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你能在风雨里捧着花在我家门前等待吗?你能在千人万人的海滩里认出我泳衣的颜色来吗?你能在众人的眼光里坦然地为我洗袜子吗?你能在大难来临时紧紧握住我的手吗?多少的爱情,只有彩虹,没有风雨;多少的人生,只有快乐,没有痛苦。爱的时候,都会说,你是我的永远,可是到了危难的时候,又有谁能够做到再牵住对方的手?牵着那份曾经的爱?  相似文献   

2.
调查     
社会抚养费应该怎么用?社会抚养费每年收了多少,去向何处,至今是个谜。目前多位律师已联合向国家和各省财政、计生部门申请信息公开。1.社会抚养费收得多吗?太多了不多太少了2.你希望这笔钱如何使用  相似文献   

3.
一代伟人毛泽东在多个场合不止一次说过"我是农民的儿子",他很骄傲,因为农民是创造价值的群体。多少伟人不是出身农民家庭?多少企业家不是来自农村?但农村穷,农民苦,这又是当下中国不争的事实。尤其是中西部欠发  相似文献   

4.
笑话     
《报林求索》2009,(6):91-91
<正>你年薪多少?甲:你年薪多少?乙:800万.甲:那一个月有80万哦!乙:是的,这是基本工资.甲:不错嘛,做什么的?乙:做梦的...  相似文献   

5.
我是中国人     
在露天咖啡座里,有好的阳光,有好的咖啡,有好的歌.邻座的德国人问:你是日本人吗?我说不是.又问,你是台湾人吗?我说不是,我是中国大陆人.那人点头致意,说很少能够看见大陆人在休闲.我问那么中国大陆人在做什么?他说在中国餐馆里打工.他说中国人是不是都很喜欢钱?我说我在中国时,常听到人说德国光头党的事,是不是德国人都是光头党,全民都在复兴纳粹?  相似文献   

6.
经济报道是党报新闻报道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大多数经济报道是从党委政府的角度来报道:党委政府采取了什么措施.GDP增加了多少,财政收入增幅多少等,这在地市级党报中表现尤为明显.这些内容和数字重要吗?非常重要,但和百姓的关系有多大?老百姓关心吗?考虑得比较少.  相似文献   

7.
据说,美国<读者文摘>的院子里,有一块石头.石头上刻着三行字,这就是杂志社里人所共知的"编辑三问": 它可以被引述吗? 它实用吗? 它有恒久的趣味吗? 第一次见到这则材料,说老实话,我几乎没有一点感觉.我觉得它问得淡而无味,缺少我所喜欢的机智和锐利.然而,没有想到的是,每当读到<读者文摘>,脑子里总会出现这块石头.  相似文献   

8.
死生亦大矣!报纸的停刊,重要吗?不重要吗? 一张报纸的停刊,对于供职其中的人来说,非常重要,重要到无以复加.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首先是何处存身,饭碗何来?希望单位垮掉的人,不能说没有,肯定是很少.当工作了几年、十几年乃至几十年的报纸关门的时候,所有的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我们何去何从?虽然有本事的人永远不会给政府添麻烦,但是,那些年过半百,即使有延迟退休新政也没有多少有效工作年限的同事,到哪里找到新东家?  相似文献   

9.
“当兵的,你不守信用,你不等我了?”“你以为我穷、不好看,就没有感情吗?我也会的”。 曾经风靡中国这段墨西哥电影《叶塞尼娅》和英国电影《简爱》的配音台词在不停地循环播放着,曾几何时,这个声音的主人李梓是多少现在中年以上观众最美好的成长记忆。如今她安静地躺在白色的菊花围绕的棺床上,不再有任何声音。  相似文献   

10.
有了钱之后     
看客 《青年记者》2004,(10):56-56
经常听到不少传媒人和准传媒人信誓旦旦地说,给我多少多少万,我能办一份如何如何好的报纸这类豪言壮语,我们实在是发了不少,也听了不少,但假如有一天,你真的有了这些钱,你真能把一份报纸办好吗?恐怕未必。  相似文献   

11.
甲:我看报,多次遇到‘二二得五’的荒唐语。乙:不会吧!报纸都是经过秀才们精心推敲严格把关的,还会有错? 甲:你大概不看报。乙:我也常看报,怎么没这感觉? 甲:那你就是幼儿园的小朋友。乙:啊?我进幼儿园了?空口无凭,你能举几个实例吗? 甲:你听这话对不刘?‘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吉安地区二百七十四个乡镇有二百六十四个成立过苏维埃政权,井冈山成为中国革命的摇假’(一九九二年五月六日西安晚报一版》井冈山万众争看‘毛泽东’——市话赴赣演出纪实》)。乙:好象没啥不对。  相似文献   

12.
上图讲座     
尊敬的、亲爱的上海的观众和读者朋友们,下午好!很高兴、很荣幸应上海图书馆的邀请,今天下午来到这里和大家见面。我感谢上海的朋友们!我今天演讲的题日,如题板所示:“中国文化与中国人”。为什么要讲这个题目呢?道理很简单。因为我们都是中国人,都生活在中国文化的环境和氛围之中,我们的所作所为、生存发展都是与这个文化密切相关的。如果不了解中国文化,我们就不能了解自己;我们不了解自己,就很难把自已的事情做得更好。所以,我今天要来给大家讲这样一个题目。我们马上要血临的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是文化?或行说,什么是中国文化?当然,要回答“什么是中国文化”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弄清什么是文化。文化学上关于“文化”的定义大约有两三百条,今天下午如果我来讲这些定义的话,恐怕要走掉三分之二的听众,我还是来讲一个故事吧。有四个人去咖啡厅喝咖啡,发现杯子里有一个苍蝇。第一个发现的是英国人,他站起来,掏出钱包,抽出一张钞票,压在杯子下面,就走人了。为什么呢?因为咖啡里有苍蝇是不能喝的,他肯定也很愤怒,但他是绅士,不能发怒,于是就用付钱但不喝咖啡的方式来表示抗议。第二个发现的是日本人,他勃然大怒,“八格牙鲁!”再把服务员叫来,“你的什么的干活!苍蝇的有!你们懂不懂管理啊,还想发展?”很是愤怒。因为日本人做事很耥致,很到位,不允许出现这种状况的。第三个发现的是美国人。他笑了,用手指一勾,把那个服务员叫了过来,“不错啊,咖啡里还有苍蝇啊,不过在我们美国咖啡不是这样上的,我们是先端上来’一杯咖啡,再端上来一罐牛奶,再端上来一小碟方糖,再端上来一小碟苍蝇,我们想放多少放多少。”美国人有幽默感,他用这种方式表示抗议。我就要提出一个问题了,如果是中国人呢?中国人会说,“去!把你们领导找来!”这是什么不同?这就是文化的不同,中国人是有事找领导。美国人有事找律师,比方说,两个人在路上车子相撞了,他们是不会吵架的,双方会走下车来,相互交换一下名片,然后说,请找我的律师。因为美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它的文化就是法治文化,虽然他们也不喜欢律师,美国人对于律师是一个矛盾的态度。美国有一个笑话,一对年轻人上了天堂相爱了,然后他们去找上帝,“上帝啊,我们想结婚。”上帝对他们说,“这个事情很好办,一个星期以后会有一个牧师上天堂,他可以为你们主持婚礼。”一个月之后,年轻人又来找上帝,“上帝啊,我们要离婚。”上帝说,“这就难办了,天知道什么时候才会有律师上天堂昵!”  相似文献   

13.
您知道杨丽娟吗?对,就是那个因为疯狂追求刘德华导致父亲在香港投海自杀的女孩. 您知道陶菊英吗?如果不知道,我告诉您:她是杨丽娟的母亲.  相似文献   

14.
编辑絮语     
1971年的一个秋日,在从伦敦开往普利茅斯的一列头等车厢里,面对面坐着一位商人和一位绅士。绅士问商人:“您是日本人吗?”商人说:“我是中国人,说准确一点,是香港的中国人。”绅士眼睛一亮:“那么您是做什么的?”“搞搞航运。”“哦,您有多少船?”“有一点点,具体数记不清了。”  相似文献   

15.
曹林 《青年记者》2021,(3):112-112
从各种技术装置和新媒体迷思中走出来,回归本真的自我和本真的内容,才不会在迷茫、焦虑和内卷中浪费新闻生命。每到岁末年初,都会有一些报纸宣布停刊,然后就有一些人站出来宣称:纸媒死了。一句名言怎么说来着,不理解有些人为什么那么普通却又那么自信。手拿几个普通个案孤例,却能自信满满地做出惊天判断。停刊的是几家具体报纸,怎么作为全称、集合概念的"纸媒"就死了?你知道全国有多少家纸媒吗?你知道每年有多少个所谓新媒体自媒体死去吗?  相似文献   

16.
印刷是什么,只是接收传统印刷原稿的加工厂吗?还只是张纸加油墨吗?产品还只是书刊吗?产业还是那种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吗?只要接触过现代印刷的人都不会那么理解和认为。未来的印刷业绝对是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产业。不再会以多少固定资产、多大的厂房、多少台机器、多少员工、多大的印刷能力来衡量企业,而是以市场份额是多少、企业的无形资产、企业的人才储备、产品的技术含量、产品的广度和深度来衡量企业。其最稀有的最珍贵的资源是人力资本,最需要的是高级的计算机人才和管理人才。  相似文献   

17.
边看边说     
经常听到不少传媒人和准传媒人信誓旦旦地说,给我多少多少万,我能办一份如何如何好的报纸这类豪言壮语,我们实在是发了不少,也听了不少,但假如有一天,你真的有了这些钱,你真能把一份报纸办好吗?恐怕未必。眼下就有活生生的例子,《南京晨报》就是一个很有说服力的生动案例。该报自从5月份在全国大张旗鼓地开价年薪30万招聘人才以来,就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人们对它充满了希望,希望它能成为业内第一个以高薪激励导致成功的媒体。然而,时间过去100多天了,也就是近三分之一年了,在充沛的资金和一群高薪人才的操办之下,该报是不是让人刮目相看了呢?没有,进步不大,甚至可以说根本没有什么大的改观,这让对此保持高度关注的观察人士深感失望。当初,办不好,说是因为没钱,而今,钱来了,为何还是办不好呢?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看来,我们的确是夸大了钱在一份成功媒体的运作中的作用了。最近,业内有识之士提出了传媒业新的竞争将  相似文献   

18.
3000万光棍汉是客观现实记者观察:张司长您好!现在我国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的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一些媒体特别是一些网站上流传着一种说法:到2020年中国将有3000万光棍汉.问题真有这么严重吗?  相似文献   

19.
一段激动人心的回忆 黄卫星:郑老师,您曾经作为大学生合唱团的一员参加过《东方红》的演出,对于新中国前三十年的文化有着切身的体会;同时您现在也是颇有声望的新闻传播学者,所以我想您的一些看法应该对于我们今天研究、认识《东方红》有很重要的意义.我想先问一些关于具体细节的问题吧,当年您参加的大学生合唱团大概有多少人? 郑保卫:当时舞台两边,一边有五六百人,大约有1000多人,包括工人和大学生.整个《东方红》演出人员共有3500人. 黄卫星: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参加排练的? 郑保卫:我是九月份开始排练的. 黄卫星:您记得《东方红》总共演出大概演了多少场? 郑保卫:演了几十场吧,我还真记不住具体数字了.当时总理经常来看演出.前面的演出主要是给来中国访问的外国领导人看,向他们展示和宣传中国革命.  相似文献   

20.
徐:久违了,克里空!你这个怪物,人人讨厌,不知你从哪个娘胎里钻出来的? 克:说来话长。是苏联作家柯涅楚克孕育我的。他的剧本《前线》中有个记者,叫克里空,也就是我,喜欢胡编乱造,闭门造车。你们中国也有这种情况,所以我来到了中国。徐:你为什么老是闯入我们的版面? 克:不是我闯入,是你们推上去的。对这一事实,你何必大惊小怪?不只在中国,在世界各地都一个样,凡有新闻传播的地方,就有我克里空的一席之地。徐:人家讨厌你,你知道吗? 克:当然知道,可是,我是你们请来的呀! 徐:你们?谁? 克:多啦,写稿的人胡编乱造,编稿的人添油加醋,还有……恕我直说,你们的领导。徐:胡说,没有哪位领导叫我写假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