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程 《记者摇篮》2008,(6):109-110
按照传统的镜头剪辑方式,镜头的组接中,往往是全景接全景,特写接特写,运动镜头接运动镜头,静止镜头与静止镜头相接,这样的组接从视觉上会给人一种比较舒服的感觉,因为视差很小,剪切的痕迹就变得很淡,即使是在镜头需要的情况下,也经常是中景与近景相接,或者特写与近景相接,很少出现远景与特写相接的组接方式。尤其是在电视新闻片中,为了  相似文献   

2.
电视的魅力主要在于声画兼备,活动图像,用连续的视觉感受接受信息并进行认知。传统的电视传播手段中,往往觉得静止的图片呆板,信息量有限,表达新闻事件不够全面、生动。伴随着发展,人们对于外界信息的渴求日益增多,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电视,也将图片作为重要视觉符号语言,在电视新闻中广泛运用。下面就简单谈一下图片在电视新闻中的优势,以及如何运用。一、增强新闻的时效性  相似文献   

3.
图片广告,将要表达的意图框定在某一景象的静止瞬间,以其造型的直观性、色彩的真实性、光影的对比性而具有可读性强、可视性高,容易获得读者的认同。它既有其艺术的共性,又有其商业的个性,更有其视觉传播的特性,并作为视觉语言让人在不假思索之中去接受。它的诸多特征使其在传播中很具优势,图片广告是传播商品信息,  相似文献   

4.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信息视觉化为手段的视觉传播成为档案信息表达的主要方式之一.文章以视觉传播在档案信息表达中的价值为论述切入点,分析了当前视觉传播在档案信息表达中的现状及问题,提出提升表达深度的视觉技能、增加用户体验的视觉建构、深化情感依赖的视觉信任、塑造公众认可的视觉形象等建议选择.  相似文献   

5.
场景的静止性和节日的时间性的冲突、节目的逻辑和视觉旱现的非线性的冲突、场景整体性和拍摄局部性的冲突,一直是我多年以来对场景设计进行思考的焦点.<纵横中国一陕西篇>的文化定位和历史性的要求,给我的这一系列思考义增添了几个原来没有遭遇过的挑战.在具体的实践中,我总结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希望跟同行们共亨、讨论.  相似文献   

6.
张兴华  王晓予 《传媒》2018,(10):50-53
改革开放后期,我国才对国外艺术审美标准及视觉美感的内容及元素有了一定的认识,传统角度上的视觉传达是停留在纸质的平面设计,现代化的视觉传达以三维空间为主,VR技术就以新的传达视角在人们的现代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VR技术引发的视觉传达新概念就是以技术为推动力的视觉传达革命,VR技术本身的视觉传达思维,需要人们接受,也需要不断创新.基于此,笔者以VR技术引发的视觉传达新观念为主要切入点,提出对技术推动视觉传达新观念的一系列观点与看法.  相似文献   

7.
在以新媒体技术为导向的视觉传达发展机制下,视觉传达与新媒体技术形式都在不断地更新.时代的发展也催生了视觉传达作为最终呈现受众的消费平台,来实现广告视觉传达的最大化.本文以视觉传达的概念和特点作为切入点,探讨新媒体对视觉传达的影响,进一步指出了新媒体技术下视觉传达的发展趋势,以便实现视觉传达经济和社会效益的高度统一,为今后的视觉传达设计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蒋丹彤 《今传媒》2012,(6):106-107
视觉修辞是修辞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是对所有视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以取得最佳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本文通过对视觉修辞的定义、发展的论述,以图像视觉修辞为研究重点,结合新闻图片,分析视觉修辞的表现形式,并通过与语言修辞的对比,探索视觉修辞的发展前路。  相似文献   

9.
蒋丹彤 《报刊之友》2012,(6):106-107
视觉修辞是修辞学领域的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是对所有视觉因素进行综合研究,以取得最佳视觉效果为目的的人类传播行为。本文通过对视觉修辞的定义、发展的论述,以图像视觉修辞为研究重点,结合新闻图片,分析视觉修辞的表现形式,并通过与语言修辞的对比,探索视觉修辞的发展前路。  相似文献   

10.
自动识别技术是目前世界上发展很快的一项新技术,英文名称为:Automatic Equipment Identification,简称AEI。该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采用一些先进的技术手段,实现人们对各类物体或设备(人员、物品)在不同状态(移动、静止或恶劣环境)下的自动识别和管理。也可以说,自动识别技术包含了自动识别、数据采集等方面的技术,它是以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基础的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自动识别技术近几十年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初步形成一个包括条码技术、磁条(卡)技术、光学字符识别技术、声音识别、视觉识别、射频技术等集计算机、…  相似文献   

11.
电视纪录片视觉盛宴下的视觉专制当以视觉为中心的消费成了一种时尚的时候,越来越多的专题片也开始在制作上精心准备,以期通过出其不意的视觉效果来打动观众。新奇眩目的视觉奇观越来越受大众的欢迎,以文  相似文献   

12.
随着视觉时代的到来,报纸版面设计也出现“图像转向”的趋势:从照片到信息图和插画,信息视觉化表达加强;以版位为集中体现的阅读顺序让位于以视觉中心为代表的观看顺序;图文的互文组合,助力情感转向;以二维码为中介,活动影像成为版面内容的延伸,视觉化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13.
当下,现代文化正在脱离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转向以视觉为中心。视觉文化传播时代,传媒的视觉化倾向诱发了大众对各种影像的迷恋,图像的泛滥刺激了享乐欲望的膨胀。为避免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影像的生产和传播滑向一种功利主义,避免人们迷失在新奇刺激的视觉快感中,大众传媒必须保持深刻的理性反思精神,在握视觉文化传播时代坚守人类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师晟  李敏 《当代传播》2015,(2):111-112
公众的视觉认同是一种以社会责任意识和道德规范为理性判断的视觉状态,它提升了新闻传播中公众视觉表达的领悟力,避免了视觉异化。公众的视觉认同依托于公共形象的新闻传播,建构新闻的审美意识形态,通过重视视觉风险传播,把握视觉隐喻在新闻传播中的多重解读,从而增强新闻传播价值,推进公共形象传播与公众视觉评价之间的良性认同。  相似文献   

15.
许笑松 《青年记者》2006,(16):82-83
视觉文化不只是视觉艺术,凡是人们可以通过视知觉感受而直接获取信息与解读意义的文化样式都可以纳入视觉文化的范畴。张舒予教授在《视觉文化概论》一书中对视觉文化的定义为:“将以图像符号为构成元素、以视知觉可以感知的样式为外在表现形态的文化统称为视觉文化”。[1]因此  相似文献   

16.
媒体脸谱     
人民日报社启动视觉形象识别系统11月25日,人民日报社在北京举行视觉形象识别系统启动典礼。人民日报社视觉形象识别系统核心标志设计以人民日报英文  相似文献   

17.
<正>当下,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越来越依赖视觉,潮水般的视觉符号构筑了我们生活的空间,视觉传播日益成为人类传播中占主导地位的传播方式。经由视觉传播,一种与以语  相似文献   

18.
成灵慧  王星 《档案与建设》2018,(3):20-23,27
视觉重构城市记忆工程中的城建档案,便于其内容的展示与传播.论文先对城建档案视觉重构范畴进行界定,论述视觉重构应用于城建档案的优势,随后对城建档案视觉重构开展的原则和流程进行初探,最后提出一系列保障措施,以推动城建档案视觉重构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9.
姚丹 《今传媒》2012,(10):35-36
视觉传播不是孤立于编辑、发行、广告经营之外的,反之视觉管理体系的传播维度应该从更为全面的角度考虑设计的有效性和实用性。《经典》厘清视觉传播对期刊的经营和品牌的关系,充分意识到视觉传播对经营和品牌的重要作用,坚持以"服务为王"的办刊理念,以四维维度为传播体系,创新出一条高端文摘杂志的视觉传播之路。  相似文献   

20.
能向群 《出版经济》2005,(10):32-35
当代传播文化,正在脱离了以语言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日益转向以形象为中心,特别是以影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这便是"视觉文化",或称"图像文化".视觉活动已成为主导社会生活的现存模式,视觉形象已成为当今社会的新兴形态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