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内容与教材简析 本节教学内容为连乘应用题(教材第99页例1),第1课时,新授课。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汁算的文字题和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为以后学习简便算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
本节教学内容为连乘应用题(教材第99页例1),第1课时,新授课。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乘法应用题,列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文字题和应用题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应使学生掌握连乘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学会用两种方法解答,同时为以后学习简便算法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3.
归总应用题是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五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单元的应用题包括连乘和连除的两步应用题,归一和归总的两步应用题。本节课教学的归总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的最后一道例题,到这里两步应用题的教学已基本结束,要使学生达到一般的两步应用题都能解答,教好归总应用题有着重要的意义:为学生以后学习三步应用题和反比例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有利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自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答回用题的能力和初步老养学生育联系、面变化地思害问题的能力。为此,我确定不芍课的教学目标是:(l)…  相似文献   

4.
“说课”──我教反比例应用题吴忠市利通一小常淑萍一、教材反比例应用题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简易方程、反比例的意义及正比例应用题解答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进行的,学好本节课内容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学习稍复杂的反比例应用题。本节课的教学要求是:在学生理解反比例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 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43页例4。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较复杂的求平均数应用题的基本结构和解题规律,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2.初步培养学生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分析题中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准备段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求平均数的应用题,相信  相似文献   

6.
学生在学习解答简单分教应用题的过程中形成的相应的认知结构,是学习解答较复杂应用题的基础。要打好这个基础。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相一致的情况下,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教者既要为学生打好这个基础,又要启发诱导学生完成同化过程。孙丽谷老师是比较注意了这两个方面,这节课教案,可供各地老师教学时参考。这节课已被省电教馆录象。  相似文献   

7.
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这一单元包括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两个小节。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都是本单元的数学重点。 行程问题中的相遇问题是本单元应用题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其中的“相遇求路程”问题又是相遇问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理解“相遇问题”的意义,认识这类应用题的结构特征,掌握数量关系,学会分析和解答这类应用题的方法,并会用不同  相似文献   

8.
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变化的方法能促进学生对应用题数量关系的认识,提高解答应用题的正确率与速度,发展学生的思维。但是决不能为了变化而变化,使学生眼花缭乱不得要领。应用题教学中的变化,一般有条件与求同的变化,多问与多解的变化等。前者多用于新授课,后者多用于练习课或复习课。  相似文献   

9.
六年制小学课本第十二册正比例应用题例4、例5。教学目的: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答正比例应用题的方法和步骤,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一题多解和一题多练。  相似文献   

10.
反叙“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四册第六单元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有了解答加、减法简单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教学应使学生了解反叙应用题的结构,掌握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基本方法,进而培养学生认真审题,找...  相似文献   

11.
第五部分应用题应用题可以分为用一步运算解答的和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用一步运算解答的通常叫做简单应用题。用两步或两步以上运算解答的通常叫做复合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又可分为一般应用题和典型应用题。教学中通过解答简单应用题,应该使学生初步了解事物间的数量关系,为解答复合应用题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12.
在复合应用题中,有些应用题可以用特定的方法来解答,这样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为防止学生在解答这类题目时死记类型和死套公式,小学五年制数学教材要求,典型应用题教学还是纳入一般复合应用题教学系统之中,把教学重点仍放在分析和掌握数量关系上。最近我听了南京市御道街小学席老师一节三年级典型应用题教学课,颇受启发,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教学内容:六年制九义教材小学数学第九册应用题例3及练习三十一的第11一17题.教学目的:在已学过的归总应用题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解答三步应用题,使学生掌握解答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4.
小学数学第三册第五单元第3小节例1、例2、例3的教学是两步计算应用题的起步教学,是学生学习两步计算应用题的开始。学生从解答一步计算应用题到解答两步计算应用题不仅是一个量的飞跃,而且也是一个质的飞跃。它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又一个转折点,是解答更复杂应用题的基础与关键。那么,怎样抓好这一起步,帮助学生完成好这一飞跃呢?教学中我体会到应从结构入手去寻找突破口。两步计算应用题由两个连续的简单应用题组成,其中第一个简单应用题的问题就是第二个简单应用题  相似文献   

15.
现行数学教材关于分数应用题这一节中,主要是应用分数的基本性质和分数的意义来确定数量关系列式解答的,而分数除法应用题教学就更是这样.教学中用方程解答,虽然学生易于理解,教师也便于进行教学,但这样就束缚了学生的思维空间,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解答一般应用题往往需要用到题中的每一个条件,但有些应用题却不是这样,常出现多余的条件,在解答题目时是用不到的,这样就使条件与问题之间的关系更加复杂。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适当安排一些有多余条件或开放性的问题”。可见,如何指导学生解答带有多余条件的应用题是值得我们研究探讨的一个问题。一、让学生理解应用题中可能会出现的多余条件,打破以往每个条件都有用的思维定势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佳时机。教师如能抓住这一时机,在例题教学中有意地向应用题中增添多余条件,让学生在解答时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7.
杨辉 《四川教育》2001,(6):32-32
一、质疑引入,练习铺垫。 1.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一起复习了简单应用题,这一 节课我们继续复习应用题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 “复合应用题”复习) 师:根据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需要和老师、同学 一起解决吗?(学生提出问题,这里略)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108页。学生阅读后, 教师抽学生回答:什么是复合应用题?解答应用题的 一般步骤是什么?(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弄清题 意,分析数量,列式计算,检验写答。) 2.基本练习。 师: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下面我们一起来做一些练习。 …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五(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十一)册第54页例4。 教学目的: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与解题规律,学会列方程或算术式解答此类应用题,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法说明: 本节课的教学试图让学生从分析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迁移规律探究用列方程的方法解答形如x×(1+(n/m))=a的应用题,在试探、比较、辨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统一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解题思路。 教学过程: 一、基本训练,做好铺垫。  相似文献   

19.
六年制数学六册第五章第2节“应用题”,要求学生列综合算式解答。由于学生初次接触列综合算式解答应用题,因此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列综合算式的方法指导,尽快使学生掌握列综合算式的方法,以提高解答应用题的能力。一、根据分步算式列综  相似文献   

20.
简单应用题的复习课,不应让学生死记类型和公式,机械地套用公式列式解题。应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训练,使学生建立清晰正确的概念,弄清四则运算的意义,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实现“应用题——文字题——式题”的转化,提高解题能力。下面以一节份总关系应用题复习课为例,谈谈自己的做法。这节课,我安排了三个大的教学步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