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太常 《传媒》2002,(11):28-29
关于“基本真实” 在新闻报道中,人们或有关部门评价一件新闻作品时,常常使用“基本真实”或“基本属实”这两个用语。“基本真实”与“基本属实”其实是一个意思。 那么什么是新闻的“基本真实”呢? 首先,要弄清“基本”一词的概念。《现代汉语词典》对基本一词的解释有4条,即;①根本;②根本  相似文献   

2.
本文拟结合烈士纪念馆建馆三十六年来的陈列工作实践。谈一下个人对陈列设计中几个关系问题的体会和认识。正确处理烈士纪念馆陈列设计中的几个基本关系(一)纪念和悼念纪念和悼念,都具有怀念的意思。但前  相似文献   

3.
《人民日报》7月7日发表的《以史为鉴——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社论中,用了“荦荦大端”这句成语。有读者问:这句成语作何解释,为什么有的报纸刊作“荣荣大端”?荦,音 luò(洛)。《现代汉语词典》对“荦荦”的解释是:“明显的要点或是主要的项目”。  相似文献   

4.
《人民日报》7月7日发表的《以史为鉴——纪念“七七”事变五十周年》社论中,用了“荦荦大端”这句成语。有读者问:这句成语作何解释,为什么有的报纸刊作“荣荣大端”? 荦,音luò(洛)。《现代汉语词典》对“荦荦”的解释是:“明显的要点或主要的项目”。《史记·天官书》:“此其荦荦大者,若至委曲小变,不可胜道。”新华社在播发这篇社论时,把“荦荦大端”错成“荣荣大端”,因此,有的报纸在转发时也跟着错了。“荦”与“荣”,无论形、音、义都是  相似文献   

5.
“反应”与“反映”,都是动词,读音也一样。但词义不同,用法也不同,不能混用。据《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反应”一词,除了物质受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外,我们常用的是“事情所引起的意见、态度或行动”。如“妊娠反应”、“化学反应”、“他的演说得到的反应很好”等。“反映”一词,有两层含义:一是反  相似文献   

6.
《现代汉语词典》在解释“进行”条的含义后,接着提醒大家注意:“进行”总是用于持续性的和正式、严肃的行为;短暂性的和日常生活中的行为不用“进行”。例如,不说“进行午睡”,“进行叫喊”。可是,目前报刊上滥用“进行”的例子不胜枚举。A.完全可不用的偏要用。例如:①“局处两级领导班子和机关部门,都要逐条进行对照检查。”②“他们将零件拆下来进行修理。”③“他们将油管一根一根地进行试压,直到检验合  相似文献   

7.
“福气”问题易家炎“痔疮患者,好—福气!”这是荣昌制药的一句电视广告词。虽然画面上的那位先生,说得很投入,但我总觉得味道不对劲,竟然渐渐衍生出反感来。一个人得了痔疮,无论从什么角度看,都不会是什么福气,有的只是晦气或霉气。据词典解释,“福气”是指享受...  相似文献   

8.
人们在阅读书报杂志时,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文中所用的某些词语,意义含混晦涩,没有词典上所列的那种规范而确定的释义;这种词的意义,只有使用者自己理解,而别人却很难理解或根本不能理解:用于句中,往往造成表意上或语法上的错误。这种弊病可称为词火含混费解。例如: ①她想到这里,心花浓剧地开放,好像这条绒线已经拴住了她的心。(书) ②在天安门西侧路南,他们头一次用串红栽摆的“美化首都”巨型花坛,艳丽壮观。(《北京日报》1985.9.22第一  相似文献   

9.
《现代汉语词典》明确地说明了这两个词的用法, 以致:用于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的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以至:①连词,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②用在下半句的开头,表示由于前中句话所说的动作、情况的程度很深而形成的结果,也说“以至于”。有的同志不注意这两个词在用法上的细微差异,以致造成用词不当的语病: (1) “他这一习惯,非同小可,国家的几个万、几个亿,以致于党在人民中的威信都被“习惯”掉了。”  相似文献   

10.
在从事科技图书编辑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一些似是而非、似非而是的字词用法,其中有些字词用法从字典里也找不到依据,常常令编辑左右为难。笔者在此参照《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对几组常用且容易混淆的字词略作罗列与分析,供大家参考。1.气和汽“气”:①气体(注:引自《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文中只选列相关的义项,下同)。“汽”:①液体或某些固体受热而变成的气体;②特指水蒸气。由于这两字含义有交叉,特别容易用错,典型问题如:汽缸与气缸“汽缸”正确,这里取“汽”的第一种释义,因为汽缸中的气体为液体受热而变…  相似文献   

11.
“图文并茂”不等于“图文并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图文并茂”与“图文并重”虽只一字之差,其内涵却大不相同。“图文并茂”,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图画和文字都很丰富精美的意思;按照1999年版《辞海》的解释是图与文都“美盛”的意思。这两种解释可以用美丽、丰盛来概括,即有图片,有文字,形式美观,丰富多彩。“图文并重”一词目前尚未见到收入词典,但“并重”两字,《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不分等次,同等看待(2000年版改为“同等重视”)的意思。据此,“图文并重”可以解释为图片、文字不分等次,同等看待、同等重视。“美丽、丰盛”与“不分等次,同等看待、…  相似文献   

12.
变味的幽默     
郑直 《今传媒》2003,(2):31
《现代汉语词典》对“幽默”一词的解释是:“有趣或可笑而意味深长的”。但读了《喜剧世界》2002年第12期“幽默台历”专栏刊登的《王朔VS金庸》一文,给人的印象是既不“有趣”,也不“可笑”,一丝极不舒服的沉重感反而袭上了心头。  相似文献   

13.
龙圣武 《大观周刊》2011,(10):160-160
唯物主义者的可贵,当在承认现实,进而承认人是这现实的物质元素。先生八十年前为生命写下的文字,表达他对生命的悲悯和礼敬,这情怀超越时空,成为生命历史的依托。此文从先生的两“记念”(《记念刘和珍君》和《为了忘却的记念》)等文(以高中语文教材所录鲁迅作品为主)浅析其生命关怀。  相似文献   

14.
关于图书批评———摘自中国文化报1996年6月5日伍杰侯样祥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对“批评”两字是这样解释的:“提出优点和缺点”或“专门对缺点和错误提出意见”。但在日常生活中,正常的批评似乎总是难以行得通。其实,批评别人和被人批评都是件大有裨益的好事...  相似文献   

15.
马计全同志的《<郁达夫诗词抄>失误小议》一文(刊《出版工作》1985年第七期),指出这本书“有不少失误之处”,并且举了三个例子: ①《过徐州》一首“独依车窗看古垒”句中的“依”字,为“倚”字之误; ②《杂感八首》“半生浮沉伴蠹鱼”句中的“生”字,当为“世”字之误; ③《刘院长招饮……》一首“柳荫闲系瓜皮艇”句中的“荫”字,当为“阴”字之误。在我看来,例①中“依”、“倚”可肯定为同音相讹,②③两例恐怕不能算是“失误”,相反,例③倒是马文的失误了。据我所知,《郁达夫诗词抄》由周艾文、于听(于听为郁达夫的长子郁天民的笔名)两同志编订。两人的稿子各有所本,出版  相似文献   

16.
“中盘”是台湾商业界对一般规模的经销商的俗称。台湾无人编辑出版现代汉语词典,更没有人编辑出版俗语词典,要从词典上找到“中盘”的解释是不可能的。最初仅用于五金、杂货、花纱布等行业,后来也进入了出版界。五六十年代,台北有一条街全是中盘商。经销商有大小之分,大经销商称为“大盘”,小经销商称为“小盘”。一家经销商承担一家出版社全部图书的经销工作,称为总经销。有能力承担大出版社或多家出版社总经销工作的经销商即为“大盘”。《中小型  相似文献   

17.
1998年8月7日《城市金融报》第二版王振忠同志的发言摘要中有这样一句: “对不文明的客户,要豁达大度,不斤斤计较,即使有理也应委屈求全,客户走时要与之告别。” 该句“委屈求全”一词中的“屈”是错字,实际应是“委曲求全”。 《现代汉语词典》释:[委曲求全]勉强迁就,以求保全;为顾全大局而暂时忍让。另有[委屈]①  相似文献   

18.
语言文字     
有则关于出租汽车的报道,开头一段说:“许多出租汽车单位设立了监督电话,以便勾通与乘客的联系,监督本身的服务质量。”这里的“勾通”应作“沟通”。 “勾”最初的字形为两手执一弯曲的钩,钩上有一贝状物。有人推测这是与“贝”打交道的商人的一种游戏。后两手省略,贝状物也简化为“口”,成为“句”字。古代只有“句”,后来才演化为“勾”。至今,“句”字仍可两读,既可读jǜ,也可读gōu。以“句”为声符的形声字也不例外,如驹、拘读jǜ,佝、狗则读gou。 弯曲如钩的东西可钩物,“勾”因此可作动词,但组成的词常含贬义,如勾搭、勾结、勾引,等等。“勾通”也是其中之一。所谓“勾通”,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指暗中勾结、串通,用于上文“勾通与乘客的联系,显然是违背作者的本意的。“勾”中的“厶”是私字的本字,为了加深“勾”字组成的词常含贬义的印象,我们不妨作这样的理解:勾者,钩取私利也。  相似文献   

19.
“电子书”一词是随着电子出版的发展而出现的,其英文表达为ElectronicBook;它的定义目前可以解释为:任何可通过计算机、电视机及掌上阅读器阅读以获取信息的电子媒介。在美国1982年出版的《出版词典》上已有对“电子出版”的解释,但尚未收入“电子书”这一词条。电子书投入商业生产大规模进入市场仅仅是近几年的事。目前国外已出现或将出现的与传统印刷版书竞争的电子书主要有三类:  相似文献   

20.
审阅稿件,不时遇到作者引用鲁迅《自嘲》中的两句著名诗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于这两句诗的大意,大家都能理解;但具体到这两句诗的字句应该怎样解释,是值得考虑的。一般来说,人们对后一句的理解不会产生歧义,因为它很具体;这里关键在于对前一句中的“千夫”二字的解释。长期以来,无论在口头上或报刊上,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一句的解释,已形成了一种固定的说法:“‘千夫’在这里就是说敌人,对于无论什么凶恶的敌人我们决不屈服。”(引自《在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