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1996,(3)
1909年11月,由柳亚子、陈去病、高旭等人发起的资产阶级文学团体南社,在苏州宣告诞生。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的宗仰上人(俗姓黄,自署乌目山僧).是否为南社社员,似乎已定论无疑。据郑逸梅《南社丛谈》提到:“南社有四个和尚.即半路出家的李叔同、酒肉和尚铁禅、半僧半俗的乌目山僧黄宗仰、出家还俗的革命和尚苏曼殊。”(见该书第173页)有人基此断定,宗仰是年应柳亚子特邀加入南社。但据笔者近年留心稽考,此说似不属实。 相似文献
2.
沈潜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6(2)
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的近代爱国名僧黄宗仰,从参加张园拒俄集会,到绘图纪念庚子国耻;从发起中国教育会,组建爱国女校、爱国学社,到结缘<苏报>,所言所行充分表现了他满腔的忧时之心、爱国之情和济世之志.他与孙中山、蔡元培、章太炎、邹容等革命党人声气相通,交相援引,成为沪上新学界颇有影响的代表人物.面对民初革命党队伍日趋严重的分裂局面、窘迫的财政困境,以及由1913年3月宋教仁被刺事件所激起的风潮,黄宗仰因事因人,契机契理,以接连不断的时评政论,呼吁维护革命党人的团结协作,倡导劝募国民捐以抵制对外借债,直斥袁世凯独裁专制,讴歌年轻的民主共和国,表达了力图维护共和制度、保卫辛亥革命成果的真诚愿望,也标志了他应机而化的思想跨入了又著新色的阶段. 相似文献
3.
沈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7,(2)
曾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①的乌目山僧黄宗仰(1865-1921),虽身处世外而殷忧国事,以佛学为联结革命的纽带,满腔热情地投入资产阶级领导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成为活跃于辛亥前后的一位颇著声誉、名重一时的历史人物。本文依据笔者近年来所纂辑的有关黄宗仰诗文资料,力图对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主要活动及其思想趋向加以述评,以期从一个侧面有助于人们加深对辛亥革命和近代社会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1995,(1)
风云变幻的中国近代历史舞台,涌现了无数忧国伤时,深情慷慨的仁人志士,他们为时代精神所感召,为民族救亡而奔走,奋发蹈厉,前赴后继,演示了一幕幕可歌可泣的悲壮剧。被梁启超誉为“我国佛教界中第一流人物”的宗仰上人(1865—1921),便是厕身于辛亥前后一位颇著声誉,名重一时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5.
颜氏家训集解叙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利器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8,(3)
自从隋文帝杨坚统一南北朝分裂的局面以来,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颜氏家训》是一部影响比较普遍而深远的作品。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二》写道:“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袁衷等所记《庭帏杂录·下》写道:“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这是:一则由于儒家的大肆宣传,再则由于佛教徒的广为徵引,三则由于颜氏后裔的多次翻刻,于是泛滥书林,充斥人寰,“由近及远,争相矜式”,岂仅如王钺所谓“北齐黄门颜之推家训二十篇,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可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而已!。 相似文献
6.
7.
8.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2)
<正> 一、皖学的缘起清代乾隆、嘉庆之际,是汉学的复兴时期,朴学的黄金时代.所谓朴学,指学风比较朴实而言.作为这个时期朴学的代表,就是著名的乾嘉学派.一个学派,是指具有特点大体相同的学者们而言,并且这些学者们具有学术观点的基本一致性及其师承关系,正如戴震序《闽中师友渊源考》所说:“余窃谓授经之事,一二人启之端,必同时英彦 相似文献
9.
10.
黄宗仰与1903年前后的清末革命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潜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
思潮之所激荡,风雷之所趋驰。1903年前后民主革命思想的急湍奔涌,宗仰上人正以跳踉跃搏的姿态,实现了从爱国到革命的飞跃。本文从具体的史实入手,揭示了厕身于辛亥革命准备时期的宗仰上人,虽为方外之人,却忧心国事,感时奋发,奔走呼号于世纪初的特定历史舞台,从而谱写了独具光彩的人生篇章。 相似文献
11.
12.
张大伟 《漳州职业大学学报》2001,(3):47-50
漳州历史悠久,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州,中原灿烂的华夏化播传到漳州大地,创下“海滨邹鲁”之美誉,历代人学的作是漳州化史上一份珍贵的献遗产,本着重阐述收入1999年版《辞海》的6部名的编纂及版本源流状况。 相似文献
14.
15.
黄震云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1)
新发现的唐诗叙录黄震云在阅读宋金人的著述《清异录》、《分门古今类事》、《滹南集》、《庄靖集》(均上海古籍出版社印行四库全书本)等书时,我们发现了一些《全唐诗》和《全唐诗外编》未能收录的唐诗,有些仅仅是残句,现在把它抄录出来。有的虽然二书已经收录,但文... 相似文献
16.
17.
张大伟 《Journal of Zhangzhou Technical Institute》2001,(3):47-50
漳州历史悠久.自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建州,中原灿烂的华夏文化播传到漳州大地,创下"海滨邹鲁"之美誉.历代文人学者的著作是漳州文化史上一份珍贵的文献遗产.本文着重阐述收入1999年版<辞海>的6部名著的编纂及版本源流状况. 相似文献
18.
熊飞宇 《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85-90
王亚平所著《杜甫论》,是一部几近湮没的杜学著作。全书共分三部:上部论述杜甫的创作思想及其生活,中部论述杜甫的创作艺术,下部论述杜诗价值及其流派。作者虽有推倒的勇气和重估的实践,但对前人的研究,未免指责过甚。作者的史学修养,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论述的深度。 相似文献
19.
尚丽新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8,(4)
从21世纪初开始,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热潮的持续升温,南、北方民间宝卷的保护、研究和开发都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但宝卷文献的整理工作一直相对比较薄弱。山西宝卷在宝卷发展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中永济宝卷又因其与道情的密切关系而一枝独秀。因而整理永济宝卷文献确有必要。本文采用文献学撰写叙录的方式对现存的27种永济宝卷的版本、传承、形式、内容、价值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肯定了它们在研究山西永济宝卷的源流以及道情与宝卷关系上的文献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0.
齐文榜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20(6):23-24
韩国9世纪作家崔致远游宦大唐10余年,著作颇丰,回国后状进于唐者达28卷之多;其回国后尚有《上时务书》、《四山碑铭》等多种著作传世。然宋以后除《桂苑笔耕》20卷完好外,其余作品在中韩两国或散或佚,寥若辰星。崔氏现今传世的作品,当以《崔文昌侯全集》所收最为完备,是今日流行的崔氏别集中最好的本子。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