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据现代金报消息,“恶搞风”正从网络吹向广州校园。现在学生们最流行的玩法竟是将诗词课文按韵律另行填词,《静夜思》、《春晓》、《望庐山瀑布》等经典的恶搞版本“风行”学生们口中。让家长最担忧的是,“恶搞版”横行之下,正版课文已忘得差不多了。据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家长反映自家的孩子小志(化名)边做作业边口中念念有词,  相似文献   

2.
周振青 《学语文》2000,(3):40-40
今天。我们学习了《理解,应该是双向的》一课,领略了北京四中初三学生与家长的一场精彩辩论。学生主辩的观点是“家长不理解我们,我们希望得到家长的理解”,而我却不这么认为。  相似文献   

3.
《基础教育课程》2007,(5):61-61
点击www.jcjykc.com网站,首页会跳出两个醒目的窗口:“学生心声”和“家长诉说”。这是《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为更多地了解教师、家长和学生的需求,促进家长与教师、学生的有效沟通而特意开辟的窗口。窗口刚一开设,就吸引了不少客人,一周下来,更是有了几位热心的“妈妈”,成了固定的常客。  相似文献   

4.
《大学》、《中庸》、《论语》、《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等等,文中的许多理念孩子们从诵读中便可悟出。如有个孩子问:“妈妈,什么是贪官?”妈妈不知如何回答,孩子便说:“聚敛之臣就是贪官。(四书之首《大学》语句)”还有位家长借同事胶水用,孩子看见了便说:“妈妈,  相似文献   

5.
《教育》2010,(2):17-17
武洁2009年12月29日在《西安日报》撰文:布置“看广告”作业的,究竟是学校还是商家?近日,西安有多所小学发通知要求学生一大早起来看广告,并要家长陪同。(2009年12月22日《西安晚报》)  相似文献   

6.
周润甘 《教育导刊》2006,(11):58-5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们引入“家长教师”助教这一模式。借助“家长教师”这一教育模式,有利家园教育互动,促进亲子关系,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孩子,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提高家长的育儿水平,促进幼儿的发展。下面谈谈我们的一些尝试。(一)根据教育需要,选择合适的“家长助教”一般来园的“家长教师”都是小朋友的父、母或祖辈等。我们发放给家长参与助教的“调查表”,调查的项目有职业、经历、特…  相似文献   

7.
当前,从社会、家长以及国家的角度来看是明确反对体罚学生的。为此国家在《教育法》中明确规定“禁止体罚学生”,还在《教师法》中说明老师体罚学生会给其一系列的处分方式,严重的还要追究其刑事责任。家长往往对老师说:我这个孩子特淘,老师您就狠狠的打!可是老师要是真的打了他的孩子,家长马上就会不依不饶。至于社会上普遍的观念就是孩子再怎么淘就是孩子,再怎么的也不能动手打。  相似文献   

8.
纵观学校教育,不乏这样一种现象.由于师生之间、教师与家长以及家长与学生之间存在很多误解,使教育与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为此,理解教育的倡导者们开发了《教师理解歌》、《学生理解歌》与《家长理解歌》.并坦诚说明这些”歌”虽有其形,未尽其神,只有常诵常改,方可逼真。  相似文献   

9.
《教育》2009,(3):17-17
张鸣2月9日在《东方早报》撰文:2月5日出版的《南方周末》,刊登了一位安徽在校高三学生写的文章《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文章诉说了他在应试阶梯上攀爬的过程中,如何被学校和家长联手挤压的故事。应该说,虽然家长们未必都会像文章里那位父亲那样,动辄对自己的孩子扬言“去死吧”,但类似的故事,在中国每个有学校的角落都在上演着。  相似文献   

10.
曾本宇 《上海教育》2000,(10):16-16
江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我们的学校、教育部门以及党和国家的其他部门,都要注意做工作,把家长希望子女成才的迫切愿望、教师教书育人的心情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素质。”在这里江总书记既保护了家长、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又指出了要在引导上下功夫。学校的功能是什么?当然是教育、培养和引导。“师傅引人门,修行在自身”。它不仅要引导学生,而且要引导全社会。由此可见,学校、教师对社会、家长、学生的引导作用不  相似文献   

11.
一、依“标”据“本”,引导学生享受名著阅读的乐趣 1.用课本做引线,引发学生阅读原著兴趣 首先利用课文抛砖引玉。《语文课程标准》在“阶段目标”“教学建议”“评价建议”以及“课外读物建议”中对名著阅读教学都作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苏教版初中阶段“名著推荐与阅读”要求学生阅读的名著有:《汤姆·索亚历险记》《西游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水浒传》《格列佛游记》《朝花夕拾》等,体裁涉及童话、小说、散文。  相似文献   

12.
我校开设了多项校本课程,其中国学经典教育深受学生、教师和家长欢迎.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脱颖而出,成为众多校本课程的一朵奇葩。学校先后开设了《弟子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经典教学内容。二、三、四年级都首先选学了《弟子规》,目的是用《弟子规》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童蒙养正。  相似文献   

13.
“父,矩也。家长率教者。”《说文解字》描绘了中国文化中“父亲”的形象:不可违背的权威和力量。  相似文献   

14.
声音     
《三字经》的“毒性”有那么大吗 “对于现在有的学校、家长让孩子渎、背《三字经》《弟子规》的做法,我持坚决反对意见。说严重点,我认为这是毒害青少年心灵。”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美学学会会长彭富春向记者介绍本次全国两会上他将提出的建议,他对我国目前国学教育“虚火过旺”的现象提出看法。(据《武汉晚报》报道)  相似文献   

15.
郑俊花 《教育》2013,(8):16-16
杨丽萍在7月25日《新华每日电讯》撰文指出:随着暑假来临,北大、清华等名校迎来了大批游客,其中绝大多数是由学生及家长构成的慕名前来的“励志团”。  相似文献   

16.
拜读了《小学数学教师》2009年第10期周忠飞老师的《对学生“认识人民币”的调查与思考》一文,感受颇深,引起了笔者的进一步思考。周老师提出一年级学生在生活中很少用到人民币。确实,现在孩子们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的机会都被家长包办了(家长生怕孩子乱用钱或者不会用钱);另外,  相似文献   

17.
新闻月评     
《少年儿童研究》2011,(2):59-60
中式“悍母”教育更好? 2011年1月18日《重庆晚报》讯最近,美国《华尔街日报》一篇题为《为什么中国妈妈更胜一筹》的文章引起轰动。文章作者蔡美儿迅速成为英美媒体追逐报道的焦点人物,其在英美媒体和网络掀起的一场中美家长育儿方法差异的大讨论十分热烈。《时代》《纽约时报》等美国主流媒体都参与了这场争论。  相似文献   

18.
四大名著     
中文系彭教授为锻炼学生文字精练的能力.要求用三个字概括四大名著的内容。 第一个学生用“取到了”概括《西游记》。 第二个学生用“家败了”概括《红楼梦》。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6,(5):6-6
2006年第7期《半月谈》的“校园话题”栏目再次围绕“八荣八耻”展开热烈讨论。一位叫马明明的同学来信反映,校园里存在损害他人利益的情况,引起共鸣,不少老师、学生和家长就“损人能利己吗”这一话题各抒己见。  相似文献   

20.
《小星星(作文100分)》2010,(10):F0002-F0002
嘘,今天可是个特殊的日子,《小星星》30岁生日了!一些忠实的“小粉丝”和家长可是很早就赶过来给《小星星》过生日了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