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看了这个题目,可能会有人觉得奇怪:“这是什么意思?有心的生活者?谁都在生活着呀?谁还会没有心?”是啊,如果只是看表面,可以说,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人,都是有心的,都是生活者,但是若要细分,同样都在生活着的人,有的人是“有心”的,有的人却是“无心”的。就说写作文吧,经历了相同的事,有的人会写得非常精彩,有的人却绞尽脑汁也写不出几句话来,写得精彩的人,就是“有心”的,写不出几句话的人就是“无心”的。我在《你想有枝神笔吗?》的文中说过要“多想”,就是这个意思。同样的生活,同样的经历,“多想”和“不想”,“有心”和“无心”,结果一定…  相似文献   

2.
和老爸的PK     
2008午7月17日 星期四 晴 老爸和我商量在今天下午举行一个写字比赛,我同意了。 比赛开始前,老爸说了比赛规则:一、看谁写得好;二、看谁写得快。明天拿给石老师改看谁的分高。比赛的内容是抄写《悯农》和《暮江吟》这两首诗。  相似文献   

3.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小语第九册)关于诗中的“夜归人”究竟是谁,有的说是诗人,有的说是房东主人,也有的则认为是房东家人。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分析全诗,除了一个明显的时间顺序,还有一个从远到近的顺序。首句写时间、天色和远景,突出了“宿”的必要性,特别不能忽略诗人求宿的迫切性。次句写了天气和诗人走近“白屋”,越近心情越高兴。第三句“闻犬吠”应是临近主人家柴门时的情景。常识  相似文献   

4.
杨柳诗赏析     
古往今来,写杨柳、咏杨柳的诗很多,或慕杨柳之形态,或写杨柳之品格,或抒杨柳之情思,本文试就一些咏杨柳的诗词作简要分析,以供同学们赏读。一慕杨柳之形态说到咏柳诗,当首推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前两句极写春柳之美,“碧玉”喻其色泽,“丝绦”喻其轻软,十分确切,  相似文献   

5.
记得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首诗。那时候,我爸爸是好莱坞的电影巨头,是派拉蒙电影制作公司的老板。而我妈妈则致力于各种不同文化的研究项目,为20年代的好莱坞带去“文化”。当妈妈读过那首小诗之后,立刻叫了起来:“哇,巴迪,这首那么美好,那么美妙的诗不会真是你写的吧?!”我有些羞怯,但心中又充满了自豪,结结巴巴地告诉她说就是我写的。母亲的溢美之间不断,她形容说,这首诗简直就是天才之作。我脸上焕发了红光,“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我问道。我迫不及待了,真想立刻就把这首诗拿给他看。妈妈说希望爸爸七点左右能回来。于…  相似文献   

6.
<正>有的同志说,先秦两汉的古籍凡称“诗曰”“诗云”,一律是指《诗经》。其实问题并不这样简单。请看《战国策》中的一些“诗曰”和“诗云”:  相似文献   

7.
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是识字。我在课堂里常常提供学生求异思维的机会,激发他们主动地完成识字任务。如我教第二册《锄禾》中的生字“汗”时,先让学生仔细看这个字怎么写,然后提问:谁能动脑筋想出好办法记住“汗”字?有的说:左边三点水,右边先写二,再写竖,上面不出头,就是个“汗”字。有的说:左边三点水,右边写“干”,合起来就  相似文献   

8.
一、导入课题。指导识写“房” 宇师:小朋友们,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首小诗:“天上一群小白羊,有的站着有的躺,小白羊啊下来吧,别在天上着了凉。”小诗中的“小白羊”是谁?  相似文献   

9.
汉大赋新探     
作为汉代文学正宗的赋,千百年来惹得人们众说纷纭,争议不断,但谁也无法否认它在中国文学史上产生的深远影响。什么是赋呢?班固《两都赋序》所说的“赋者,古诗之流也”和《艺文志》所说的“不歌而颂为之赋”,大约是赋最古的定义。刘勰《文心雕龙·诠赋》篇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搞文,体物写志也。”又说“赋自《诗》出,分岐异派。写物图貌,蔚似雕画。”刘熙载《艺概·赋概》篇说:“赋起于情事杂沓,诗不能驭,故为赋以铺陈之。斯于千态万状,层见迭出者,吐也不畅,畅无或竭,”并对赋作了别具一格的诠释:“赋从贝,欲其言物也;从武,欲其言有序也。”概而言之,赋出于诗又有别于诗,“诗较近于音律,赋则较近于图画”,“诗本是‘时间艺术’,赋则有几分接近于‘空间艺术。’”“从贝”、“从武”、“有物”、“有序”深刻地揭示出赋是用时间上“层见迭出”的语言表现空间上“千态万状”的物态。于是,赋之时空意识便成了一个饶有兴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游子思乡是古诗中常见的话题,许多作品叙写游子的思乡、思亲之情。这些作品中有的写触景生情,如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有的写闻曲思乡,如李益的“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有的写逢节思亲,如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有的写思乡成梦,如温庭筠的“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有的写书信传乡情,如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有的写感时思归,如杜甫的“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有的将思亲之情转为报国之情,如范仲淹的“浊酒一杯家万里,  相似文献   

11.
刊中报     
5.努力积累词语,跨入作文之门一节语文自习课上,范老师让大家写出形容“说”的词语,时间是二十分钟,看谁写得多。有的同学刚写了“高兴地说、愉快地说、大声地说”等几个词语,就眼望天花板写不下去了;有的同学写了“高兴地说、不高兴地说、乐呵呵地说、笑呵呵地说”等十几个词语后,也停笔苦思冥想起来,再往后则是挤牙膏似地想一个词写一个词,20 分钟时间里才写出了20几个词。真是少得可怜! 有一个同学却一直埋头不停地写着。她先写了在“地说”前边加两个字的。如:焦急、着急、亲切、温和、和蔼、生气等。接着,她又写了在“地说”前加三个字的, 如:恶狠狠、气呼呼、假惺惺、笑眯眯、慢腾腾、羞答答、兴冲冲.美滋滋、冷冰冰……然后,她又写了在“地说”前边加四个字的,多  相似文献   

12.
冯珊珊哭得好伤心,几个同学过来劝她,有的说:“珊珊,别哭了,我也漏写过作业。”也有的说:“女孩子就爱哭,咱们班谁没忘过写家庭作业呀!”  相似文献   

13.
友人说,他不久前写了一首八句的古风诗,有人看后不以为然,批评说这是什么诗呀?说是律诗,不合律诗要求;说是古风,有的句子却又入律,并说,古风诗不能有律句。友人问我,此说法对  相似文献   

14.
很多历史书上记载,举世闻名的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汀泗桥之战,在正面强攻不下的情况下,由当地一位农民带路,绕道塔脑山后面,最后前后夹击而取胜。这个农民是谁?目前社会上流传几种说法。有的说,这位农民是北伐军中一位汀泗桥籍的连长;有的说是汀泗桥街上一位搬运工人;有的说是汀泗桥附近一位姓江的个子不高的农民;还有的说是一位赌博输了的人;有的说是咸宁籍的农民;有的说是附近蒲圻籍的。到底是谁?  相似文献   

15.
学写毛笔字     
今天,我和康康一起写毛笔字。康康有大楷本,我没有。我只好用她家里的旧报纸写。过了一会儿,康康走过来看见我写的字,有的粗,有的细,有的大,有的小,一个个东倒西歪,就像喝醉了酒,便得意地说:“瞧,我写得比你漂亮。”我走过去看了看,她还真是写得挺不错的,确实比我写的好看。可是我不愿意认输,就指着她的大楷本说:“你是描的,我是写的。写的当然没有描的漂亮了。”康康不服气地说:“你以为描简单呀,那你来描描看。”“描就描,有什么难的。”说着我就拿起康康的大楷本认真地描起来。可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描了之后才知道,原来描红也不是一…  相似文献   

16.
“在”是什么词?有的说是动词,有的说是介词,有的说是副词。究竟谁说的对呢?先不要忙着判定,请大家看下边的一组对话: “小明在家吗?”“他在睡觉呢,”小明的奶奶说,“你们在这里坐一会儿,我去叫他。”  相似文献   

17.
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请不要践踏花草!”可他却在草坪上拍照。问他为什么?他满不在乎:“别人也这样做。”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不准超载!”可他的中巴却塞进了19个小学生。问他为什么?他十分惊讶:“交警没看见。”谁说没有规则?明明白白写着:“不准随地吐痰!”可他却把痰吐在花坛里。点评小诗虽然读来诗味不算浓,但作者对践踏规则的行为深恶痛绝,还是不难察觉的。违规行为与规则的对比,有助于主题表达。结尾对于遵守规则的呼唤,其实也是对文明社会的呼唤。问他为什么?他瞪起眼睛:“关你什么事。”谁说没有规则?规则就在我们…  相似文献   

18.
当前,初中生作文水平着实令人堪忧。有的作文在“鼓励学生大胆说”的指挥棒下,学生作文味同嚼蜡,令人啼笑皆非;有的作文有如“脱水蔬菜”,了无生气。那么,如何让学生写出有灵性的作品。让学生的作品穿上文化的彩衣呢?作为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的作文,在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们应加强学生的语文积累.教导学生巧用修辞.并在教学过程当中设计词句品鉴,培养审美,教导学生善于思考与选择,运用“以诗促写,以写悟诗.互动创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的作文穿上文化的彩衣。  相似文献   

19.
记得在我八九岁的时候,我写下了平生的第一首诗。那时候,爸爸是好莱坞的电影巨头,是派拉蒙电影制作公司的老板。妈妈则致力于各种不同文化的研究工作,并且为好莱坞带去“文化”。妈妈读过那首小诗之后,激动地叫了起来:“哇,巴迪,这首诗真是太美妙了!不会真是你写的吧?”看着妈妈惊讶的眼神,我有些羞怯,但又感到很自豪。我结结巴巴地告诉她就是我写的。她微笑地看着我,高兴地不住夸奖我。她形容说,这首诗简直就是天才之作。我高兴极了,脸上焕发着红光。“爸爸什么时候能回来?”我迫不及待地问,真想立刻就把这首诗拿给爸爸看,好让他也表扬我一…  相似文献   

20.
(一)相传,有一次乾隆皇帝命纪晓岚书写折扇,写的是唐朝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书毕,乾隆看了看折扇,说:“这首诗你丢掉了一个字。”臣子奉命为皇帝写字,如此粗心大意是有罪的。纪晓岚接过扇子一看,果然将首句的“间”字漏写了。但他稍动脑筋,便镇定地说:“没丢字,我写的是词不是诗。”乾隆吃惊地说:“如是词你读来听听。”于是纪晓岚看着扇子读道:“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乾隆听罢,哈哈大笑,举起大拇指夸奖道:“聪明得很,狡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