾画寥寥,笔笔成趣;该点染处,用笔得法,神韵飞扬;显主体处,匠心独运,画龙点睛。笔者对丹青不算内行,但也看出些门道,觉得很主要的一点是在层次的布排上,作画过程中的种种手段,很多都是在层次上下功夫。欣赏者也需看出画的层次方能得其妙处,否则很难读懂中国的水墨丹青。  相似文献   

5.
黄菊飞 《中学生阅读》2005,(5):54-55,52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诗歌表情言志的外壳,也是诗歌塑造形象,反映思想内容的唯一媒介。因此,只有准确理解了诗歌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层的判断、鉴赏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复习导引:关于古典诗歌鉴赏,《高考说明》提出了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就是把握文学作品刻画的艺术形象的内涵。艺术形象不仅指人物  相似文献   

7.
高考考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有两点:①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即对诗中所描写的人物、意象、景物和所运用的章法、语言技巧进行鉴别、赏析。②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即对作品的思想主旨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情感倾向进行评说。  相似文献   

8.
9.
常听老师们、考生们谈及古代诗歌(以下简称古诗)鉴赏总复习训练效率低下——作了那么多练习,见不到满意的效果。这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过,要解决这个问题,十分有必要对高考古诗鉴赏试题的特点作一番分析研究,弄清楚古诗鉴赏试题的特点,就有可能找到提高古诗鉴赏总复习训练效率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11.
一、切实把握鉴赏点的内在关系 古诗鉴赏的高考要求几年来基本保持一致,仔细分析考核要求.实际上可将其归纳为四个考核点,而且考核点之间有其内在联系,即“语言→形象(意象、意境)→思想(包括感情、观点、态度)→技巧”。遵循这一鉴赏规律.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诗歌,为正确地全面地鉴赏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12.
何宜隆 《新高考》2004,(6):9-10
表达技巧的鉴赏,在诗歌鉴赏考查中是重要的一项,在现代文阅读中也时常考到。如何在表达技巧的鉴赏题中多得分,是一大难点。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弄清楚常见常用常考到的表达技巧有哪一些,平时阅读中有意积累这方面的常识,做到有备无患。这不仅能提高考生高考得分,而且能培养他们对艺术美的感知和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3.
2002年《考试说明》业已颁布,其中“①鉴赏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同以前的考纲说明是一致的,但在试卷结构中已明确说明将放在卷二中加以考查,而不再是以前的卷一的客观试题。这样一来对2002年的高考复习和应试又带来了新的课题。2002年高考试题将如何考查这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陈仁龙 《考试》2004,(3):21-21
从2002年开始,高考古代诗歌的鉴赏,由客观题变为主观题。对大部分考生而言,难度似乎有所加大。因为主观题不是简单地判断对与错,而是要对诗歌进行多角度的理性的分析。那  相似文献   

15.
对虚实手法的鉴赏,是古诗词鉴赏复习备考中的一个难点.这一方面是因为它在古典诗词中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另一方面学生对这一考点没有系统的认识.只要我们帮助学生对诗词中的虚实手法进行系统归纳,突破这个难点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6.
表达技巧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表现手法。但在考试过程中学生面对这道题却无从下手,因而这也是高考中学生易丢分的题。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学生平时阅读量少和不知古诗表达技巧有哪些。中国古诗浩如烟海,如果在复习备考阶段要学生把所有的古诗都读懂那是不可能的;如果教会学生掌握了以下几种常见的古诗表达技巧,那么学生在复习备考中就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广祥 《考试》2003,(5):5-7
1、阅读下面的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①你觉得颔联中哪一个字用得最好,为什么?②诗人早年曾热心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尾联语义双关,“望春台”既  相似文献   

18.
石礼国 《山东教育》2005,(14):49-50
纵观1994年以来高考语文试卷中的古诗鉴赏题,有一个明显的趋势,就是愈来愈倾向考查对普通群体都应具备的永恒情志(如思乡念亲、惜别怀远等)的理解,着重检测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底蕴的感悟,强化了对学生文化素养的考查。现对一些传统文化载体与情结媒介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歌鉴赏是高考语文科考试的重要项目,虽然分值不多,但由于所考查的内容和形式比较符合语文教改的方向,也有利于检测学生对语言把握的高低和文化浸润的深浅,所以一直受到高考命题组的重视。它的位置由第Ⅰ卷移到第Ⅱ卷的“语言表达和运用”板块中;题型也由原来的选择题变为现在的主观简答题;加上诗词本身体裁的多样、题材的丰富、主题的广泛以及灵活多变的创作技巧,这些都增加了广大考生的备考难度,所以在复习过程中掌握一些有效的备考策略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0.
近段时间,笔者在教学“古代诗歌鉴赏”这一专题时,有意识地将近年高考涉及的古代诗歌鉴赏题进行归类整理;结果发现,所选题材大致可以分为五类:写景抒情类(1998年《题李凝幽居》、1999年《漫成一首》、2003年《过香积寺》全国高考题),咏物言志类(2000年《蝉》京、皖春季高考题),边塞征战类,怀古咏史类(1996年《怀古》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