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冯梦龙的“三言”是一部受因果报应思想十分明显的作品。其中涉及这种思想的作品,大约占其总篇的三分之一。这种因果报应的思想,历来多受人之诟病,不被人们所认可。对于这些劝善惩恶的作品,我们不能仅仅看到它的因果报应的外在形式,更要看到它的善恶观念。这种善恶观念实际上就是一种伦理道德观念。从“三言”中的果报小说所表现的伦理观念来看,其主要倾向应该是进步的。  相似文献   

2.
《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是举足轻重的,是文言小说的高峰,更是中国志怪文学的集大成之作,它包含许多传统文化思想。中国古代文人的文学创作深受儒释道思想的影响,聊斋更是兼具各种文化心理,很难全部都把握到位。本文仅仅探讨该作品中"因果报应"思想的体现,这一思想受儒释道诸家的共同推崇。《聊斋》无时无刻都透露着因果报应的必然性,篇幅最多的莫过于对因果报应的故事和描述。本文简要分析蒲松龄这一观念形成的渊源和具体作品中的体现,从而进一步分析他在《聊斋》中大量描述"因果报应、生死轮回"这样的思想的创作意图及其广泛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美国后现代派作家托马斯.品钦《葡萄园》中潜藏着一种秩序,一种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新的伦理基调。通过对因果报应在西方的接受、因果报应在小说中的表征和因果报应在后现代社会的意义三方面的探讨可以看出作者重塑伦理基调的社会氛围和理论支撑,从而判定佛教基本理论之一的因果报应思想是作者在西方传统伦理遭受重创的时刻重塑社会道德的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4.
壮族师公教是在传统越巫信仰基础上吸收儒、道、佛、傩等外来宗教发展而成的民间宗教。儒家文化在壮族地区的传播大约有两千年之久。在这两千年的接触、交流与碰撞中,壮族师公教吸收与借鉴了大量的儒家文化来充实和丰富自己。壮族师公教中的儒家文化集中表现于壮族师公教经书之中。大致说来,师经中的儒家文化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孝观念、婚姻观念、仁观念、天命观念和忠观念。师经中的儒家文化在壮族社会生活中既有积极的作用,又有消极的作用,对壮族的历史与现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和作品结构等方面的分析,认为《金瓶梅》所表现的众多思想内容中,因果报应观念应是主题思想,是张目之纲  相似文献   

6.
因果报应是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一个母题。因果报应观念渗透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发展及特质 ,在操作层面上具功能性意义 ,而尤其影响到叙事结构的民族特色。对因果报应观念的文本分析 ,不应局限于宗教角度 ,而应取历史的发展的角度。  相似文献   

7.
“三言”申有许多作品涉及释道,该文认为某些鬼神崇拜、因果报应思想属于中国传统的封建迷信思想范畴,而非宗教观念从释道主题作品入手,分析其僧道形象和故事情节,可看出冯梦龙对释道的不同态度,并试从其个人经历、思想体系中寻找原因。  相似文献   

8.
略论中国古代小说、戏曲中的因果报应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果报应是中国古代小说,戏曲的一个母题,因果报应观念渗透并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叙事作品的发展及特质,在操作层面上具功能性意义,而尤其影响到叙事结构的民族特色,对因果报应观念的本分析,不应局限于宗教角度,而应取历史的发展的角度。  相似文献   

9.
通过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的诚信观念与儒学的价值观、新型的道德观、侠伦理以及因果报应思想等的联系,对近十年来学术界在明代白话短篇小说中诚信观念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并提出了四个命题以作为对近十年来此领域研究的补充及今后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明清艳情小说中的因果报应观念,是情节结构中的重要因素,是由欲的极度张扬到曲终奏雅的"空"之间必不可少的转换环节。将为大众普遍接受的因果报应观念引入艳情小说,是为了强调艳情小说的劝惩意义,从而为艳情小说在大众文化中赢得一席之地。然而正是小说中的"以淫报淫"观念,以及分辨情欲的二元标准,暴露了以男性为中心的性别伦理的荒诞之处。男性纵欲的果报由女性承担,已从根本上背离了倡导众生平等的佛教观念和因果报应的主旨。明清艳情小说中的这种双重因果观念,是男权中心主义集中的、直露的表现,因而具有重要的文化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佛教因果思想包含了因果不虚、因果可转及因果性空多个层面,它强调因果乃自然法则,与一般宗教的因果说在施报主体、承受方式、终极目标等方面完全不同。佛教因果思想的公平、自由和道德性原则具有深刻的哲理依据和特殊价值,对现代人安顿生命、谐和社会、改造环境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唱本和科书是桂中壮族民间师公教的精神核心,是其宗教信仰的集中体现,也是壮族民间师公教观念的概括展示。这些唱本和科书大体可分为师唱本、圣唱本、杂唱本和科仪本四大类。从表现上看,它们上及释迦老庄,中述佛陀神仙,下达众生符Lu,其佛理仙论、菩萨神仙系统、佛法道术、斋醮科仪、宗派源流等,纷繁复杂,宛如一个臃肿的混血儿,但庞杂中也还是可以追寻其如下基本信条和教义:(一)善恶因果报应说;(二)天庭地府与仙境说;(三)人生皆苦易罪说;(四)重孝说;(五)多神崇拜,万物为神鬼主宰说。  相似文献   

13.
伍家沟民间故事反映的民众的宗教文化心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水流域伍家沟村是著名的中国汉民族南方民歌村。伍家沟村的民间故事多数与宗教相关,反映了下层民众的原始宗教、佛教道教文化心理.反映了下层民众的万物有曼、鬼魂崇拜、巫术崇拜、神仙崇拜、法术信仰、因果报应、轮回转世等观念,以及下层民众拜神佛的实用心态,求回报的实用主义心理。  相似文献   

14.
泰国小说《四朝代》通过对帕洛伊子女命运的设计,集中体现了克立·巴莫以忠孝为核心因缘的佛教业报思想。在克立.巴莫笔下,帕洛伊四个子女的命运各不相同。长子奥恩军人生涯坎坷,后出家为僧;次子达岸自幼出国接受西方教育,归国后参加革命,有一次失败的婚姻;三儿子奥德客死异乡;女儿芭佩婚姻生活不睦。这四种命运都是作者业报思想的反映,忠于王室、孝敬父母的人,其命运结局必定是好的,反之则是不尽如意。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少数民族的宗教以民间信仰为主,作为瑶族一个支系的布努瑶族,同样如此。他们的民间信仰以密洛陀信仰为主体,同时信仰"万物有灵"的多神崇拜和祖先崇拜。由于受壮族汉族的长期影响,人们在布努瑶的宗教仪式和宗教典籍中发现道教和佛教的影子。随着社会发展的深入,与其他民族沟通融合的加强,布努瑶的各个方面都有了新的发展和变化,这些新发展和变化对其信仰的民间宗教同样产生了影响,使其更能适应现代人精神生活所需,同时有利于该地区的社会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16.
《宣室志》是唐代小说家张读的代表作,记写了大量关于神仙鬼怪妖狐的故事。不少故事与佛教相关,主要有宣扬佛教报应观、表现佛教神通和反映唐代佛教兴衰等。《宣室志》的这种佛教痕迹,主要原因:一是作者对自魏晋以来佛教影响中土小说创作传统的继承,二是深受唐懿宗尊佛的时代影响,三是受"小说世家"的家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师公教是壮族极具特色的民间宗教信仰,打蘸仪式有其内部的运行机制,它有一系列独特的文化现象,是壮族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对宣扬社会道德规范,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的凝聚力有重要功能。因遵循仪式元素链运行规则,它的传承发展在当地尚有旺盛的生命力,但需要防患于未然,采取措施积极引导。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阴阳"思想十分丰富,渗透到伦理学、养生学、宗教学等方方面面。到了清朝中后期,中国的封建社会整体走向衰落。为了提高"阴阳"思想在道教发展中的作用,推动道教的传播,全真教龙门派十一代传人刘一明从"阴阳"的含义、与"道"的关系等方面对"阴阳"思想作了细致的解读,不但使"阴阳"思想更体现出社会性的特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道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滇越瑶族崇信"万物有灵",并道教经义和佛教教规为核心,又结合本民族原始宗教及伦理道德,发展成具有个性名称和用途十分繁杂的瑶族宗教经籍。度戒是瑶族男子的成年礼,既是瑶族男子度戒入教仪式,又是其宗教以沿袭的传承形式,是瑶族社会生活中的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重要内容。滇越瑶族宗教活动,受道教和佛教的影响,除崇奉的神祗大体相同外,使用的法器与道教无甚差别,对滇越瑶族宗教的教义和活动调查研究,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发扬光大滇越瑶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