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80年代,第一批女导演的出现使中国的银幕上出现了女性微弱的声音。但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发展造成男权文化的过于凝滞,后现代对主体性的消解和愈演愈烈的消费文化更使女性电影的发展遭遇一系列困境,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逻辑混乱的情节设置;回归传统的人物塑造;模糊不清的叙事视角。在这种迷途中创作的女性电影,“女性”又一次成为被放逐的主角。女性电影的困境折射出女性生存的整个社会文化环境,要解决这些问题,最主要的是从根本上改变大众由来已久的男权思想,为女性电影的发展提供一个宽容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A4):23-24
女导演徐静蕾执导的热播女性电影《杜拉拉升记》中的女性形象绽放出当代职场女性特有的时代风采。她们在职场苦苦打拼,追求事业爱情双丰收,自由洒脱,完全超越传统影片中男权文化对女性形象的模塑,在妇女解放发展道路上走得更远,对今后妇女解放发展进程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3.
当代电影中女性主题的叙述和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女性主题的叙述和表达从来就是艰难的,当代电影中女性主题的叙述和表达更是面临着多重困境。当代电影中女性主题叙述和表达有三种方式:以女性的视角来破除男性的"观看",充分体验女性的自我生存;用暴力的方式反抗男权文化,拒绝男性社会的规范;用真正的失语对抗男性中心话语。  相似文献   

4.
女性电影的情感视角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电影家们在创作中自觉地探讨女性意识,以鲜明的颠覆父权中心化的女性主义创作方式书写女性的生存状态与喜怒哀乐,以独特的视点和非凡的胆识在电影史上赢得重要的席位;运用女权主义的观点对女性重新定位,其化视角主要是对父权中心化的颠覆、消解与反叛;对女性主题的深刻的人化的关注;对女性的欣赏甚至膜拜;对男权化或隐或显的嘲弄与抨击。同时,运用各种细腻圆熟、精雕细刻的手法对女性喜怒哀乐的抒写,构成独特的女性化的话语诉说。女性电影美学无疑是对百年的电影艺术的一大贡献。而在女性电影繁荣下的隐藏的深刻危机,恰是强大的男权话语笼罩的危机所致。  相似文献   

5.
处于西方文化中心的英国女性解放运动与的女性解放运动有着不同的格局,这种不同的格局,使中国和英国的女性文学在女性解放运动意义上出现了差异。中国和英国女性共同的受制于男权中心文化的地位又使女性文学在差异中显示出某些方面的趋同。  相似文献   

6.
处于西方文化中心的英国女性解放运动与中国的女性解放运动有着不同的格局,这种不同的格局,使中国和英国的女性文学在女性解放运动意义上出现了差异。中国和英国女性共同的受制于男权中心文化的地位又使女性文学在差异中显示出某些方面的趋同。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大众文化语境中,女性话语遭遇到男权和世俗欲望的双重冲击与压抑,边缘化情绪性体验愈加强烈,凸显了男权社会中女性文化与道德的困境,暗示出对两性和谐文化理想的企盼。本文通过对戴·赫·劳伦斯《逾矩的罪人》中女性话语的矛盾表达解读,深入分析和理解小说中海伦娜作为传统社会下女性命运的不幸和痛苦。从而由衷地表达对传统社会下女性困境的同情和关注。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写作女性不再认同传统男性中心文化创造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不甘于男权压抑,并对封建男权、父权表现出强烈反抗精神的"疯癫"女性。写作女性在具体的性别权力关系中对"疯癫"女性的书写,正构成对传统文化书写中"天使"女性的深刻讽刺和无情解构。  相似文献   

9.
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展现是电影艺术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长期以来,电影作品中的女性形象都是作为男权话语的附属身份存在而被搁浅在历史话语的边缘。随着女性解放运动的逐渐展开,电影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与展现也在发生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几部电影中不同层次的女性形象的分析来探讨传统文化对塑造女性形象的深重影响,以及在此基础上观照电影艺术中女性主体意识的重构与高扬,进而思考如何真正构建一个真实的女性自我形象的艰巨性及其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女性主义理论认为女性在男权中心的社会中遭遇"话语霸权".中国进入90年代以来"后殖民文化"的提出,提醒人们关注西方的"文化霸权"和东方文化后殖民化的"受虐"."文化霸权"和"话语霸权"是性别问题与民族问题在不经意之间所产生的异质同构的关系.本文以中国女性导演和中国电影作为平行切入点,既审视既往中国电影和文化中的性别书写,也关注中国电影的文化走向,认为处于双重焦虑下的中国女性与中国电影应主动走出"目光的樊篱",使女性拥有话语的权力、中国电影重新书写自己的文化身份.  相似文献   

11.
新时期以来,女性在挣脱父权权威确立自身主体性的同时,又面临新的男权话语的遮蔽与塑造,中国大陆女性电影的衍变即反映了女性主体的生成与失落过程。女性电影虽然确立了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主体性想象,但缺乏电影话语层面的女性自觉,未能形成真正自足的女性主体的电影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2.
女作家张爱玲以个性极强的女性意识,对“五四”以来的新的文化理想进行了强烈的反驳,从生存困境中的无语反抗与物质追求、文化困境中的艰难突围与无奈选择、人生抉择中的现实困守与传统禁锢三个方面,立足民族的、文化的、历史的角度,深刻地揭示了40年代中国普通女性在受到男权主义强制的社会环境中,迷茫而无奈、卑琐而自嘲的世俗人生的生存状态。张爱玲小说创作在“五四”文学,特别是20世纪女性文学中具有独特的价值立场和执着的思想追求。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女性作家不再认同传统文化书写的女性神话,她们不约而同地在她们的小说文本中召唤出大量的对封建男权/父权进行反抗和叛逆,具有鲜明主体精神的"逃离"女性.女性小说对"逃离"女性的书写具有重要隐喻内涵不仅表明了写作女性对传统女性形象的解构,同时这种书写还是一种指向人类和谐平等的性别文化前景的崭新建构.  相似文献   

14.
新西兰女导演简·坎皮恩执导的影片《钢琴课》以"女性觉醒"为出发点,透过哑女艾达冲破道德伦理的"钢琴别恋",揭示了女性主义意识下的"爱与重生"主题,展示了男权社会中一个柔弱女性固执而又坚定的反叛力量,被誉为"女性觉醒"意识的范本。通过对影片中女性觉醒三次历程的阐释,以及对其独特的女性叙事手法的分析,揭示其深厚的文化意蕴,并结合女性主义电影发展的现状,探索女性主义电影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15.
从《简·爱》看女性作家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爱》的诞生为女性意识的觉醒带来了黎明 ,但它同时也反映了夏洛蒂·勃朗特女性观的局限。长期的男权话语的浸染 ,使女性作家不自觉地套用男权文化结构标准来要求自身 ,从而丧失了真正的自我。女性作家只有充分认识到妇女在男权社会中被隐蔽了的受压迫地位 ,才能使女性写作沿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6.
百年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考查近百年中国电影中的女性形象,分析各个历史时期女性的属性特点,探讨女性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从一个方面揭示女性形象与中国文化传统的关系,借以探寻女性生存、发展的普遍规律。  相似文献   

17.
李辉 《华章》2007,(2):80
女训是中国传统女性文化特别是女性伦理道德文化宝库中极其重要的部分,其女性道德教育主要宣传三从四德的儒家伦理思想,调节女性的家庭人际关系,功能上坚决维护男权,为现代女性伦理道德建设提供借鉴,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8.
萧红的作品包含着许多主题,而女性悲剧是其中的主题之一。笔者试图通过探析萧红以及她小说中女性的生存困境、婚姻困境,生育困境,揭示女性的悲剧,进而揭示出残酷的男权中心文化、传统的封建痼疾给女性身体和精神带来的戕害乖残杀。  相似文献   

19.
女性意识作为传统的男权意识的对立物而存在,它是人类文化发展至今的一个不可忽略的话题。自古以来,中国以男权主义为中心,女性的命运只是在近一百年中才发生了重大改变。本文从女性的视角出发,通过对女性自我的认同、女性主体意识的高扬和女性意识觉醒的现代意义三方面的分析来探讨五四女性小说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0.
铁凝的小说显示了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两千多年封建社会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传统观念等封建文化像紧箍咒一样压制着广大女性,以"三从四德""孝悌""贞洁"观念为主要内容的女性价值认证标准严重束缚着她们的思想和行为,同时反映出女性生活在男权社会的无地位和无价值,主要凸现了女性的生存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