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桃花夫人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位绝色美女,因为她的美貌,曾引发了三个国家的争斗,导致了一个国家的灭亡.她绝色倾城,不愿涉足政治旋涡,然而,命运却把她带到权力的中心,成为各国君王虎口争夺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2.
赵氏孤儿的故事在历史中有很深的渊源,但纪君祥的元杂剧《赵氏孤儿》主要改编自《史记·赵世家》的相关内容。纪君祥在沿袭了《赵世家》孤儿故事的主体部分基础上对故事发生的时间、主要人物的身份及其行为都做了相应的改编,改编成的杂剧中程婴身上的侠义精神也更加动人。  相似文献   

3.
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这部元杂剧洋溢着忠奸斗争的政治悲剧意识。我们通过对义士形象的分析,可以深刻体会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此剧在元代有“不绝赵祀”的特别意义,并反映了在元代那种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抗金存宋爱国者的怀念和崇敬之情,是对南宋王朝无可挽回的灭亡下场的哀悼,表达的是驱除元统治者、光复大宋河山的坚定信念。  相似文献   

4.
作为中国"冲突型"悲剧的代表,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具有与古希腊悲剧相同的特征,即在两种力量的冲突中显现人物的高贵品质,给观众以道德方面的感染与净化。但"赵氏孤儿"故事中的两种冲突力量在《史记》中就明确区分为正义与非正义,《赵氏孤儿》杂剧中这种区分更演化为一种忠臣与奸臣的对立冲突。这样的冲突结构带给观众的悲剧体验,除了对正面人物崇高品质的崇敬,更多的是对罪大恶极的反面人物的仇恨,而且"仇恨"往往压倒"崇敬",因此中国此类悲剧必导向复仇结局。  相似文献   

5.
王莹 《文学教育(上)》2010,(15):101-101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根据《史记》记载的故事改编而成的,而改编后大大增强了原故事的悲剧色彩。本文以《赵氏孤儿》对《史记》的改编为视角,从几个角度对其悲剧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赵氏孤儿》是元代四大悲剧之一,在传统文化背景下的这部元杂剧洋溢着忠奸斗争的政治悲剧意识,通过对义士形象的分析能体会到正义与邪恶的较量。此剧在元代有"不绝赵祀"的特别意义,反映了在元代那种特定历史条件下,作者以及广大人民群众对正义的怀念和崇敬之情。至此,全剧鞭挞了邪恶,歌颂了正义。  相似文献   

7.
方秋霞 《考试周刊》2011,(51):14-15
"赵氏孤儿热"已经不是一时的事了,而在"赵氏孤儿"的众多改编作品中,以元代纪君祥的《赵氏孤儿》与法国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影响最大。《中》剧是在《赵》剧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它无论是在剧情设计、人物安排还是背景选择上都与后者有所不同。但是二者都以"救孤"为核心,都在一定程度上肯定并宣扬了儒家思想的"仁义"精神,尽管伏尔泰对儒家思想存在误读。  相似文献   

8.
历史题材剧《赵氏孤儿》,最早被改编为元杂剧《赵氏孤儿》,此后又陆续被改编为京剧、潮剧、豫剧、晋剧、话剧等,后又改编为电影、电视剧。而对主人公程婴的刻画也是丰富多彩、各不相同。可以说不同的程婴形象对于剧目主题的表现或许是最有力的支撑点。  相似文献   

9.
李娜 《文教资料》2011,(11):11-12
赵氏孤儿的故事可说是一部不朽的经典,随着改编的兴起,近年来也受到了作家们的关注。由金海曙编剧、林兆华导演的话剧版《赵氏孤儿》就将这种改编的浪潮推到了顶峰,将经典作品对正义精神的肯定转到了对人性和个性价值的探究。本文对元杂剧和话剧两版《赵氏孤儿》进行对比,探究经典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0.
元代纪君祥所著《赵氏孤儿》与莎士比亚16世纪所著《哈姆雷特》虽创作于不同国度、不同时期,却都以丰富逼真的人物形象、错综复杂的故事情节、微妙的戏剧矛盾、鲜明故事主线、深刻的悲剧结局和对社会的启示而风靡文坛,流传甚久。从两部悲剧著作中的主人公形象、故事情节与思想倾向、故事结局等方面出发,分析其相似与差异,反映东西方戏剧中悲剧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11.
《历史学习》2010,(4):32-32
伏尔泰(1694-1778年)法国18世纪启蒙时代的巨匠和旗手。他强调人的生而平等的自由权利,反对君主专制,抨击天主教会,并与天主教会和专制王权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他曾两次被投入巴士底狱,1726年驱逐出境,大半生在国外过着流亡生活。  相似文献   

12.
复仇是古今中外文学的一个恒常主题,广泛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中,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各自所代表的文学、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其中《基督山伯爵》和《赵氏孤儿》是中西方表现复仇主题的经典作品。两部作品都是写复仇故事,但二者在复仇动因、复仇者心理及性格等方面所表现的复仇主题存在很多差异,二者在复仇主题方面的差异与各自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民族文化等方面的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赵氏孤儿》与歌舞伎《忠臣藏》同为中日传统复仇悲剧的经典作品,可两部戏剧中复仇执行者的动机却相差悬殊。本文即以此为切入点,拟通过平行比较的方式,分析中日传统伦理观念的差异及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14.
电视剧《赵氏孤儿案》故事情节悲壮、强烈,矛盾冲突尖锐、复杂,人物形象鲜明、崇高,剧中呈现出了程婴、赵朔、韩厥、公孙杵臼等一系列鲜明的人物形象,尽管他们身份不同,地位各异,但忠义仁善、侠肝义胆、自我牺牲、忍辱负重、舍生取义的精神令人感动,他们一个个视死如归、大义凛然、不屈不挠。"忠义"是这部电视剧的灵魂,是情节设置的基石,是人物塑造的根本,是全剧精神旨向的精髓,是打动观众的魅力所在。剧中程婴的形象就集中体现了坚守忠义、舍生取义、勇于牺牲的文化价值和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5.
《法兰西内战》深刻总结了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教训,进一步揭示了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成为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法兰西内战》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元杂剧《赵氏孤儿》是一部充满悲剧性艺术魅力的作品,包含情节设置的艺术魅力和悲剧魅力之亲情永恒,以及在悲剧中表现出崇高的人格艺术魅力,并且剧中隐含着阳刚之美与正义之美。在这样的悲剧中,人们信奉的忠、孝、仁、义等人格仍然魅力四射,从而呈现出中国式悲剧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自17世纪到20世纪中期世界文学史有三次大的中国潮:17-18世纪的中国戏剧《赵氏孤儿》与《图兰朵》、20世纪初中期的中国古典诗歌与中国"禅宗诗流"进入欧美,在文学接受与改编创作等多种维度产生巨大影响。这是欧美文学的一次重要转型,从中可以看出东方文学在世界文学进程中的思想与艺术贡献,正是在这种文学交流中,才真正实践了歌德与马克思所提倡的"世界文学"观念。作者从辩证理性层次进行阐释,认为东西方文学的互相融合是世界文学新阶段的主体标志。  相似文献   

18.
一个复仇题材的作品应怎样表现才能具有人文及美学价值?这是复仇类题材创作的基本问题。它十分考验一个艺术家的美学修养及人文素质。在陈凯歌导演的《赵氏孤儿》中,庄姬的临终托孤之言象征该片虽已升到美学之堂,但整个影片的表现却最终没有进入美学之室、抵达一种人文精神的灵境,这是非常令人可惜的。  相似文献   

19.
2003年的话剧舞台上同时上演了两个版本的《赵氏孤儿》,其导演分别是北京人艺的林兆华和中国国家话剧院的田沁鑫。两个版本《赵氏孤儿》的主要情节,基本上都取材于元代纪君祥的杂剧《赵氏孤儿》。在个别的细节上,田沁鑫版更多借用《左传》中的部分细节,而林兆华的版本则更多挪用了《史记》中的故事。这两个不同版本的话剧在处理传统题材时,出现了许多值得关注的现象,不同的创作思路和舞台表现也值得业界去剖析。  相似文献   

20.
老师布置写一篇关于爱情的作文。要求:1.语言简洁;2.故事必须以悲剧结尾;5.不限字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