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二炮指挥学院青州分院的通讯报道工作近几年搞得有声有色,这与政治部丁兆军主任关心、支持报道工作分不开。1991年初夏,丁主任刚上任时,学院还没有一个正儿八经的报道组,报道工作一直比较落后。对此,协已里很不是滋味,上任伊始,就抽调了4名写作基础好的业余报道员成立学院报道组,购置了办公用品和摄影器材,并为他们订阅了《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及《新闻与成才》等20多种报刊。为了帮助报道员打开工作局面,他无论是在机关,还是下基层,都要强调报道工作的重要性,要求全院上下积极配合、支持报道工作,为报道人员提供方便。…  相似文献   

2.
《新闻与写作》2006,(3):26-26
衡量一篇或一组报道的优劣,固然有许多标准,但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标准是它的针对性。刊登在北京日报2005年12月23日2版上题为《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六位基层就业优秀大学生先进事迹》的一组报道,就是针对性强的好报道。  相似文献   

3.
罗华山 《新闻窗》2005,(1):12-13
1月15日是遵义会议70周年纪念日,贵州商报当天以5个整版的篇幅推出了一组纪念文章,这一组文章中,除两个整版是资料性的报道外,另3个整版是本报精心策划,社会新闻部记者和热线新闻部记者认真采访,反复修改而成,这3篇报道的题目分别是《我们与长征同行》、《我们与长征同名》、《我们与长征同龄》。报道推出后,得到不少读者的好评,称赞这组报道选材独到、角度新颖、贴近生活、可读性强。  相似文献   

4.
新闻窗     
微机进了报道组本刊讯张仁润报道:新疆军区某仓库报道组,写稿用上了微机。该仓库近几年相继购买了几台微机。库领导看到报道员们挑灯夜战的艰辛劲,就将其中一台配给了报道组,“秀才”们写稿积极性大增,仅今年第一季度被省以上报刊电台采用稿件已达34篇。某部举办后勤报道专题研讨会本刊讯王和彬、车占山报道:6月份,某部利用3天时间,召开了一次由新闻行家和基层报道人员参加的后勤报道业务专题研讨会。这次研讨会主要帮助报道人员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如何跳出后勤专业技术圈子,用特殊事实说明一股道理问题;二是指出了解决隔行如隔…  相似文献   

5.
一、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要进行立体、全方位报道,尽可能把节目做满。深度报道是针对新闻事件的发生进行全方位展示,既分析因果关系又对其发展趋向作出预测,它不仅应当对具有轰动效应的突发事件作多侧面、多角度报道,而且报道所涉及到的时间、空间跨度可能很大。1993年10月23日夜晚,南京炼油厂内一座数十米高的储油罐突然燃起冲大大火,消防队员紧急赶往扑救。当晚十点钟,我们抢在晚新闻中播发了第一条消息。面对始终不见减弱的火势,接下来一组一组的记者轮流奔赴现场又发回报道,直至次日清晨。这天夜里每隔两小时一次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界,通讯员、记者重视标题,希望自己制作的标题能引起编辑的注意,提高上稿率;编辑重视标题,希望通过制作标题更好地体现主题,能引起受众的注意。1994年建国四十五周年的时候,笔者在修水电视台主持了二十一集庆祝建国四十五周年系列报道,这组报道除了以广泛的选题,翔实的事实,全面、系统的内容报道了修水建国四十五周年的变化,我们还十分注重标题的制作,得到观众的认可,一些观众见到笔者都说:这组报道题目有文采,内容有看头。这组成就报道的标题所以得到观众的认可,现在读来,主要有这样一些特点:一、较多地使用了…  相似文献   

7.
2005年4月,浙江广电集团广播新闻综合频率联合全省近百家市县广播电台,推出了大型广播纪实报道《共产党人为民心声——百名村支书实话实说》(以下简称为《百名村支书实话实说》)。这组报道全部由精选人物录音讲话合成,在新江电台早间重点新闻节目播出约两分钟的录音报道后,又在中午专题节目中进行连线直播,详细介绍百名村支书为村民办的一件件实事和村民对他们的评价。同时,这组报道还在全省近百家电台联动播出,在报纸、电视、网络等不同媒介推广刊播。这组为配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推出的主题报道,一经推出就受到听众和省党、政部门的好评,被认为是一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通过农村具体实在的变化来揭示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这一重大主题的优秀广播作品。 在媒体竞争激烈、广播备受挤压的今天.广播的主题报道如何议吸引听众的内容和形式弘扬主旋律,如何突破和创新主题报道的形态,是大家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本刊编辑部与浙江广电集团广播新闻综合频率联合就大型广播纪实报道《百名村支书实话实说》在北京召开了专题研讨会,来自广电协会、中国记协、首都平面媒体和高校的专家学者就广播主题报道的创新发表了各自的真知灼见。本期特别策划将专家学者们在研讨会上的部分发言整理刊登出来,抛砖引玉,以期获得同行们对主题报道创新的更大关注。  相似文献   

8.
我是怎样做好宣传报道工作的金堂县农业银行陈开太十五年来,支行报道组曾多次被县委宣传部、县广播电视局、市分行、省分行评为先进报道组,两次被总行评为先进报道组,一次授予“宣传报道模范单位”的光荣称号,我个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通讯员”、“十佳通讯员”,受到...  相似文献   

9.
陈剑文  周芳 《新闻前哨》2002,(12):14-15
2001年8月26日,《湖北日报》推出了一组报道:围绕襄樊监狱服刑人员王树祥一步步成为辞书纠错行家的事例,刊发了消息《一份生动的维护人权记录》、通讯《新生的脚步》和法学专家访谈《“王树祥案例”是维护人权的例证》。这一组独家的、特别视角的报道一经刊出,在读者中产生强大反响,法学专业人士、监狱服刑人员、管教干部纷纷发表看法,省监狱局局长也约见记者。为此,记者又围绕这一案例采写了4篇《“王树祥案例”纵横谈》,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组合式报道。《湖北日报》评报专家撰文评价这组报道时称,它无异于中国一部真实…  相似文献   

10.
2001年5至8月,湖北随州市曾都区农民不断投书或电告随州日报:“感谢党报牵线搭桥,传递信息,为农民解决了大难题……” 曾都区政府领导也专门撰写文章,称赞“随州日报刊登的菜豌豆系列报道动手早,问题抓得准,为秋季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一组经济报道为什么能得到如此众多群众和领导的好评呢?我们认为,关键在于这组经济报道触及了经济生活中的矛盾。随州日报关于菜豌豆的系列报道,在搞好地方党报经济报道方面,是一次大胆的探索,并获得了有益的启示。特殊的背景催生一组特别报道 任何事物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深度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一种形式,近年来频繁地出现在一些报纸上,已为许多读者熟悉和接受。一般来说,深度报道在一张报纸上的地位是比较突出的,非一般的消息、特写等体裁可比,它能起到突出报道重点、深化报道内涵、体现组版意图、提升报纸分量的作用,业已成为许多报纸的“门面”和“金字招牌”。  相似文献   

12.
就像一篇精彩的乐曲需要一个引人入胜的前奏,一次成功的主题报道同样需要一组出色的前期造势报道作为铺垫。  相似文献   

13.
按语:2005年初,正值中央在全国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浙江电台新闻台把创新主题报道,宣传好党员先进性教育结合起来,进行探索和实践。3月,新闻中心经过认真策划,跟全省将近100家市、县广播电台协同作战,于4月初推出了大型广播纪实报道《共产党人为民心声——百名村支书实话实说》。历时4个月的时间,选择了全省100名村党支部书记,一个典型一个典型地进行报道。这组报道力图在内容和形式有新的突破,改变了以往主题报道全景式的、纵深式的采访套路,完全由原生态的村支书和村民口述实录组成,村支书说一件为村民做的最满意的事,村民说的是对支书满意度的实话。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这组风格鲜明的报道在广大农村反响强烈,受到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省委副书记乔传秀批示给予充分肯定。[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组织重大战役性报道,是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在去年全国“两会”上,党中央根据科学发展观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区域发展战略,给中部各省人民巨太鼓舞。中部地区崛起,舆论必须先行。湖北日报编辑部紧扣中部崛起这一主题,按照“三贴近”原则,创新报道内容、报道手段和报道形式,对这一时代主题进行了持续一年、浓墨重彩式的报道,共发稿50多万字,为促进中部崛起提供了舆论支持,在省内外引起强烈反响,不少报道得到省领导、中宣部新闻阅评组表彰。  相似文献   

15.
如何判断一组报道是否成功?有两个简单而直观的标准:它是否能口口相传,迅速在社会广泛传播,成为新闻亮点;这个新闻亮点是否能不断放大,让尽可能多的读者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对报道的注意力。如果达到这两项要求,报道就具备社会影响力,最终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热点。  相似文献   

16.
中年丧失独生子女,对一个家庭几乎是灭顶之灾。楚天都市报关于“连心家园”的一组报道,把镜头对准这一特殊人群,讲述这些不幸家庭相濡以沫,互扶互爱,走出苦痛泥沼,再创一片蓝天的感人事迹。读者在深感欣慰的同时,受到一次心灵洗礼。我们认为,这是一组视角独具。体现新闻敏感与社会责任,具有感染力和启示性的报道。  相似文献   

17.
李春霞 《河北广播》2006,(4):24-24,26
今年的“两会”报道除了规定动作之外,分别推出了经过精心策划的重点系列报道,尤其是全国“两会”推出的三组系列报道,抓住了上下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地探讨,在报道形式、内容上都有了电台自己的特色,我认为,这是我台今年“两会”报道最大的成功之处。  相似文献   

18.
江西经济广播电台去年集体创作的《名牌之路系列报道》在全国经济电台好新闻评选中荣获一等奖。在这组报道中接受采访的专家、学者认为,这组报道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回答了我省企业在实施名牌战略中的一些问题,为理论界与企业界的沟通架起了一座桥梁。从社会效果看,这组系列报道是成功的,除了在选题把握、组织策划、题材确定等方面颇具特色外,从提高经济宣传质量角度看,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活动,使记者的理论素养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成功之后细思量,没有记者对名牌和实施名牌战略这一新生事物深层次的认识,就不会有报道的成功。由…  相似文献   

19.
搞好重大题材报道。对增强媒体舆论引导功能,提高媒体竞争力,培养和锻炼新闻队伍非常重要。不久前,解放军报社就下功夫搞好重大题材报道的问题.组织有关人员进行研讨,收到良好效果。下面刊发的一组研讨文章,就是军报部分采编人员今年以来参与重大题材报道的体会.读来颇受启发。[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如何判断一组报道是否成功?有两个简单而直观的标准:它是否能口口相传,迅速在社会广泛传播,成为新闻亮点;这个新闻亮点是否能尽可能地放大,让尽可能多的读在尽可能长的时间内,保持对报道的注意力。如果达到这两项要求,报道就会具备社会影响力,最终能成为家喻户晓的新闻热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