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法学方法论还是法律方法论,是一个有争议的法理学问题。对于持法学方法论立场的学者而言,其所欲强调的,是方法论对于法律是什么所具有的本体论意义。在这方面,德国著名法学家拉伦茨在其名著《法学方法论》中的有关论述,值得我们学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对法学方法论的界定出发,通过对法学方法论的研究规状、重要意义及其实践性的描述,充分展现了法学方法论逐渐走向显学的历程。  相似文献   

3.
略论法学研究范式的历史类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库恩的“范式”为基础,对法学思想史中的自然法学、分析———实证法学、社会学法学等重要法学流派进行了范式类型划分,总结出历史唯物主义法学研究范式和历史唯心主义法学研究范式、应然型法学研究范式和实然型法学研究范式、概念法学研究范式和经验法学研究范式、建构论法学研究范式和进化论法学研究范式等几个对应性范式,条分缕析,不仅提供了新颖的法理学研究视角,而且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律漏洞影响司法实践,必须要对其进行适当的补充。马克思主义法学深刻地分析了社会现象,科学地阐述了法的本质以及发展规律,使法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研究马克思主义法学方法论对于社会主义中国的法学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对弥补法律漏洞有着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法学方法论上,理论界一直存在着一元与多元之争。这个争论不仅涉及到许多法学理论的形成,也深深的影响到法学实践的进行。因此,有必要对这一问题进行一点探讨:在给定的法学方法论的概念下,通过分析一元论与多元论的哲学根源和文化背景,展示出两者的本质区别,进而比较两者的优劣和利弊,最终得出法学方法论应该多元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孟庆涛 《考试周刊》2012,(8):161-162
中国法学教育面临着两种指责:一是大学人文精神的失落。一是法律教育与法律实践的脱节。大学精神的培育,只有回归古典才有可能。因此,重拾失落的人文精神,必须重温古典。同时,必须创立独立的“应用法学”学科,以回应社会的法律实践要求。这就特别强调法律方法论。达到依据现存法律规范,合乎正义地解决社会法律纠纷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种族批判法学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从批判法律研究运动中分离出来的一股新的法学思潮。种族批判法学的后现代性主要体现在其法律实体观和法学方法论两个方面。具体说来,体现在种族批判法学概念的多元性、种族批判法学对法律中立性的质疑以及种族批判法学的方法论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法学具备极其鲜明的特征。它既是一套系统的法律学说,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法学方法论。这种集法学实体理论与法学方法论为一体的表述方式为马克思主义法学所特有。作为一种外来法律学说,马克思主义法学在中国的传播历史经历了初期与发展期两个阶段。在构建现代法治国家的语境下,马克思主义法学基于其特性仍然可以发挥巨大的指导性作用。若要实现马克思主义法学与中国法治建设实践相结合,则需紧握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理论精髓,坚定不移地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领悟马克思主义法学的核心精神,实现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一体化建设;践行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历史使命,推进依宪治国步伐,建构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对传统法学方法论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历史和现实等种种原因,传统法学方法论不仅存在技术上的缺陷,而且存在哲学基础上的整体偏差。更新传统法学方法论已成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的法学教育,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高职院校法律类专业的调整,对高职的法学教育提出了特别的要求。因此,必须对高职的法学教育目的、原则和教学方法等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适应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大学生犯罪有明显增长趋势 ,而且犯罪类型向多样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学生法律素质低下、法制观念淡薄是大学生犯罪最直接的原因。预防大学生犯罪教育是关键。“法律基础”课是一门针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法制教育的思想品德课。为有效预防大学生犯罪 ,高校应该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 ,对“法律基础”课进行必要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得”字句补语的语义指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补语的语义指向有“指向V1的主事”(包括指向施事、系事、准施事),“指向V1主事的一部分”(包括指向施事的一部分、系事的一部分),“指向VI的客事”(包括指向受事、成事、使事、准受事)、“指向V1客事的一部分”(包括指向受事的一部分、使事的一部分),“指向V1”、“指向第三者”、“指向处所和工具”等几种类型。补语有双重的语义指向和两个指向对象语义重合的情形。  相似文献   

13.
审视探索社会形态有待于相应的科学方法论为指导,马克思主义不啻为我们提供了唯物史观,尚应把其中的一些原理置于研究社会形态的方法论之角度来认识。这里疏解其主要方法论是:尽管社会形态错综复杂、充满矛盾,但毕竟是有自身规律的统一过程,故将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视为自然历史过程是研究它自身的首先的方法论原则;具体的、历史的分析方法是研究社会某现象或某形态的基本方法论原则;整体性、有序性、动态性等系统论原则是研究社会形态的整体性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4.
建构对象理论体系的逻辑分析起点是对象复杂整体中的"细胞"或"细胞形态",这是理论界长期以来的一个传统提法.冯契在其写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的<逻辑思维的辩证法>一书中曾用"弄清一个领域里原始的基本关系"的提法来代替这一传统提法,这不仅是有充分理论根据的,也是符合现代科学发展的客观进程及其对方法论的需要的,是对辩证逻辑方法论原理所作出的一个新概括和新贡献.  相似文献   

15.
刑法306条第1款规定的“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妨害证据罪”的设置受到了法学界的广泛批评。有必要对该罪名存在的一些缺陷进行客观分析,并从立法完善与司法适用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意见。  相似文献   

16.
从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探讨法律社会化的内在机制。以发生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法律意识的形成与发生认识论存在认知同构和形成机制一致性,指出法律社会化是个体经历对法律的同化和顺应达到平衡的一种状态,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促进法律社会化提供可供参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央视法制与社会频道的《大家看法》栏目,以对社会热点、焦点话题的敏锐捕捉,互动式的新闻,吸引了大批观众。在网络媒体发达的今天,《大家看法》的互动性和权威性将平民视点与权威话语融合,搭建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法制观念在《大家看法》里得到贯彻,且将重心放于事件背后的深刻社会原因,发挥媒体道德监督、舆论指向的作用,将法治建设与发展和谐社会相统一。  相似文献   

18.
通过增加宗教的社会性和法律的神圣性因素,伯尔曼把法律与宗教联结起来。法律与宗教在欧洲的结合,不仅有着现实的、研究方法的原因,还有着更深的历史、文化基础。西方社会的法律与宗教在制度上相互影响,在观念上相互依赖——因为它们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我国亦应以理性为指导,结合本国国情,重新界定法律信仰的内涵。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者内心深处对法律制度、法律精神应有的一种理性的法律情感,其最终的目标在于创制良好的法律制度并保证其实现。  相似文献   

19.
我国教育法典应属于体系型法典,并采用“不完全法典化进路”,即仅实现重要法律关系的法典化,同时允许调整相对次要法律关系的单行法并行存在。国际上,美国采用汇编式模式,俄罗斯采用完全法典化模式,日本采用“总则+单行法”模式,唯有法国的不完全法典化模式在我国具备切实的现实依据。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来看,“不完全法典化进路”在我国都更具可操作性,更符合我国的立法传统。我国教育法典宜采用《教育基本法典》作为名称;依据现实性、体系性、全面性标准对既有立法进行系统归纳,展开立法填补;在总分结构的基础上,其规制范围包括从学前教育到终身教育的不同教育阶段,以及学位、教师、考试、学校等教育主体或现象。  相似文献   

20.
"05方案"后,高职院校法律基础课教学一直面临着"法律知识"与"法治思维或法治观念"何者优先的问题。全面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高校思政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的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的出台以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定位的明确,为这一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论模式,构建法律知识与法律素养共同体的新模式。从高职学生的主要法律身份角度来讲法律,是践行这一新模式的有益探索。为此,高职院校亟需整合教材内容以完善法律知识体系,提升教学水平以保障知识的科学性与教育的针对性,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