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尤利西斯·凯撒》作为莎士比亚的知名历史剧,古往今来常被学界研究和探讨。剧本中所展示的平民受安东尼演讲鼓动而成为暴民的这一转变,也成为了研究文学作品当中"群氓"现象的一个代表。本文旨在运用新历史主义批评方法,以该剧本为例,探讨"群氓"这一历史事件发展过程中的不定因素,是如何在文学创作中呈现出推动历史进程的作用的。  相似文献   

2.
在历史剧《裘力斯·恺撒》中,莎士比亚将罗马平民作为一个整体人物形象进行了深刺的刻画。传统的文学解读只停留在表层文本的阅读上,因而将罗马平民解读为暴民,他们没有坚定的政治立场,不断被不同的政治团体所利用。也显示出巨大的破坏作用。但解构主义的阅读方法能发现文本中的内在矛盾和自我拆解因素.从而挖掘出潜文本中罗马平民作为历史进程决定因素的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3.
莎士比亚借历史剧中的君主形象表明了他的帝王观:君主应有合法的继承权,且德才兼备。为了表达这一观点,莎士比亚在剧本的创作中更改了史实,赋予亨利五世以理想的君主形象。他相信在这样的君主的治理下就能实现国家的统一和富强。  相似文献   

4.
秩序因素是莎士比亚悲剧精神中的一个具有现实关怀意义的重要内涵.莎士比亚关注的悲剧分为心灵秩序和客观秩序两个层次,杰出人物的心灵秩序对客观秩序的治乱有至关重要的意义;而两种秩序的颠覆与重构的代价和过程就形成了悲剧.这种秩序精神就是莎士比亚悲剧内涵的核心.莎士比亚的历史剧,特别是他的"第一个四部曲"就体现了这种悲剧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伟大诗人,林纾和魏易翻译了兰姆《莎士比亚戏剧故事》。后来林纾、陈家麟主要从奎勒-库奇《莎士比亚历史故事集》翻译了4个莎士比亚历史剧,但是《亨利第六遗事》包含了不分行的、文言散文体的戏剧片段的翻译,有较多的汉化文言改写,而且林纾对莎士比亚的了解比现在人们想象的要多得多。  相似文献   

6.
有关莎士比亚历史剧的研究,在西方20世纪之前主要集中体现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典主义时期,以及18世纪早期浪漫派莎评中。国外学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为进行莎士比亚历史剧的比较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7.
《约翰王》应当受到重视.从创作时间上看,它属于莎士比亚的成熟历史剧创作时期创作的作品.该剧具有莎士比亚的成熟历史剧的那些特点:情节生动,主旨深刻,人物性格鲜明,剧中的庶子腓力普形象具有独特的狂欢化色彩.  相似文献   

8.
莎士比亚通过戏剧的创作表现出了他的时代和人文关怀,在他的历史剧创作中他刻画了一系列君王形象,本文利用文本细读和社会批评两种方法分析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篡位君主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理想君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莎士比亚通过戏剧的创作表现出了他的时代和人文关怀,在他的历史剧创作中他刻画了一系列君王形象,本文利用文本细读和社会批评两种方法分析莎士比亚历史剧中的篡位君主形象,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政治理想和对理想君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法兰西民族英雄贞德是世界上最光辉的妇女形象之一,但她在莎士比亚历史剧里却成了一个行为丑恶、荒谬的反面角色。笔者认为这是莎士比亚创作中的“白璧微瑕”,因为这一形象背离历史真实太远。而导致贞德形象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剧作家世界观中民族偏见和英雄史观的局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