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推铅球动作系统的生物力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运用运动生物力学等基础理论,对推铅球技术的连续图片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激发肌肉潜能,加速动作节奏,以适宜的角度、合理的高度和最快的出手初速度投掷铅球的规范动作标准。  相似文献   

2.
旋转推铅球技术对力量的要求相对小于背向滑步推铅球,采用旋转推铅球技术可弥补我国运动员身高、体重、力量等方面的不足,我们应全面地认识旋转推铅球技术。  相似文献   

3.
张榴红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动作的速度节奏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女子铅球运动员张榴红为研究对象 ,运用生物力学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张榴红推铅球技术的速度节奏进行分析研究。结论 :在滑步阶段 ,张榴红左腿摆动最高速度基本上出现在右腿积极蹬伸的阶段 ,但存在着摆动腿垂直分速较大 ,重心腾起角度大 ,降低了人体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 ;在过渡步阶段 ,张榴红由于右腿的迅速退让能力和由退让迅速转为克制的能力较弱 ,单支撑时间过长 ,重心速度和铅球速度均呈下降趋势 ;在最后用力阶段 ,张榴红主要用力点较为突出 ,加速效果较显著。  相似文献   

4.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推铅球技术速度节奏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研究运用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进行分析,获得大量有价值的图表和速度曲线。经研究发现:滑步阶段左腿的有效摆动能加大右腿蹬伸力量,提高蹬伸速度,提高滑步速度,加快境速有利于身体重心速度的加快;在过渡阶段,加快右髋的快速前移,不仅有利于保持身体重心速度,同时有利于最后用力姿势的形成;摆动腿快速落地缩短单支撑时间,是尽快形成最后用力姿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推铅球技术的演变暨旋转式推铅球技术的要点和难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推铅球运动.经历了几百年的发展过程。近年来.在世界田径赛场上,运用背向滑步技术和旋转式技术的运动员均创造了优异的成绩。而在我国国内铅球比赛中仍然是背向滑步技术一枝独秀。稀有使用旋转式技术的运动员。在体育院校田径教学中,旋转式推铅球技术也基本是个“空白点”。为了对旋转式技术做进一步了解,丰富体育院校田径教学内容,本运用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对旋转式推铅球技术要点和难点在理论上进行分析探讨。结果表明:(1)旋转式技术比较符合投掷的原理,与背向滑步技术相比具有一定的先进性;(2)旋转式技术以其加速路径比较长,预先速度大。动作自然连贯等技术特征比较适合中国铅球运动员协调性好、爆发力强、速度快等特点。  相似文献   

6.
铅球完整技术教学中,背向滑步技术是铅球投掷的重要而复杂的教学环节,通过对背向滑步技术进行导引教学,利用人的视觉感应,通过练习,建立起正确的时间感、空间感,以及正确的运作定位,通过实验对比和对学生测试的统计分析,结果证明该实验有意义,提高了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衔接技术是铅球投掷技术的重要环节,也是铅球技术中的难点。是沟通滑步技术和最后用力技术的关键,也是保证总体技术连贯协调,速度节奏准确,影响投掷成绩好坏的前提和保证。  相似文献   

8.
白光斌  严鸣  尹霞 《体育科学》2002,22(6):120-123
本文以参加2000年田径大奖赛总决赛的8名女子铅球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生物力学方法来研究影响运动成绩主要技术因素间的关系,以速度节奏这一实质问题为主要着眼点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运动员在起滑时蹬地角偏大,左腿摆动垂直分速过大,过滤步阶段单支撑时间过长,铅球速度和身体重心速度均呈现下降趋势,最后用力阶段主要加速点(用力点)不突出等。  相似文献   

9.
通过旋转式推铅球技术和背向滑步技术的对比分析,并结合我国铅球运动员的身体素质,提出旋转式推铅球更加符合中国铅球运动员的身体条件,并将可能成为中国铅球成绩上升的突破点,为教练员、运动员在铅球训练中应用此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对推铅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进行了整理与归纳,并对未来推铅球运动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铅球投掷技术力学本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对铅球飞行远度的数学模型和最后用力阶段的动力学分析,讨论了决定铅球飞行适度的若干力学因素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揭示现代铅球究技术的力学本质。  相似文献   

12.
对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九运会女子铅球的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影像分 析等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优秀女子铅球运动员在滑步阶段,左腿有效摆动不足, 右腿蹬伸力量、速度不佳。脱离身体重心运动速度而片面要求滑步阶段的运动速度越快越好是 不合理的。在过渡阶段,右髋向投掷方向的前移不够,不利于身体重心速度的回升。最后用力阶 段,技术还不稳定,出手角度与出手速度之间的组合应该因人而宜,而不宜采用固定的理论模 式。  相似文献   

13.
蔡德诚  严海风 《湖北体育科技》2006,25(6):660-662,666
分析与诊断男子背向滑步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技术参数,对提高我国男子铅球运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选定2004年"菲普莱杯"全国田径大奖系列赛(南京站)男子铅球比赛前6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两台JVC9800高速摄像机以50?fps的速度同步拍摄,运用德国SIMI-motion录像解析系统进行图像解析.研究结果显示:最后用力阶段铅球出手速度、出手高度与国外优秀运动员有非常显著性差异,铅球出手角度与世界优秀运动员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4.
铅球飞行参数即时反馈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球飞行参数即时反馈系统"利用减影技术,用两个CCD窄缝像机,对铅球飞行轨迹上的两个点的高度与时间实现了实时检测。在给定出手高度的条件下,计算机分别计算出铅球的出手角度、出手速度、最佳出手角度等飞行参数,然后提供一个角度大于或偏于最佳出手角的反馈信息。下一次投掷时,系统能够根据上一次投掷的情况给运动员提供一个建议,即出手角度应该高一点或低一点。实验研究表明,该系统能够做到实时检测、实时反馈,是一台运动员技术训练的理想辅助器材,该设备尤其适合于具有较高水平的铅球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从运动学、动力学和肌肉生物力学等方面对比分析,旋转式铅球投掷技术相比背向滑步铅球投掷技术具备延长铅球预先加速工作距离,提高铅球加速动力,获得较高的出手速度等优势。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旋转投掷技术动作对运动员身高、体重要求较低,可以弥补亚洲运动员身高、体重、力量方面不足,值得在教学和科研中研究,并在运动训练中加以实践。  相似文献   

16.
铅球投掷运动是一项十分复杂的非线性优化问题。根据运动员的推力大小和身体情况 ,借助Matlab 6,5软件开发工具 ,开发出基于Matlab 6.5的铅球投掷优化软件。该软件在准确构建铅球投掷优化模型的基础上 ,运用Matlab 6.5编写了优化模型的求解程序以及优化软件的用户界面 ,从而可以准确、快速地获取铅球投掷的最佳模式 ,直观展现铅球的运动轨迹 ,以及具有良好的用户交互功能 ,为该铅球投掷优化软件应用于实际铅球投掷运动训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推铅球技术演变的分析,结合教学实践中的困难,笔者提出:采用新教学方法和增强学生身体素质,提高预加速阶段人体和铅球的合速度是滑步教学阶段的重点;充分利用肌肉的生理特性和已获得的动量为最后用力创造条件并提高出手速度是转换阶段和最后用力阶段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8.
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通过文献调研了解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现状 ,初步总结和分析了体育与政治、体育与经济、体育与媒体、体育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及体育全球化、体育组织等现阶段国外体育社会学研究的热点。提出了今后体育社会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即瞄准社会变化前沿 ;重视实证研究 ;加强方法学研究 ;重视休闲、娱乐体育和老年人、特殊群体体育的社会学研究 ;加强合作研究 ,尤其是跨国的合作研究。  相似文献   

19.
每个技术环节的完成情况影响着整个动作技术的完成质量。对铅球技术教学中错误出现频率较高、且对整个动作技术的完成质量影响较大的几个技术环节运用生物力学的观点进行分析,力图为今后教学工作和学生学习掌握技术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再论推铅球的最后用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对推铅球最后用力概念界定的基础上 ,重新划分推铅球最后用力的阶段。查阅了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 ,在此基础上进行数理统计分析 ,提出了划分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的新理论 :推铅球最后用力阶段是从支撑脚着地后积极蹬伸产生向前水平支撑反力开始到铅球离手的过程。整个最后用力阶段分为单支撑和双支撑 ,单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对左趾向前水平位移、身体重心速度水平向前增量有积极的作用 ,促进左脚积极着地进入双支撑最后用力阶段。在训练中选择提高下肢离心 -向心收缩能力的练习 ,提高力量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