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解决应用类问题时,首先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即将实际问题经过抽象概括,利用数学知识决策相应的数学模型.再利用数学知识对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得出结论。然后再把解得的数学结论返回到实际问题中.下面结合近几年来的中考试题分类予以说明:  相似文献   

2.
解答应用题首先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  相似文献   

3.
解数学应用题,就是把实际问题先抽象成数学问题,然后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再利用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数学结论,最后把数学结论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的过程。而阅读题材、理解题意是解决数学应用题的关键,它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背景问题的数学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根据新课程理念,初中数学教学不仅是要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应用问题的关键,是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再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最后把解得的数学结论返回到实际问题中.本文结合近年来的部分中考试题,对如何建立应用题的数学模型进行归类解析.  相似文献   

5.
在近几年的中考应用题中,涌现出一类紧贴生活实际,旨在考查学生灵活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构建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试题.解这类应用题往往需要学生在陌生的情景中去理解和分析给出的有关问题,并舍去与数学无关的因素,通过抽象转化成相应的数学问题求解.其基本思路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高考数学试题稳步地加大了考查应用题的力度,突出了未来数学教育的核心──“问题解决”。 但很多学生解应用题时往往束手无策,审题不清,对量与量的关系无法理解,因此很难进行“问题情景的数学化”。 解应用题,首先要在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再利用数学知识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研究,得到数学结论,然后把数学结论返回到实际问题中去。 学生解应用题的障碍主要有两点:一是如何准确理解题意,二是正确建立与之相应的数学模型。下面就从这两个方面谈谈…  相似文献   

7.
数学应用问题,是对学生数学化能力考查的主要形式,现已成为高考命题的热点.解应用问题,首先通过阅读材料理解题意,然后分析、联想、抽象、概括,转化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再利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求解数学模型而得到数学结论,最后将数学结论还原成实际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8.
张小东 《家长》2023,(16):107-109
<正>数学知识的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对小学生而言理解数学知识具有一定难度。为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概念和数字的运算方式,教师可在授课中引入生活化元素,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探究数学问题,将数学运算从复杂抽象的数字规律转变为生活经验,为学生理解数学模型、掌握数学规律提供便利条件,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问题相互融合,能让学生利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让数学知识服务生活,使学生深入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为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养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数学课程标准》中对学生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作了明确的要求 :学习数学知识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 ,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在数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 ,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一、让学生经历新知呈现的过程在小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数学内容放在真实有趣的情境里 ,引导学生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把生活原型转化为数学模型 ,让学生…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际应用问题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信息,另一方面,能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含有数学信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新课标要求: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实际应用问题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从实际问题中发现数学信息,另一方面,能创造性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含有数学信息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汤浩 《中学理科》2005,(9):20-20,75
“数学生活化”是新一轮数学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理念,它强调“数学教育不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成数学问题,通过求解,验证,从而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称为数学建模.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标准重视培养同学们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近年来各地中考试题中频频出现具有时代气息的应用题.通过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再运用数学知识加以解决,使同学们进一步理解数学的应用价值.现就二次函数的应用性问题,精选两例解析如下,供同学们参考.  相似文献   

14.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和已有的知识中引导其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使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的同  相似文献   

15.
胡艳玲 《小学生》2013,(3):41-41
数学建模,就是要把现实生活中具体实体内所包含的数学知识、数学规律抽象出来,构成数学模型,根据数学规律进行推理求解,得出数学上的结论,返回解释验证,以求得实际问题的合理解决。简而言之,就是将一类数学问题概括成一种模型来学习,以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在小学阶段,数学模型的表现形式为一系列的概念、算法、关系、定律、公式等,可以说,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一系列数学模型的理解、把握  相似文献   

16.
翟向阳 《考试周刊》2010,(22):10-11
对抽象数学概念的教学,教师要关注概念的实际背景与形成过程,应结合具体的数学内容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展开.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与应用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让学生亲身经历,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学生在对数学知识理解的同时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这是数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要求。让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建立一定的数学模型,通过建模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通过数学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关注生活中数学模型的建立与应用,通过综合的探究性学习,科学合理地应用数学模型。本文主要分析了数学建模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与渗透。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理念下中学数学教学开设了综合实践课。其反映在课程上能使学生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解决问题,包括解决在相关学科、生产、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阅读、理解对问题进行陈述的材料;能够对所提供的信息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和分类,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9.
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倡导教师应引导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或应用"这一重要的数学活动过程。数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的关键在于建立合适的数学模型。利用一些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出数学模型,再将高度抽象的数学模型和数学概念还原并应用,可以使学生更有亲切  相似文献   

20.
<正>最新修订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将高中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归纳为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数学运算、直观想象、数据分析六个方面。其中数学建模是对现实问题进行数学抽象,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用数学知识与方法构建模型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建模核心素养的形成过程中,学生能够感悟数学与现实之间的关联,学会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积累数学实践的经验;加深了对数学内容的理解;提升应用能力,增强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